整个北京城最好吃的炸灌肠全在这了,写到一半都馋了

  • 2020-05-15 18:05:10
  • 北京玩乐攻略

说起北京的著名吃食,除了想到烤鸭涮羊肉就是想到各种小吃了罢。从包子炒肝儿到艾窝窝豌豆黄驴打滚儿面茶豆汁儿焦圈,再到卤煮灌肠……大磊子今天跟您说的就是地道的老北京“炸灌肠”。

炸灌肠其实是满人的一道菜系,炸灌肠是满人炸鹿尾(yi3)儿的变种,(鹿尾儿——指的是梅花鹿或马鹿尾巴的名称)满人进入北京城以后采取的是满汉分离居住的制度。因此满人居住在北京现在后海以北的部分。因此后来的炸灌肠有“后门桥的炸灌肠”之称。

满清进入北京城以后自然就把其菜系带到了北京,尤其著名的有炸鹿尾儿。我们的相声段子里边“满汉全席”也有这一段。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国运的衰退,鹿尾儿已经越来越少,加上北京地理位置的限制,因此替代炸鹿尾儿的一道菜就势在必行了。最早替代炸鹿尾儿的是用猪肥肠洗净,以优质面粉、红曲水、丁香、豆蔻等10多种原料调料配制成糊,灌入肠内,煮熟后切小片块,用猪油煎焦,浇上盐水蒜汁,口味香脆咸辣。那时候这个灌肠其实还是比较接近炸鹿尾儿的。

但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到了晚清,中国进入了动荡的阶段。因此灌肠的配料也随着国运的衰退而减少。到了最后改用淀粉加上红曲和香料灌在猪小肠中成型,这就是第三代的灌肠。

老北京的灌肠原是粉色的,可能是用了红曲。后来据说这东西对人体不好,管理部门便禁止添加红曲了,于是北京的灌肠就变成灰色的了,这个变化大家还是欢迎的,毕竟看着好看没有身体健康要紧。今天我们食用的灌肠,也是第四代炸灌肠。灌肠又分两种:一种为大灌肠,用猪肥肠洗净,以优质面粉、丁香、豆蔻等10多种原料调料配制成糊,灌入肠内,煮熟后切小片块,用猪油煎焦,浇上盐水蒜汁,口味香脆咸辣。 另一种叫小灌肠,用淀粉加豆腐渣调成稠糊,蒸熟后切小片块,用油煎焦,浇盐水蒜汁食用。灌肠外焦里嫩,用竹签扎着吃,颇显特色。这就是老北京特色菜-炸灌肠的历史发展由来。北京炸灌肠的店很多,各店有各店的高招和绝活。

灌肠儿老大哥-合义斋,这是京城独一份儿的真正的荤灌肠,清末开始最早在什刹海就火了,现在搬到护国寺小吃街,谁让它是红灌肠独一份,盘中的灌肠,色泽微红,食在口中,香脆适口,再沾上蒜汁、盐水的小料,略有辣味,十分爽口。最正宗的老北京灌肠呢,一旦沾上“最”和“独”,名号都是响当当?!因为商标名称被抢注,现在改名字叫惠丰门钉肉饼店,还在护国寺街。

名气最大的——丰年灌肠。论北京灌肠,按名气来说,丰年必须拔得头筹,几十年,只做灌肠,丰年的后厨一口大锅,一口平煎锅,两口大盆,灌肠是用纯白薯淀粉,生灌肠是白绿色,煎熟之后微微发黑。讲究的菱形块儿,薄厚不均,更利于呈现多层次的口感。

再说说蒜汁儿,丰年的灌肠不用刀,用蒜臼子一点一点捣烂,保证大蒜所有的精华都溶在这里,一点儿不糟践。蒜汁儿拉黏儿,这叫“出油儿”。蒜汁儿偏咸口儿,不辣嘴不烧胃。蘸在蒜汁儿的灌肠儿,口感脆,微焦,很有锅巴的感觉。

以前隆福寺街的老店因为市政规划关了, 现在在前门又开回来了, 想要品味老北京人从小吃到大的味道,还不赶紧尝尝去。

民间灌肠之神——花市董大爷灌肠。本是个早餐车的摊儿,没成想卖出了名头,人称“花市大爷灌肠”。大爷其实姓“董”。现在在天雅珠宝城对面。董大爷将生意交给了儿子和儿媳,不是吹NB,对自家灌肠相当骄傲。比以前的小吃车,店里的桌椅多了很多。

白薯淀粉和绿豆淀粉的混合,在保证了酥脆的口感同时,还神奇的体现了一丝淡淡的回甜,这在吃到一块灌肠的最后一口是尤为明显——当蒜汁儿的浓郁褪去之后,留在唇齿间的是一股似有似无、若即若离的微甜。这在酥、化、不粘牙、不粉的基础上,提升了另一种层次。

董大爷的儿子说,不光淀粉讲究,油也讲究,“必须是网子油”。何谓“网子油”,就是猪肚油,跟一般的板油/猪油/大油比起来,网子油没有腥臊味儿,更加纯。所以,与屠宰场直接挂钩的猪肚,精挑细选才能炼出这一锅油。蒜呢?蒜也不含糊。菜农特供的饱满蒜头,口感脆生得很,辣而不骇。

最接地气儿的灌肠——天桥郭记。天桥是百戏杂练的市井喧嚣之地,所以这一带原本就是小吃发源及盛行的地界儿。郭记没有门牌、没有宣传、没有电话,要问位置,只能说在天桥德云社附近,最近固定的位置是杂技剧场往西一拐弯儿的路边儿。老板姓郭,麻利的很,添油、加灌肠、煎炸、装盘儿、撒蒜汁儿,一气呵成。偶尔会有家人来帮忙,老郭就能稍微松宽点儿,和食客们聊聊天儿。老郭朴实自然不装B,荞麦、红薯、绿豆三种淀粉按照自家独门比例混合,每天现做、现蒸;下午四五点钟出摊儿,卖完为止,从不隔天儿。

郭记灌肠也是为了一片灌肠呈现不同口感,切成并不均匀的片,所以酥而不油,嫩而不生,蘸着同样讲究比例的蒜汁儿,细嚼之处能感觉到回甜——老郭说,“这就是粮食味儿!”所以,这一盘儿就是“正宗天桥儿的味儿”!也搬家了,现在在双井桥东马路南边。

“全北京最好吃最NB的灌肠”-老于灌肠。店老板老于说;各家灌肠的成分都不相同,大意就是淀粉,是什么样的淀粉?那就有门道了!老于说是红薯淀粉+玉米淀粉+绿豆淀粉,比例秘方,灌肠自制。

老于有一口大锅,其实也不叫锅,就是个大饼铛/大铁盘。底下是煤气炉子,边儿上放着一锅神秘的东西——灌肠淀粉占第一,神秘东西那必须是排第二了——油啊!老于把灌肠切成厚薄不一致,大小差不离儿,名言道“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片灌肠”。

人家地方在北新桥地铁站东边300多米路南边,自己找找,不远。

  • 编辑: 王志胜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