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杰)老字号建博物馆来挖掘、传承文化,已是近年来的一股潮流。如今在历史悠久的前门,又将新添一家博物馆打卡地。
11月8日上午,六必居博物馆正式开馆。在这里,游客可以一览这家583年历史老字号的沧桑变迁,感受老字号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文化魅力。
博物馆位于前门粮食店街3号,正是六必居老店原址。从2007年筹建并搜集文物,到2014年12月25日破土动工,再到如今开馆,前前后后已走过十余年。
六必居作为当今历史最为悠久的酱园,始建于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如今走进博物馆,老字号古朴厚重的文化味道扑面而来。
博物馆分为“食肴之将”、“源远流长”、“涅槃重生”、“与时俱进”四个单元。现场陈列的账册、照片、功牌、印章、房契、算盘、油灯、酒壶、牌匾以及生产制作器具等近百件藏品,沉淀着老字号在不同时代的记忆,也展现着六必居近600年老店的历史风貌。
一处复原的六必居老店内,货架上摆放着六必居传承至今的十二个经典产品及“洪宪”年间的广告。柜台上,陈列着老账本、算盘及售卖工具等;柜台内,摆放着几个不同规格的篓子,是当年六必居盛放酱菜和调味品的容器。左侧墙壁上悬挂的是六必居木匾,右侧悬挂的是六必居的布褡裢和秤杆。
博物馆里悬挂着的“六必居”老匾,是老字号的金字招牌。据介绍,从目前可征寻到的文献资料看,六必居最早始于《燕京杂记》称:“‘六必居’三字相传为严嵩所书,端正秀劲,不类其人。”
“文革”期间,六必居老牌匾被定为“四旧”摘掉。六必居酱园曾被改名为“北京市宣武区酱菜门市部”和“红旗酱菜门市部”。直到1972年,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代表团提出要到六必居参观,最终在周总理的直接关怀下,才恢复六必居商号,重新挂上老牌匾。
博物馆内,一顶红缨帽和一件黄马褂格外引人关注。据介绍,这是清代道光六年,六必居转让到内务府正白旗德源名下,酱菜被引进宫廷,为送菜方便,皇宫特意赏给六必居黄马褂、红缨帽各一件,后实物于上世纪60年代流失。现在展出的为复制品。民间老字号与宫廷的互动,如今也已成为老字号厚重文化的一部分。
现场,一幅拍摄于1936年的老照片也十分有意义。这是当年9月25日,为纪念六必居建店500周年时,请大北日夜照相馆所拍摄的。按此可准确推断出,六必居开业于明正统元年。老照片里共有员工24人,其中台阶下前排共7人,中间5人为主要掌柜,居中位置是张夺标为当时的大掌柜。他为人诚笃,深受股东信赖、同仁尊敬,担任经理直到1949年解放,将一生献给了六必居。
博物馆不光能看,还开辟出六必居明代老井、传承人工作室、研学实践区等三大体验区,让游客可以身临其境感受老字号“六必工艺”文化。
色泽鲜亮、脆嫩醇香、酱味浓郁的酱菜,既是寻常百姓家中的佐餐小菜,也能端上国宴成为名小菜之一。老字号历久弥新的密码是什么?来到博物馆就能寻找到一些答案。邓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