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煎饼果子的天津,有一家110年的老字号,一天卖出4000套!

  • 2019-09-06 15:46:32
  • 天津潮生活

潮人说:药药切克闹,煎饼果子来一套!——为吃货挖掘,天津最值得吃的老店

天津的煎饼果子摊没有一万也有五千,但是真正超过百年的老店却屈指可数。其中,清真·二嫂子煎饼果子就是一家,始于1908年,迄今已有110年。煎饼果子最开始是民国时期梨园里的夜宵,绿豆面的煎饼,没有鸡蛋也没有果篦。经过时间的魔术手,变成了现在这个模样。二嫂子家的煎饼也是从1988年开始加了自制的果篦,到如今已经是第四代。从最开始的红桥墙子河胡同到现在的卫津路,一套小小的煎饼能坚持一个世纪,也是一个传奇。2016年,二嫂子家在鼓楼开了一家煎饼果子旗舰店,正式的站上了宣传天津煎饼果子这班岗。一天4000+,这就是老店的实力,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二嫂子家的营业时间为24小时,比起便利店的方便,24小时任何时间能吃到煎饼果子才最对咱天津人的心情。

比邻鼓楼古玩市场和景区的旗舰店,店里一共4口锅铛,一个人操作两口,一个人全班8小时下来能出500-800套煎饼(店内是三班倒工作制),一天能卖出4000多套。

鞍山道总店的数量还要更甚,这样的数量,的确让人吃惊。但是卖的越多,越让人担忧,别是个“邪教”砸了天津的招牌。

果篦果子店里的果子、果篦、面糊全部都由鞍山道总店统一制作,分3批配送,保证口感。看这盆里的绿豆面丸子还是放心了一半,纯绿豆的面糊看起来非常浓稠,往锅铛上一放,绿豆香味就能闻到,再不争气的鼻子都能变得前所未有的变得灵敏起来。标配的煎饼果子是两个鸡蛋、两根果子,黄澄澄的蛋液中和了绿豆面的粗糙感,味道也更香,如果吃不了可以提前打个招呼减量。

老店当然得有自己的规矩,当然,即使是旗舰店,也不能坏了天津煎饼果子的规矩,想拿自家的鸡蛋排个这种事情,完全不是个问题。但是二嫂子也有自己的规矩,煎饼一律不切。您想啊,一天几千个煎饼果子排着队,一个要切就都得切,得耽误客人多少功夫。摊煎饼的师傅在制作的过程中就像是一个上了发条的机器人,摊面皮,磕鸡蛋,刷酱,装袋.....动作利落,煎饼果子做完之后,一点不耽搁时间就得递到手里。

在二嫂子家,煎饼果子的材料只有绿豆面、果篦、油条,完全不用担心“邪教”一说,煎饼摊出来的确个大,普通饭量的姑娘,一个绝对吃不了。在卫津路总店煎饼果子12块钱一套,价格是比楼下小车的贵点,但是看这材料和用量,也是贵得让人踏实。小声告诉你们,二嫂子家有加了辽参的至尊煎饼,77元一套。因为辽参的味道一点不影响煎饼的口感,小心翼翼的被写在菜单上,等待养生的人光顾。味道,是非常不错滴!

至于口感这种事情,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以美食搜罗王胡萝北之见,这煎饼是非常不错的。绿豆面虽然看起来粗糙浓稠却一点不喇嗓子,果篦炸的很脆,特制的酱料味道很能点睛,不亏是百年老店的味道。但你要说是有“哇,吃过的煎饼果子都白吃了”的这种感叹,也真不至于。另外补充一下,装煎饼的纸袋非常人性化,可以半截撕开。既然是24小时营业,那么只卖煎饼果子就单调了一些,还有各种砂锅、小吃可以选择。店长“骄傲的”煮了一份番茄牛腩粉。

店门里是一口气买了十套煎饼的游客大姐,门外是吃得津津有味的游客小哥。对于大天津来说,还是很需要有二嫂子这样的煎饼果子告诉外地人,正宗的煎饼果子到底什么样,什么味儿。《舌尖3》播出以后,煎饼果子的的标准越来越多,有网友列出了20个版本的“邪教”煎饼果子提醒众人,好像一场声嘶力竭的辩解——“你吃过的夹火腿肠,生菜叶,辣条,榨菜的通通不是天津煎饼果子,我们是不承认滴!”但也不能否认,正是因为那些“邪教”的煎饼果子,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天津煎饼果子”这个名字。老板娘说,我们没有办法去干预人家怎么吃,只能坚持自己,正宗的煎饼果子就是这样,只要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就行了。

丸子想,也是这个理。做好自己,才是让别人了解天津的第一步。

二嫂子煎饼果子(卫津路总店)

地址: 卫津路与鞍山道口交叉口北30米(卫津路上)

电话:13820568877

清真·二嫂子煎饼果子(鼓楼东街旗舰店)

地址: 鼓楼东街61号(与城厢东路交口处)

电话:13820568877

  • 编辑:罗薇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