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9月19日电(记者 高爽)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19日,位于辽宁省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重新开放。这是我国唯一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历史的专题纪念馆,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开馆仪式在抗美援朝纪念馆前的广场上举行。上午10点,仪式正式开始,全场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随后,社会各界人士肃立默哀,缅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少先队员向到场的志愿军老战士代表献上鲜花。仪式结束后,在场人员有序参观了抗美援朝纪念馆。
抗美援朝纪念馆始建于1958年,1993年7月新馆落成后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1200余万人次,成为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了解抗美援朝历史、缅怀志愿军英雄、传承抗美援朝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2014年6月,中央批复同意对抗美援朝纪念馆进行改扩建,同年12月29日该馆宣布闭馆改扩建。改扩建后的抗美援朝纪念馆总占地面积18.2万平方米,由纪念馆、纪念塔、全景画馆、国防教育园组成。
“参观了纪念馆后,我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是为了和平、为了保家卫国。作为青年人,我们要珍惜他们用流血牺牲换来的和平。”到场参观的学生周红颖说。
抗美援朝纪念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9:00-16:30,参观者需提前1-7天在线上预约。


千余件新增文物详述峥嵘岁月
坐落于辽宁丹东的抗美援朝纪念馆19日重新对外开放。新增加的千余件馆藏文物,为观众详述峥嵘岁月的壮烈故事。
灯光照射下,一块被玻璃罩住的高约0.95米、宽约0.33米的石碑引人注目,上面写着“抗美援朝志愿军连长杨根思之墓”。墓碑右侧,两行小字简介杨根思生平;墓碑下方,刻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军全体指战员立”,日期是1952年10月15日。
1950年11月,杨根思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敌军战斗中,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敌军8次进攻。在40多名敌人爬近山顶阵地的危急关头,他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纵身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
志愿军战士王玉才用缴获美军的避弹衣、降落伞带等自制的书签;志愿军驻安东办事处副主任于耀亭用美机残骸制作的笔筒、墨水盒;志愿军战士用美军飞机残骸、炮弹壳等制作的刀叉、碗碟……新展出的志愿军战士的一件件“发明创造”,反映了最可爱的人在严酷战火中坚强乐观的精神。
实景布展的坑道内,一把长柄铁锤令人震撼:铁锤已裂成4块,用铁丝牢牢绑固。这是志愿军战士奋力开凿岩石修筑防御工事时留下的纪念。
抗美援朝纪念馆馆长刘婧媛说:“正是靠着这样一种精神,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这也激励着所有人,为建设好我们的国家努力奋斗!”
抗美援朝纪念馆馆藏抗美援朝文物2万余件。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基本陈列主题,设置了序厅、抗美援朝战争厅、运动厅、中朝友谊厅、中国人民志愿军英烈厅、纪念厅等,再现了伟大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光辉历史。
新华社记者 张非非 孙仁斌 丁非白(据新华社沈阳9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