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烧制陶瓷的窑业分为官窑和民窑两种,官窑主要专烧宫廷御用瓷,不计成本,质量精美;民窑则大多做商用,产量大,艺术风格古朴且潇洒。其中永乐、宣德年间的青花瓷器被后人推为明代青花瓷器之冠。这段时期烧制的青花瓷原料既有国产料,亦有进口料,但最具时代特征的是使用进口“苏麻离青”料描绘的青花瓷器。
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
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高46厘米,口径8.9厘米,足径15.2厘米。
瓶唇口,长颈,球形腹,平底。通体青花装饰。颈部绘缠枝莲纹和上仰变形如意头纹,其内绘花蕾。腹部为缠枝花卉纹。素底无釉。肩部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横排款。
此器形体高大端庄,纹饰细密严谨。
明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生产的黄金时期,而宣德朝则是明代青花瓷制作的顶峰阶段。宣德年间使用的青料大部分是“苏泥勃青”料,青花上有金属光泽的黑斑,成为宣德青花瓷器的重要特征;但也有一部分宣德青花使用国产青料,其特点是青花发色淡雅,少有晕散和结晶斑。这件宣德青花天球瓶上的青花色泽淡雅,当为使用国产青料描绘而成。
青花缠枝花纹折沿盆
青花缠枝花纹折沿盆,明永乐,高13.9厘米,口径31.6厘米,底径21.5厘米。

盆折沿,腹垂直,平底露胎。里外青花装饰。盆里沿绘缠枝花一周,内壁绘缠枝花7朵,盆底绘回纹一周,回纹内绘八瓣团花,花瓣呈变形蕉叶纹,纹内又绘暗八仙。盆外沿绘折枝花卉8朵,外壁绘缠枝花卉7朵,底边绘变形朵花纹一周。外底素胎无釉。无款识。
此盆青花呈色浓艳,有晕散现象,为苏泥勃青料所致。纹饰繁复生动,层次分明,是永乐时期受西亚国家金银器的影响而创烧的一种新器型。
青花缠枝花纹罐
青花缠枝花纹罐,明永乐,高17厘米,口径14.4厘米,足径9厘米。
罐直口,溜肩,鼓腹,小圈足。通体青花装饰。颈上绘卷草纹,肩、圈足外墙均绘海水纹,腹部绘缠枝花纹,近足处绘如意云头含灵芝纹。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器造型新颖,纹饰繁密,描绘细腻,形制和纹饰均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
青花园景花卉纹盘
青花园景花卉纹盘,明永乐,高8.5厘米,口径63.5厘米,足径49.5厘米。清宫旧藏。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底坦平。盘内外皆青花装饰。内底青花三重线圈内绘松树、棕榈、怪石、坡地、花草等组成的园景图。盘内、外壁均绘折枝菊花、茶花、石榴、栀子、牡丹及束莲纹。圈足内素胎无釉,外底细腻光滑,留有竖条形垫烧痕。
此盘虽硕大,但形体规整,构图雅致,青花发色浓艳。
青花牵牛花纹四方委角瓶
青花牵牛花纹四方委角瓶,明宣德,高14.5厘米,口径5.7厘米,足径7.4厘米。
瓶唇口,直颈,颈置对称象首耳,象鼻自然弯曲呈半圆形,方腹折角为分棱锤状,深圈足外撇。器身青花装饰。绘缠枝牵牛花,以瓶腹为主,自然向颈部、腹部两侧延伸。双耳染青。圈足内施白釉。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款。
此瓶造型系模仿西亚伊斯兰国家金属器。瓶腹委角处过度自然。器足内呈台阶式,这种将外撇形高圈足的内部作成台阶式成为宣德时期的一个特征。牵牛花是宣德时期常用的纹饰。画笔自然生动,缠绕的藤蔓、盛开的花朵,将牵牛花的花、叶、蔓表现得活灵活现,别有新意。在青花料的使用方面,此瓶使用的是国产与进口的混合料,青花晕散自然,并有下沉的氧化铁结晶斑。
此种委角瓶在明晚期和清雍正时多有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