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地区的瓷器烧造有一千多年历史。当地窑厂在越窑、瓯窑风格的基础上,不断融合北方制瓷技术,至北宋早中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开始成为龙泉窑。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观赏具有独特风格的龙泉青瓷。
龙泉窑青釉刻花莲瓣纹盖罐
罐形如莲子,直口,短颈,溜肩,圈足。罐内、外施青釉。外壁刻划三重仰莲瓣纹。罐附伞型盖,盖顶置瓜蒂形钮,盖面刻划竖条纹。

龙泉窑青釉刻花双系盘口瓶
平洗口,竖径,溜肩,鼓腹,圈足。圈足修理不甚规整。胎呈灰白色。施青褐色釉,釉层保厚不均,颇具玻璃质感,局部积釉处颜色偏深,圈足局部缩釉。外壁刻划花装饰,肩部刻一道凹弦纹,左右对称各置一元环行系。腹部以六道纵向凸棱平均分为六个区间,每个区间均刻划一株牡丹,牡丹花瓣、叶片饱满。该瓶刻划花工艺和所饰牡丹纹具有较鲜明的时代特点。

龙泉窑青釉刻花梅瓶
瓶小口,平出沿,梯形短颈,丰肩,长圆腹,圈足。胎呈灰白色,较纯净。施青绿釉,釉层较薄,釉面玻璃质感较强,布有幵片。圈足内局部无釉,露胎,胎体表面大部分呈焦黄色。通体刻划花装饰。肩部上、下各刻一道弦纹,其间刻划覆莲瓣纹。腹部以刻划弦纹分为上、下两部分,上腹部刻划缠枝牡丹纹,下腹部刻划双重仰莲瓣纹。近足处刻一道凹弦纹。该瓶刻划花工艺和所饰缠枝牡丹纹具有较鲜明的时代特点。

龙泉窑青釉五管瓶
瓶直口,阔颈,鼓腹,圈足。腹部作六层塔式。上三层略矮,向上渐收,与瓶颈相接;下三层略高,向下渐收,接圈足。胎呈灰白色。满施青绿釉,釉层略薄,釉面玻璃质感较强。外壁逐层满刻条纹,刻工不甚规整。第二层均匀置五根花口圆管,管外壁削成六棱。圈足外撇,足端圆削。瓶附伞形盖,盖顶置莲花形钮,双层莲叶捧着待放的花苞,盖面呈覆莲叶形,其上刻出叶脉。

龙泉窑青釉刻葡萄纹盘盘敞口
龙泉窑青釉刻葡萄纹盘盘敞口,浅弧腹,圈足。盘内、外和圈足内均施青釉。外底有一圈刮釉,系垫圈垫烧部位。内、外刻划花装饰。内底刻划折枝葡萄纹,内壁刻划缠枝花纹,外壁刻划折枝花果纹。此盘形体较大,从造型和纹饰看,应属明永乐时期龙泉窑烧造的宫廷用瓷。明初景德镇御窑瓷器中,也有造型和纹饰相同的瓷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