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鲁迅故居位于西城区新街口街道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19号,200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迅离开八道湾,于1923年8月迁到西四砖塔胡同61号(现砖塔胡同84号)。1923年10月,从朋友处借贷买下了这座宅院,经鲁迅亲自设计,于1924年5月建成,鲁迅一家随后迁入新居,此处也是鲁迅在北京的最后一处住所。鲁迅前往上海后,其母亲及夫人朱安仍居于此。新中国成立后,宅院由其亲属捐献给国家。

鲁迅故居整体坐北朝南,是一所典型的北京小四合院建筑。院门辟在倒座房的东南角,经一个短短的通道,进入屏门便是旧居的前院,有南北房各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北房呈凸字形,是用木隔扇隔开的一明两暗的开间。东侧一间为鲁迅母亲的住室,西侧一间为妻子朱安的住房。北房中部后边加建了一间8平方米左右的房屋,是鲁迅的卧室兼书房,俗称“老虎尾巴”,鲁迅称其为“绿林书屋”。南房三间为会客室,东厢房原为女工住房,现设小型图片展,展示鲁迅在此居住时期的日常生活。北房西侧夹道通向后园,园内有一口枯井和花椒树、榆叶梅等灌木。
鲁迅在此生活期间,曾创作了《示众》《孤独者》等作品,翻译了日本文艺评论家厨川白村著文艺论集《苦闷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发表了《论雷峰塔的倒掉》等十多篇杂文。此处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鲁迅在北京的旧居。1954年,国家在故居旁修建鲁迅博物馆,1956年对外开放至今。故居现由北京鲁迅博物馆使用。
地址:西城区新街口街道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