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是大金朝完颜氏皇帝和宗室诸王陵寝,初建于金海陵王时期(1149~1160)经过60年的营造,共建有17座帝陵,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皇陵,北方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占地6万平方米,陵墓主要分为帝陵、妃陵及诸王兆域三部分。金陵的地面建筑,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的特色。
金陵~女真族完颜氏皇陵,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车厂村,背依燕山山脉九龙山。
金王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建都金中都,其后在九龙山下修建陵墓,将金朝始祖太祖、太宗、父亲、叔父以及大金立国前的十位祖先之陵迁于金陵安葬。
完颜阿骨打,金太祖,1114年建都上京(黑龙江阿城区白城镇)国号为“金”,为女真族的统一和发展建立不朽的历史功勋。
完颜亮一一历史上第一位建都北京的皇帝;
国祚长达120年历史的金王朝金陵,共埋藏包括金太祖在内十七位皇帝陵墓群。《北京的皇陵与王坟》中记载:金陵园以云峰山为主峰,向两翼展开,正中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和金太宗吴乞买的陵墓,称睿陵、恭陵,两侧依山而葬的是完颜家族的子子孙孙,其布局如同临阵对敌,雁翅展开,又像依山布列成一个“金字”,顶端是睿陵。
金陵,历史上曾经历三次劫难。天启二年~三年(1622~1623)明朝统治者下令对金陵进行两次大规模毁坏,把睿陵主陵脉龙头砍掉一半,在咽喉部挖一个深洞,填满鹅卵石,以断“王气”,同时,把金陵地面上的其它建筑全部砸毁。清朝入关后,重新对金陵进行维修后,顺治帝,亲自带领文武百官前去祭祀;康熙年间,康熙帝,多次遣皇子前往祭祀,让后代不要忘记祖先;乾隆十七年,再次对金陵进行维修和扩建。乾隆十八年,乾隆帝亲自带领金朝皇族完颜氏祭祀金陵;乾隆四十九年,乾隆帝把金太祖、金世宗的牌位放入北京阜成门外历代帝王庙中,以表示对金朝正统性的认可。乾隆帝时期遵照先帝遗诏修撰《八旗氏族通谱》将完颜氏排名第一,写在爱新觉罗氏前,承认金代女真族是建州女真的祖先,金代是清朝的“先朝”。
为恢复金陵,陵寝设置了守陵户。康乾两朝命修葺金太祖、金世宗的享殿,陵垣,并御制碑文,逐渐恢复金陵的原貌。道光年间,二品大员麟庆(完颜氏)后裔所著《鸿雪因缘图记》中一篇游记和附图,描述当时金陵风貌及拜陵见闻。金陵,清朝多次维修和扩建,琉璃瓦,历代皇室宫殿特有。据当地村民回忆,解放前,这里尚存一道红墙,上盖琉璃瓦。关野贞(1918)来此拍摄时,金陵还存在,然而,金陵却神秘消失百年!!!
根据史书及文献记载,金陵主陵区内,埋葬五代帝王,即太祖、太宗、德宗、睿宗、世宗。该墓坑位于金陵遗址中轴线,专家初步认定该墓坑为金祖~完颜阿骨打~睿陵。
2002年,有关部门对金太祖睿陵、兴陵、景陵进行发掘,不仅挖出地宫,还从地宫内出土一批有价值的文物,其中包括三条金龙(铜质)铁柄铜剑和瓷器。金陵,现在仅存地面的建筑~神道上,一段石阶外侧雕有精美缠枝花卉图案,内侧雕刻游龙图案。
据介绍,这段神道是清朝时期,维护金陵遗存的皇陵文物,现已用玻璃罩围护。金王朝,昔日的帝皇陵,虽然落寂于九龙山峦之下沉默着,其历史文物价值不可低估!
金陵碑亭,石碑和碑趺显然是被人为砸毁!考古工作者,将掩埋的碑亭挖出并复原。
如今,睿陵考古现场,已建一所简易房保护地宫,平时,门是锁🔒着的。
金陵~发现者~刘江山(车厂村民)90年代初,刘江山响应国家号召,在自家后山种苹果树,偶然挖出一块雕刻着两条石龙的墓碑。经过考古人员清理后,看清碑文刻字内容为“睿宗文武简肃皇帝之陵”每个字都镀有朱砂和金子。考古工作者确认睿宗文武简肃皇帝是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墓被发现后,很长时间处于”半荒”状态!
雕刻精美龙凤图案的帝后椁,运至首都博物馆保存,在北京通史厅展出。2001~2002考古挖掘时,村民在排水沟发现一对汉白玉石雕~金龙盘玉柱,每根二百多斤,现存放金中都水关遗址博物馆。
睿陵主陵脉咽喉部挖的深洞遗址
九龙峽牌楼
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全国文保石碑”立在神道起点处。金陵的发现与存在,使北京建都历史更加清晰。800多年的重要历史文物,金代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一百二十年的历史,金王朝皇帝长眠与此,金代女真族,留给后人的不仅是缅怀和纪念,而是英勇善战,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保家卫国,拓展疆土,建功立业,粗犷、剽悍的血性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以及深刻的思考!!!
睿陵~完颜阿骨打陵寝
睿陵宝顶
金世宗兴隆宝顶
习最高领导人:“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历史文物活起来”。金陵,北京不可多得的”非遗文化遗产”!金陵遗址,隐藏于山水之中,无论从学术价值,考古研究,文物价值等进行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金陵,再次被学者、专家重视,必然被新时代所再次恩惠。关于记载金陵史料非常有限,关野贞(1918年)拍摄过的金陵原貌照片非常珍贵。
金陵遗址,小编实地探察后,感觉金陵保护措施不太乐观!期待族胞们团结起来,共同呼吁保护金陵文物政策资金早日划拨下来。保护金陵,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