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风筝其实也和冰糖葫芦、手上抖的空竹一样齐名,是老百姓喜爱的玩艺儿。
风筝在我国南方称为“鹞子”,在北方则称为“纸鸢”。北京风筝的代表是“大”字形的沙燕儿,又叫京燕儿、扎燕儿,老北京那句“北城黑蝴蝶,南城大扎燕”说的就是它。据说大文豪曹雪芹还是设计风筝的高手呢,据曹氏风筝传人孔令民说:“每个沙燕造型都有象征意义。短小肥胖的‘雏燕’象征儿童;宽大的‘肥燕’象征男性;颀长的‘瘦燕’象征女性;‘比翼燕’则代表夫妻百年好合。”敢情一个小小的风筝造型,里面竟然有这么多讲究!
老北京的风筝品种极多,有哪吒、刘海、龙睛鱼、鲇鱼、蝴蝶、蜻蜓、蝙蝠、知了、苍鹰、老雕、八卦、沙燕等。放的最多的是沙燕,沙燕有彩绘肥燕、瘦燕两种,单用黑墨绘制的沙燕俗称“黑锅底”,在北京地区已有数千年放飞的历史,考其原因,是北京地区的原始氏族多以燕为“图腾”。风筝大小一般为一米左右,蜈蚣等可长达数米至数十米。老北京制作风筝的以金忠福、哈国良、孔祥泽、马晋四大家最著名。民间各界人士多喜欢制作表现个性的风筝,如当时的直隶总督杨士骧喜放长达十几米的大蜈蚣,戏剧大师梅兰芳则将变体美术“梅”字放飞在先龙坛上空。而胡同里的儿童则放飞自制的大、小瓦片,俗称“屁帘”的简易风筝。总之风筝就是咱老北京的吉祥物。
“结伴儿童挎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这首诗是清代著名剧作家孔尚任所作。诗歌以清丽、诙谐的语调活脱脱地勾画出一幅阳春三月,一群天真活泼的孩童在野外竞放风筝的图画。大家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来到郊外与家人朋友放风筝,也是一种放松,您放的不仅仅是风筝也是放飞了您的心情,陶冶了您的情操,同时还锻炼了您的身体和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