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西南部房山区的佛子庄乡下英水村,隐藏着一处令人叹为观止的地下奇观——银狐洞。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溶洞群之一,银狐洞自1991年开发以来,以其独特的地质景观和未解之谜,吸引了无数游客和科研工作者前来探秘。
银狐洞距北京市区约60公里,是华北地区唯一开放的水旱洞为一体的自然风景溶洞。洞内已探明的总长度超过10公里,目前可游览长度约5公里,主洞、支洞、水洞、旱洞纵横交错,曲曲折折,宛如一座名副其实的地下迷宫。洞内最大的厅堂长50米,宽30米,高80米,空间宽敞,廊道曲折,给游客带来了无穷的探索乐趣。
银狐洞的景观丰富多样,猫头银狐是银狐洞的镇洞之宝,这一奇观位于洞内一个小支洞的洞顶。它全长约2米,头似猫头,身像狐狸,通身布满毛绒状银刺,洁白如雪,晶莹剔透。无论是远观近瞧,这一巨型晶体没有一点杂质,与真猫真狐的毛发别无二致。耳、眼、鼻、嘴等部位清晰匀称,栩栩如生。这一奇观在中国其他洞穴中从未出现过,在全世界也找不到第二处,因此被誉为 "世界第一岩溶奇观" 和 "中华国宝"。
水晶穴盾是银狐洞的另一大奇观。它形成于银狐洞的主洞右侧的一个支洞中,上下叠立,成组排列。其中最小的穴盾直径不足半米,最大的直径达2.2米。这些穴盾通体纯白,纯度大大高于其他岩溶洞穴中发现的穴盾。加上洞中天然岩溶水的浸润,使其色如羊脂,润似水晶。在我国已开发的数百处喀斯特岩溶洞穴中,银狐洞的水晶穴盾填补了国内空白。
银狐洞内还有一条地下暗河,为目前已知的华北地区最长的地下暗河。暗河水深平均1.5米,最深处可达四五米,水面平均宽度三四米,最宽处超过六七米。水流缓慢,蜿蜒曲折,两侧的太湖石、大理石被水溶蚀成嶙峋怪状。游客可以乘船游览,水道时而高不见顶,时而低矮窄小,有些地方需要俯身才能通过,戏水泛舟,犹如探险。
除了这三绝外,洞内还随处可见罕见的石菊花、晶花、石珍珠、石葡萄等景观,在灯光的照耀下,钟乳石形态各异,有的像月宫的玉兔,有的像马良的神笔,有的像长城的烽火,蔚为奇观。
银狐洞的形成是漫长地质演变的结果。银狐洞是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是以岩溶洞穴景观和峰丛地貌景观为特色的地质公园。关于银狐洞内最著名的"猫头银狐"的形成,科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银狐是外成的,一种认为是内成的,至今尚无定论。这两种观点针锋相对。
银狐洞自1990年开发建设,是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景区的一部分。景区在开发旅游的同时,积极整合环境,完善配套设施,开辟洞内科普探险新的游览项目,增加服务特色,使景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洞内常年恒温13℃,冬暖夏凉,盛夏时节洞内凉意习习,神清气爽;寒冬时节则暖风拂面,身心愉悦,是理想的游览之地。
游览体验通常从检票口开始,游客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观赏洞内景观。游览路线包括邂逅形似紫葡萄的石葡萄,观赏宝象驼山、玉石宝灯等景观,然后到码头乘船,开启地下暗河之旅,欣赏水晶玉竹,最后瞻仰倒挂银狐和玉兔等奇观。全程往返约1.5公里,参观加游船约需2小时左右。
银狐洞周边有众多旅游景点,共同构成了房山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石花洞是银狐洞附近另一处著名的溶洞景观,与银狐洞同属大石河岩溶洞穴群。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世界范围内更新世古人类遗址中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和最具科研价值的遗址之一。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初名"智泉寺",后改称"云居寺"。寺内镌刻石经14278石,是重要的佛教文化遗产。此外,还有十渡、圣莲山、百花山等自然风景区,以及韩村河等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了房山丰富的旅游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