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庄地道战纪念馆
景点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冉庄镇冉庄村
营业时间:周二至周日9:30-16:30
门票预约:无需预约
景点特色:原始地道、古槐树
公共交通:纪念馆免费停车,路边收费便宜
免费讲解:无
行程建议:冉庄地道战纪念馆→保定直隶总督署
游览时长:2小时
01简介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冉庄村,村口那棵千年古槐静默矗立。走进这里,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铁蹄践踏冀中平原,面对无险可守的困境和“三光政策”的暴行,冉庄人民用铁锹和双手,从最简单的藏身洞(“蛤蟆蹲”)开始,逐渐演变为户户相连、村村相通的地下长城。全长 16公里 的网状地道,如血脉般贯通整个村庄,成为平原游击战的“神来之笔”。
家里老人喜欢看红色电影,地道站不知道来回看了多少遍,周末有空,正好全家一起来参观冉庄地道战纪念馆。
冉庄地道战景区包括展厅、地道、遗址保护区三个大部分。1800平方米展陈,重现冀中地道战史诗;保存完好的3000米地道,亲身体验“能打能藏、可攻可守”的地下长城;20万平方米的村落完整保留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的风貌,十字街古槐树,墙头抗日标语,带你沉浸体验电影地道战所处的抗战岁月。
02冉庄地道战展厅
展厅以“抗战奇观,地下长城”为主题,布展面积达1800平方米,陈列了363件珍贵文物,包括革命文物98件(其中一级文物4件),如土枪、土炮、地雷、烈士血衣、榆木大炮等,辅以200多幅历史照片、雕塑、绘画和数字化沙盘,生动还原了地道战的场景。
序厅
序厅中,大型浮雕墙展现冀中军民英勇斗争的场景,浮雕墙前有一组雕像,塑造了7位不同身份的抗战军民,展现了冀中平原军民同仇敌忾的抗战史诗。
右侧通道通往地下展厅,通道墙壁上刻有1931-1945的字样,代表14年抗战历程。通道仿照地道形式,墙壁上还有复原的射击孔。
冀中人民 奋起抗争
进入展厅,就看到 “母亲怀抱死去孩童”雕塑,身后断壁残垣。墙上展板内容是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有些图片估计放到网上都会被和谐,太惨忍了。
在压迫下,冀中人民在绝境中求生存,建立民兵组织,反抗侵略。
冀中地道 大显神威
这部分通过实物、模型和场景还原,详细描述了地道的设计与实战。在平原地区无险可守的情况下,冀中人民的地道建设从隐蔽自己到立体防御,从“单口洞”(蛤蟆蹲)到双口、多口地道,最终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地道网。
展区内还有冀中根据地的历任领导画像,我挑认识的给闺女介绍了一下。以前我只知道吕正操和杨成武是冀中军区的,没想到程子华也在冀中工作过。我还记得大决战电影中林总的著名台词:“给程子华发报,我不要他的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冉庄地道 名扬天下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突出冉庄地道战的丰功伟绩,电影《地道战》主场景即在此拍摄。展区内1:1复原了各种伪装地道口——锅台口(掀锅即入)、马槽口(抽板遁地)、夹壁墙口(高房转移通道),还有电影取景地十字街古槐(悬钟报警处)的复原场景。
冉庄地道作战设施齐全,有指挥部、兵工厂、陷阱、掩体,还有储粮室、厨房、休息室等。整个冉庄成为战斗堡垒,冉庄人民利用地道对敌作战157次,歼敌2100余名,被誉为“地道战模范村”。
展区内有国家一级文物榆木大炮,民兵们用这座大炮夜袭了耿庄炮楼。
乾坤重振 历史丰碑
冀中军民节节胜利,终于赢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03原始地道
纪念馆保留3000米原始地道,展厅出口处即是地道入口,冉庄的地道与高房工事、地堡、陷阱等设施形成了“能打能藏、可攻可守”的立体防御体系。
地道空间狭小,身高1米8左右,偶尔需要低头通过。里面功能齐全,微光指引方向,可以通往地面工事(如地平堡工事),中途有休息室,按墙上标识走即可。
04遗址保护区
地道的出口,是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完整保留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风貌的抗日战争遗址。很多在《地道战》影片中出现的场景都有复原。
悬挂抗战报警铁钟的古槐树,电影《地道战》中“老钟叔”敲钟牺牲场景取景于此,树干弹痕清晰可见。
电影《地道战》女主角“林霞”的原型的故居,免费参观,故居里的好多陈设,家里老人都用过。
冉庄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张森林,在自家院落挖掘的首个隐蔽洞(“蛤蟆蹲”)。
冉庄村供销社,保留20世纪40年代冀中平原典型砖木结构,灰砖墙、坡屋顶与木质柜台。
保定的物价还挺便宜,景区内吃的都是平常价,纪念馆内停满了,外面有5块10块的不限时停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