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京西~~房山周吉祥塔

  • 2025-10-02 18:54:00
  • 北京乐游

房山周吉祥塔,作为京郊古塔中一座具有独特历史价值与建筑艺术风格的明代遗构,矗立于房山区孤山口村北侧,其形制古朴、意蕴深远,不仅是研究明代佛教建筑与墓葬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北京地区古塔群中不可忽视的一处文化地标。它虽不及北海白塔或天宁寺塔那般声名显赫,却以其特有的历史背景、建筑形制和保存状态,在北京古塔谱系中占据着独特而稳固的地位。

周吉祥塔并非通常意义上的佛塔,而是一座僧人的墓塔,其主人为明代高僧周吉祥。据史料记载与民间传说,周吉祥原名周云端,其姊为明英宗之妃、明宪宗生母孝肃周太后。他本可凭借外戚身份享尽荣华,却选择出家为僧,在房山一带修行,最终成为当地名刹香光寺(又名上方山香光寺)的主持,德高望重。他圆寂后,其姊周太后为追念胞弟,敕命建造此塔以安葬其灵骨,故得名“周吉祥塔”。该塔始建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是明僧周吉祥的衣冠塔,体现了明代中期皇室与佛教的密切关系。

这段历史赋予了周吉祥塔双重身份:它既是一座宗教纪念性建筑,承载着佛教的生死观与修行理念;也是一座带有浓厚宫廷背景的纪念物,反映了明代中期外戚政治与佛教信仰交织的特殊文化现象。这种“皇亲国戚”出身的背景,使其在建造等级、资金投入和艺术水准上,远超寻常民间僧塔,具备了官式建筑的气象。

周吉祥塔的建筑设计遵循了明代喇嘛塔(密檐式塔)的典型形制,同时融入了某些地方特色与时代特征,整体造型庄重挺拔,细节雕刻精美,堪称明代墓塔中的精品。整体形制与结构: 该塔为砖石结构的密檐式塔,但整体风格更贴近覆钵式塔的变体。塔通高约18米,坐北朝南,建于一个由花岗岩砌成的方形基台上。塔刹部分: 覆钵体之上是层层收分的“十三天”相轮(塔脖子),象征着佛教的十三重天。相轮造型挺拔,比例匀称。相轮之上是巨大的华盖(亦称塔伞),周缘悬挂风铎,虽历经风雨,旧物多已不存,但结构犹在。材料与装饰艺术: 塔身主要采用砖砌,外表原应抹有白灰,但现已大多剥落,露出青砖本色,更显古朴沧桑。其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大量使用的石雕构件。塔基的须弥座、龛门周围的装饰等关键部位均采用质地坚硬的汉白玉或青石,雕刻手法娴熟,线条流畅。

周吉祥塔历经五百余年风雨沧桑、地震战火,能较为完整地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其保护情况可谓喜忧参半。积极的方面在于:首先,塔体主体结构保存相对完好,未出现严重的倾斜或坍塌,证明了明代高超的建筑工艺与稳固的地基处理。其次,作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它已被纳入法律保护的范畴,避免了大规模的人为破坏。再者,周围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管控,设立了保护标志,避免了现代建筑的直接挤压。此外,相较于那些位于市中心或热门景区的古塔,周吉祥塔地处相对偏远,关注度和日常维护投入可能相对有限,日常的保养、监测以及针对性的科技保护措施仍需加强。

北京地区古塔林立,形态各异,时代从唐、辽、金、元、明、清直至近代。周吉祥塔在其中或许不是最高大、最古老或最著名的,但其地位独特且重要。明代中期僧侣墓塔的典型代表:北京现存古塔中,元代以前的辽塔以密檐式为主,清代则以覆钵式喇嘛塔为多。明代正处于两种形制交融过渡的时期。周吉祥塔正是明代中期高等级僧侣墓塔的典范之作,它继承了辽代喇嘛塔的某些元素,又开启了明代官式墓塔的风格。宫廷背景与民间信仰的结合体:它的建造源于皇家敕命,其规格和艺术水准反映了宫廷的审美与财力,是研究明代皇室佛教信仰及其与寺院关系的重要实物例证。房山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房山区是北京的历史文化富矿,拥有云居寺、琉璃河遗址、金陵等多处重磅文物。周吉祥塔与上方山、云居寺等佛教圣地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了房山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建筑与艺术价值的独特性:其精美的石雕工艺、敦实而优美的造型,在明代砖石塔中堪称佳作。它不像某些完全程式化的塔,而是带有自身独特的身份印记和艺术处理,具有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房山周吉祥塔是一座集历史故事、宗教内涵、建筑艺术于一身的明代古塔。它静立于京郊一隅,虽无市井喧嚣,却以无声的语言诉说着明代皇族与佛教的因缘、能工巧匠的智慧,以及数百年来的岁月变迁。它是北京古塔大家庭中一位身份特殊、风格鲜明的成员,其保护与研究对于完整理解北京古代建筑史、宗教史和文化史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周吉祥塔周围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目前处于农田之中,塔身周围无护栏,长满庄稼,需要进行适当治理、保护。

  • 编辑:田建萍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