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瘦弱的男孩出生在平山西岗南村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曹火星词曲)
有一首歌,在抗日战争的战场响起,激起战士的爱党热血;有一首歌,在神州大地唱响80多年,唱出人民的颂党心声;这首歌就是被称为“颂党第一歌”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它的词曲作者曹火星是石家庄市平山县人。
1943年深秋的一个夜晚,在房山县堂上村(今北京市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的一间破旧农舍里,一位清瘦的小伙子正在油灯下奋笔疾书,他一边写一边哼唱,很快,一段流畅的旋律就从他的笔下流淌出来。
这个小伙子名叫曹火星,当时年仅19岁,却已经是晋察冀边区小有名气的音乐家。他创作的这首歌曲,就是后来响遍大江南北,80多年传唱不衰的“颂党第一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在平山走上革命文艺创作之路
1924年10月18日,一个瘦弱的男孩出生在石家庄市平山县西岗南村。父亲曹清廉给这个孩子取名曹峙,字文山。谁也没想到这个孩子以后会成长为一位著名的红色音乐家。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小曹峙和家人目睹了日军铁蹄过处,家园一片狼藉,残酷的现实让曹峙很快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华民族走向独立解放。
1938年参加革命后,爱好音乐、能歌善舞的曹峙加入平山县“铁血剧社”担任演员、音乐队队长,以笔为枪、以音乐为炮,他相继创作了《枪口向法西斯瞄准》《拥护中国共产党》等抗战歌曲,宣传抗战。
在剧社里,一些社员纷纷改名,以示坚强的意志和不怕牺牲的决心。小曹峙改名“火星”,暗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
铁血剧社成立之初,曹火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教大家识谱,演唱抗日歌曲。后来,他将旧曲填新词,把民歌小调改为抗日歌曲。
1940年初,平山县派铁血剧社全体成员到华北联合大学学习。作为剧社里唯一能识简谱的人,曹火星被分入音乐系,作曲专业,开始了影响他一生的作曲学习。
起初,曹火星并不愿意去学作曲,在他心中,拿起枪上阵杀敌才是干革命。但是他的老师卢肃,也是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的曲作者,对曹火星说:“你手中的笔也是武器。抗战有各种方式,有拿枪上前线的,也有拿笔写歌鼓舞大家上前线的,这同样是革命工作。”曹火星听进去了。他利用一切时间,抄教材,抄音乐杂志,学理论。他脑海中浮现出平山团上战场的情景,一首曲调昂扬、奋进的《上战场》几乎是一挥而就。
“儿童团、青救会、民兵连、妇救会,处处是歌的海洋。开大会、搞生产,都互相拉歌,进行比赛,用抗战歌曲开路。”在曹火星的回忆中,这激动人心的场面,促进了他写歌的愿望,《向敌人进攻》《春天里暖洋洋》等歌曲,都是那个时期创作的。这些作品基调昂扬,情绪热烈,深受边区军民的喜爱,也激励着一批批热血青年参军报国。
火热的抗战生活流淌笔端
在晋察冀边区,伴随着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抗战文艺也蓬勃发展起来。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晋察冀抗战文艺迅速掀起高潮。这片红色文艺的热土哺育着曹火星,使他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革命文艺战士。
1943年9月,19岁的曹火星被派到房山县堂上村参加村里的减租减息运动。他和两名同志迅速投入工作,教当地群众唱歌、打霸王鞭,积极发动群众。当时位于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堂上村已先后开展了民主建政和减租减息工作。曹火星被这里火热的抗战生活深深感染。后来所作歌词中“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正是当时生活的写照。
曹火星创作手稿。(资料图片)
曹火星和队友来到这里,白天书写抗日标语,组织村里的文艺宣传队唱歌、排戏,晚上就埋头搞创作。山中深秋的夜晚凉意很浓,队友们都睡了,曹火星还披衣坐在土炕上,在马蹄灯下专心致志地进行词曲创作。当时,中国抗日战争从战略相持即将进入战略反攻。当年3月,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白皮书,说“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对此,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针锋相对地提出“如果今日的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那就是没有了中国”。曹火星读到这篇社论后,非常振奋。
10月里的一天,曹火星心潮澎湃地在纸上写下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新歌的题目就此诞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曹火星手中的笔轻快地在纸上划过,很快,歌词就写了出来。他轻轻呼出一口长气,顺手拨亮灯花,满意地反复默读。创作的激情,鼓舞着他马上谱曲。民间小调、戏曲曲调接续涌来。经过一天一夜反复修改,曹火星谱出了蓄积于心的声音。
曹火星在晚年回忆:“创作这首歌曲的时候,当时我还很年轻,懂的事情也不多,但是从我看到的、所感受的一切来看,使我认识到一个真理,那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追求民族解放的前进号角
最初这首歌的名字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逄先知在《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中的回忆,是毛主席提出在歌曲名字中加进“新”字的——1950年,毛主席听到女儿李讷唱这首歌时,立即纠正说:“没有共产党的时候,中国早就有了,应当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此后,毛泽东还把这个问题提到中央会议上,这首歌于是改成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战争年代,这嘹亮的歌声唱出了广大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衷心拥护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也唱出了亿万人民驱逐侵略者、建立新中国的壮志豪情;在和平年代,这首歌赞颂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创造的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成为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前进号角。
关于这首歌的歌词,曹火星在1989年接受采访时说:“1943年写时是‘坚持抗战六年多’,以后每过一年,群众在唱的时候就加一年,后来就成了‘坚持抗战八年多’。”
这首歌最初是以河北民歌的曲调为十几岁的娃娃们写的,歌写好后,曹火星先教给十几名儿童团员唱,他们边唱边打霸王鞭。曹火星的女儿曹红雯说:“这个歌词真是老百姓都很熟悉的大白话,他用质朴的语言、简洁的文字、流畅的旋律,就把这个歌的特点展示出来。”1943年冬天,在晋察冀专区冬训学习班上,曹火星第一次正式教唱了这首歌,当年春节期间,这首歌就唱遍了拒马河畔的大小村庄,不到半年时间,便传遍了晋察冀边区和全国的抗日根据地。1944年在晋察冀边区政治部编的油印刊物《抗战歌选》中刊登。1945年8月24日,这首歌在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首次播出,从此唱遍大江南北,数十年飘荡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曹火星曾这样写道:“抗日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抗战,搞民主建设,使人民当家作主,搞土改发展生产,给人民改善生活……这些活生生的事实是我亲眼所见……党和人民同生死、共患难,人民群众为抗战送儿、送夫参军,支援前线流血牺牲……没有共产党就不会有坚持抗战的局面;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广大的人民群众就不可能翻身解放做主人;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不会创建一个崭新的中国,这个道理要让广大群众明白……我讲了真理,说了实话,写了实情,反映了人民的心声。”
入选“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曹火星曾担任天津音乐团副团长、天津市文化局局长、天津市文联副主席、天津市音乐家协会主席等职,他继续利用业余时间创作歌曲,将生命凝结成1600多首歌曲和多部歌舞剧,默默丰富着中国音乐宝库。他说:“假如我的作品能为祖国的建设起到一滴水的作用,这将是我的最大的幸福和愉快。”
2011年,中央电视台播出十集电视文艺专题片《放歌九十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位于第一集第一首;2015年8月26日,该歌曲被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入“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2019年6月,这首歌被中宣部列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正如歌曲《妈妈教我一支歌》中唱的,“这支歌从妈妈心中飞出”“这支歌世世代代永不落”。
位于平山县西岗南村的曹火星纪念馆。
著名音乐家周巍峙曾说:“他(曹火星)用音乐鼓舞人民前进,人民喜爱他的歌曲。”诗人贺敬之也说他“是闪耀在中国音乐史上的人民之星”。
如今的平山县西岗南村,位于岗南水库南岸,与革命圣地西柏坡隔水相望。在岗南水库南岸的大坝半坡上,坐落着曹火星纪念馆。走进展馆,泛黄的手稿、干净的粗呢外套、生锈的小号、简陋的木桌椅……都是曹火星曾使用过的老物件。再加上墙上展陈的一张张斑驳的老照片,一起向参观者讲述着曹火星——这位红色音乐家曾战斗过的烽火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