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河北正定隆兴寺

  • 2025-07-06 21:22:00
  • 自在正定

红墙青绿琉璃瓦,隆兴寺建筑的标志性颜色。隆兴寺位于河北石家庄市正定县,是一座著名的佛教寺院,被誉为“京外名刹之首”。这座名寺始建于隋朝开皇六年(586年),到了北宋初年迎来了历史上最重要的扩建,以宋人高雅极致的审美,给后人留下了隆兴寺这座古建筑的艺术瑰宝。寺院的建筑和寺内的文物,宋后元、明、清历代都有增建和修葺,其中有六处景观被称为隆兴寺“六最”。

隆兴寺没有山门,迎面就是天王殿,正中是弥勒菩萨,四大天王林立两侧,没有拍摄天王殿内照片

穿过天王殿,是“大觉六师殿遗址”,遗址是隆兴寺的一个重要历史遗迹,虽然大殿早已荡然无存,但是这大殿的基座,这些石墩石柱,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大觉六师殿的宏伟气势。

摩尼殿,建于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面阔和进深均为七间,建筑等级很高的重檐歇山顶,殿身四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山花,就是屋顶上方的一个三角区域,建筑学家给这个区域起了一个非常浪漫的名字:“山花”。也许还有讲究,至少是为了美观,这块区域不能空着,正面挂一块雕刻出云纹的建筑构件叫“悬鱼”。好美的意境,这小小的构件中蕴含着古人对美好的追求。摩尼殿,这座大殿的建筑,是隆兴寺“六最”中其一。

进入摩尼殿,殿内供奉五尊金装彩塑佛像。大殿正中为释迦牟尼坐像,庄严凝重,睿智脱俗。东西两抱厦间墙壁上的壁画内容丰富,绚丽多彩。世尊佛像没有拍照。

五彩悬山——摩尼殿最大的惊喜。五彩悬山长15米多,高7米多,以雕塑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将观音说法的道场——普陀珞珈山壮观热烈的场景微塑于壁面。坐在正中的观音像3米多高,观音菩萨头戴宝冠,帔巾自肩前下垂绕两臂向外飘起,给人以飘逸灵动的感觉。头微微右侧,身稍稍前倾,左足踏五彩莲花,右腿屈膝搭于左腿之上,悲悯含情,形体曲线柔美,姿态优雅端庄,神韵祥和悠然。观音坐在嶙峋的山石之间,左青狮右白象位列两侧,罗汉天神在祥云之上。整个画面色彩和谐,人在悬山面前一站,扑面而来的是宋代恢弘中青绿山水的意蕴,石青石绿中还有黄和红点缀其间,而且这座观音造型这种自然洒脱的坐态非常的休闲,给人以非常舒服的感觉。这座观音造像,因其坐南朝北,被称为“倒坐观音”,是隆兴寺“六最”中其二。

龙藏寺碑,是中华名碑之一,全称为《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碑刻于隋朝开皇六年(586年),碑文记述了恒州刺史王孝先奉敕双奖州内士庶万余人修建龙藏寺的情况(隆兴寺最早的名字叫龙藏寺)。其书体上承南北朝之遗韵,下开初唐诸家先河,在书法艺术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有“楷书鼻祖”、“隋碑第一”之称,为隆兴寺“六最”中其三。

铜铸双面佛像,是明弘治六年(1493年)铸造。面南佛像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双手作禅定印。面北的佛像是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忘了拍照。一个小姑娘拿着手里的零食想放在阿弥陀佛像前的供桌上,一保安以为小朋友要拿供桌上的贡品,很友好地说,拿吧拿吧,旁边的妈妈赶紧说明情况,很温馨的场面。

毗卢殿,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原为正定八大寺院之一崇因寺的主殿,1959年迁建于此。此殿重檐歇山顶,青瓦覆盖,绿琉璃瓦剪边,檐下悬挂着清乾隆皇帝御书“毗卢佛殿”匾额。

毗卢殿内非常地壮观,廊柱以及大殿顶部色彩亮丽,以蓝色为主,图案内容丰富,大殿正中是铜铸的毗卢佛像。毗卢,为梵文“毗卢遮那”之略称,意思是“光明普照”。此铜铸毗卢佛像是明代万历皇帝与其生母慈母皇太后御制,高6米多,直顶大殿顶端,由三层四身相连,面向四方的坐式毗卢佛和三层共雕饰一千尊小佛的圆鼓形莲座摞叠而成。通体共有小佛1072尊,形成“千佛绕毗卢”的格局,大殿内雄伟壮观,佛像造型独特,非常震撼。铜铸毗卢佛像是隆兴寺“六最”中其四。

转轮藏,像一个八角凉亭放在了阁楼里。转轮藏有十多米高,我都不能拍一张完整的照片,只好分开来拍。上下两层,上面是个圆顶子圆亭,然后是一个八角亭子,两层亭子中间的斗拱,是古建最高级别的八铺体的斗拱。八铺斗拱,铺是指斗拱的铺设层数,斗拱的铺设层数越多,建筑的等级和复杂程度也就越高。转轮藏的重檐下约有56个斗拱,结构非常的严谨,巧夺天工。转轮藏里边是经橱,经橱里边放经书和书籍,过去很多人不识字,佛家意图让这些不识字的人在这里转经,转一圈就等于读了一遍这一圈的经书或书籍。这就相当于一个巨大的书架,中心一根木轴贯穿,使整个转轮藏可绕木轴旋转,古人的智慧真是令人赞叹不已。这个转轮藏,是隆兴寺“六最”中其五。

还有“一最”是有名的千手千眼大佛,因为正在修缮,没有对外开放,算是一点遗憾吧。

每一处景观,每一件文物,甚至每一块石头,都透着古人的审美,透着无尽的文化底蕴,感叹古人的智慧,审美和匠心。

这座名刹,中国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一生曾四次来正定考察,足迹遍布隆兴寺个个角落,为古建的保护竭尽了毕生的精力。

走出隆兴寺,又经过大觉六师殿遗址,遗址来去必经,似乎也在和过往的游人诉说这座古刹千年的沉浮与衰荣。

  • 编辑:田建萍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