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怡贤亲王墓

  • 2025-07-05 22:13:00
  • 保定文化旅游

怡贤亲王墓位于保定市涞水县以北12.5公里的石亭镇东营房村西云溪水峪。墓主人是康熙皇帝第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该陵寝也叫十三爷坟。怡亲王胤祥,生前谨慎忠诚,实心任事,勤奋奉职。雍正继位后,加封允祥为总理事务大臣,后晋封为怡亲王,先后总理户部三库,总理户部等重任。雍正三年,他曾总理京畿水利,对于防治防治河患、开辟营田,成绩颇多,而屡受恩赏。雍正八年,皇帝又来亲书“忠敬诚直,勤慎谦明”匾额予以褒奖,当年又加封为首任军机大臣,深受雍正的依赖和器重。

清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病逝,次日雍正皇帝亲奠,并下谕旨:“怡亲王薨逝,心中悲恸,饮食无味,寝卧不安。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朕待王亦在常例之外。”复谕举怡亲王之功德,命复其名上一字为“胤”,配享太庙,谥“贤”,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加于谥号之上,并命更定园寝之制,打破常例。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允祥园寝南、西、北三面丘陵环抱,东西为平原,内有云溪水蜿蜒流过,称为云溪水峪。园寝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全部建筑物30余座,神道竟长达3华里左右。神道最前方是神道碑,龙首龟趺。碑身阳面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怡贤亲王神道碑”15个大字,一边是汉字,一边是满文。建筑用料全部采用红砖绿瓦,其规模浩大,布局严谨,工艺精湛,气势宏伟。周围松柏参天,涛声瑟瑟,庄严肃穆,华贵典雅。在清代王陵中独树一帜。整体布局自东向西依次为:三华里神道,沿神道依次为神道碑亭、火焰牌楼、五孔石拱桥、四柱三门石牌坊、平桥、华表、元宝山、偻佝桥、三孔桥、神道碑亭、神厨库、井亭、值班房、月台、宰牲亭、朝房、宫门、南北焚帛炉、隆恩殿、宝顶等。神道两侧松柏参天,园寝四周环以绿瓦红墙。

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七月,十二岁的胤祥第一次跟随康熙帝去盛京谒陵后,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一废太子事件发生前整整10年间,康熙帝只要离开京师,无论去哪里,必将胤祥带往。 仅此即足以说明,康熙帝对他是另眼相看的。在康熙帝去世的第二天,入承皇位的雍正帝便任命胤祥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同日晋升为和硕怡亲王。 雍正初政,胤祥迅速成为雍正的台柱。雍正帝曾经十分感慨地说:“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

雍正初年,胤祥向雍正推荐了很多年轻位卑的官员,这些人日后大多得到重用,像福建总督刘世明、陕西总督查郎阿、山西巡抚石麟、福建巡抚赵国麟等等,有效地贯彻了雍正皇帝诸多铁腕改革政策的推进实施。雍正帝用年羹尧主持青海军事,隆科多从中作梗,阻挠他成功。胤祥向雍正帝奏言:“军旅之事,既已委任年羹尧,应听其得尽专阃之道,方能迅奏肤功。”雍正帝听取了他的奏请,不从中掣肘,青海得以平定。川陕总督在康熙十九年就定下专为八旗子弟设置的职位,岳钟琪是汉人,得此官职招来很多人妒忌,弹劾岳钟琪的人很多,《上谕档》(手抄本)中写道:“又如岳钟琪乃不世出之名臣,而蔡珽等蓄意排陷,指为年羹尧之党,屡在朕前奏其不可信。而王(指怡亲王)恳切陈奏,谓岳钟琪才识兼备,赤心为国,必无负恩忘义之事,愿以身家性命保之”。

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以胤祥“总理事务谨慎忠诚,从优议叙”,特在亲王之外又加封一个郡王爵位,允许他在儿子中任意指封一人,这在清代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胤祥坚辞不受,胤禛也不好十分勉强,遂命给他增加俸银10000两,以为奖励。胤禛、胤祥兄弟君臣之间的关系,在历代封建王朝中也是极少见的,世人经常用“棠棣情深”来形容二人兄弟情谊。

火焰牌坊位于神道西边,三门四柱,全为石制,每门的上额枋上正中有一个火焰宝珠,高10米,长25米。

石牌坊位于五孔桥西边,为七楼四柱牌楼,高10米,长25米,柱础和坊梁有雕刻图案。

神道以西为火焰牌坊,三门四柱,全为石制,每门的上额枋上正中有一个火焰宝珠。火焰牌坊后是五孔拱桥一座,过了五孔桥就是石牌坊,三门四柱七楼,石牌坊建造得极其精美,可以与清东、西二陵的石牌坊相比,在清代王爷坟中有两座牌坊的也为数不多。牌坊再往西有擎天柱一对,分列两旁。擎天柱即华表,此擎天柱与皇帝陵的大碑楼的擎天柱有所区别。皇帝陵的华表,柱身上盘绕着一条云龙,须弥座环以石栏杆。而怡亲王园寝的擎天柱,柱身虽然也是八棱的,却是每面各雕二条龙,上面的龙头朝上,下面的龙尾朝上,龙头又抬起。柱身上有8个侧面,共雕龙16条。石座周围也无石栏杆围绕。原来华表后还有神道碑亭一座,上刻雍正御制碑文,在清代王爷坟中一个王爷有两座驮龙碑仅此一处。亭后还有神厨库、井亭、值班房、月台、朝房、宫门、南北焚帛炉、大殿、殿前石雕麒麟一对,大殿后为圆形宝顶。园寝周围还有八旗驻军守护。

陵寝自雍正八年建成后,为守此陵清政府在此设水东营驻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二员,并设园寝护卫军,东西两个营房。东营房驻马步军兵,西营房驻护陵旗族员。清盛时期,园寝范围皆为禁地,护卫森严,权重势大。规模宏大的怡贤亲王园寝,1935年被宋哲元派往涞水的县长王作舟及带来的一营军队,监押80多名盗墓犯公开施工,将墓内所有随葬的珍宝洗劫一空。据老人们讲那时候王爷宝顶七尺多高,红色,有的地方露出黄色,地宫门框是风磨的铜渗金,石券门三米宽,里面有悬棺,四角还有四口棺椁。后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时期, 为了对日作战,八路军将王陵拆除。地面建筑全部平毁。目前怡贤亲王园寝只有荒冢坑一个,古墓遗迹已片瓦无存。这座清代王公最大的陵墓,现只有碑、桥、牌楼、华表等幸存下来。现仅存以下文物:石牌楼两座:为七楼四柱牌楼,柱础和坊梁有雕刻图案,工艺精湛。一为火焰牌楼,气势壮丽。神道碑一座:高5米,宽1.4米,碑上刻满、汉文字:“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怡贤亲王神道碑”。华表一对:高13米,柱础和柱体均呈八棱形,刻有大小腾龙48条,极为罕见。五孔桥一座:长38米,宽7米。以上建筑均为汉白玉质料,保存尚完好。怡贤亲王墓是清代唯一配有望柱华表的王爷坟,华表上原有的望天吼早年失窃,重约两吨。

《清世宗实录》、《钦定八旗通志》以及《内务府档》中记录,帝后王公生前总要为自己选定建坟安葬的“吉地”,胤祥曾奉旨到泰宁山(清西陵,在今河北易县)为皇帝勘选陵址。雍正帝对选定的“上吉之壤”非常满意,认为胤祥立有首功,就把万年吉地附近的一块“中吉”之地赐给他。胤祥听后却惊悚色变,惶惧固辞,说这等吉地只有大福大贵者才能受用。他又在60里以外的涞水县境内为自己选定了一块墓地,认为这才与臣下身份相配,并奏请皇帝赐给自己。后来胤祥生病,仍担心皇帝不收回成命,再三奏请,胤禛不得已允其请。胤祥得旨后,高兴万分,手舞足蹈。当日就遣侍卫前往取土。数日后侍卫回来,呈看土色。因为这是皇帝赐予的吉地,胤祥竟迫不及待地取了一小块,手捧着吞到肚子里,口中还念念有词道:“这样的话,则臣心安而子孙蒙福了。”十三爷想到生前和身后,唯独没想到清朝以后的事。

  • 编辑:田建萍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