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神道

  • 2025-07-05 18:22:00
  • 北京昌平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部天寿山麓,是明朝13位皇帝的陵寝所在地。十三陵自明永乐七年(1409年)开始营建,及至清代顺治初年,前后长达230多年。先后建造了13座金碧辉煌的皇帝陵墓,依次建有成祖长陵、仁宗献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光宗庆陵、熹宗德陵、毅宗思陵。

陵区内共计葬有皇帝13人、皇后23人、皇贵妃1人,以及数十名殉葬贵妃。除皇帝陵外,陵区内还有明朝妃子园寝七座,太监墓一座,以及神宫监、祠祭署等若干附属建筑,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成为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帝王墓葬群。

1961年,十三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7月3日,十三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经联合国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神道是十三陵中一个组成部分,全称长陵神道。因各陵神道均从此道分出,故又称总神道。其墓仪建筑经始于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又有增置。

神道前的石牌坊是全国现存最大的石牌坊,建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是明世宗朱厚熜为旌表其祖先的丰功伟绩而建造的功德牌楼。整体为六柱五间十一楼结构,高五十尺(合16米),宽一百零四尺(合35米)。

大红门是神道入口,也可以说是整个十三陵的入口。单檐庑殿顶建筑,顶覆黄琉璃瓦,红墙,下辟券门三洞。根据文献记载,这三个券门各有不同功用,正对天寿山主峰的中门为帝后梓宫、神御物等经由之门,左门为皇帝谒陵所经之门,右门则为大臣们谒陵时进入陵区之门。

现在大红门两侧只留有一小段墙体,但据记载原本大红门两侧原各有角门,墙体从大红门左右两侧延伸至龙山、虎山两山之巅,然后再向东西两侧蜿蜒而去,将整个陵区的南端封闭起来。

和明孝陵的拐弯神道不同,这里的神道是一条笔直的通路,石牌坊、大红门(左右各立下马碑)、长陵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龙凤门、五空桥、七空桥等建筑由南而北依次排列、气势恢宏。但是石像生的布置和明孝陵基本一致。

通过大红门,一直向前走就是长陵神功圣德碑亭。

长陵神功圣德碑亭台基边宽23.1米,亭高25.14米,采用重檐歇山顶,四面各辟券门。碑亭四壁及台基为明朝原物,亭内石条券顶为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修缮时改建。

碑亭四角位置各有一华表,四华表形制相同,基座均为平面呈八边形的须弥座。

华表柱上雕刻有萦绕柱身盘旋而上的升龙和祥云,柱的上部穿有一块云形石板,华表的最上面有蹲龙,分别有两个各朝南北方向。

亭内有长陵神功圣德碑,碑首正面篆刻“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碑身刻明仁宗朱高炽为其父明成祖朱棣撰写的碑文,记录了明成祖一生的丰功伟绩,由当时著名书法家程南云书写。

碑的其余三面原来没有文字,清代添刻了碑文,背面和左面是乾隆皇帝所作的诗歌,右面则是嘉庆皇帝的诗歌。

碑座赑屃没有明孝陵和长陵的浑厚、雄壮,但也还算精神有霸气。

这里在石像生路的开端就树立了望柱,不同于明孝陵的在文官武将前放望柱。

柱身、基座截面均作六边形。其中,基座作须弥座式,柱身雕云纹,顶部雕云龙纹柱帽。

神道瑞兽的设置上和明孝陵一样,顺序依次为:象征皇权的狮子、明辨是非的獬豸、象征皇帝威镇四方的骆驼、象征江山稳固的大象、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的麒麟和作为皇帝征战天下统一江山坐骑的马。

每种瑞兽都采用跪姿(坐姿)和站姿两种造型各一对,既增加了数量提升了威仪感,又增添了变化,丰富了审美。

明孝陵最网红的石像生是石象,很多游客都想要“对象”,十三陵也有,而且没那么多人抢。

十三陵的石像生在神兽的造型上感觉更精干,明孝陵的更稳重。除了雕凿技术,更大的可能是帝王审美的差异造成了这种不同的风格体现。

两对守门的将军、文臣延续一老一少的组合,各有两对。将军头戴凤翅盔,身着铠甲,威风凛凛,一派虎威;文臣身着朝服,头戴七梁冠,手持朝笏,神态肃穆。

这里将军的盔甲明显比明孝陵的石将军盔甲雕刻得更加细致繁复,这也是国力提升的一个表现吧。

手持笏板的文臣衣饰线条显得更加流畅,这个观感还是提升很明显的。

神道景区的最后一道建筑是棂星门,又叫龙凤门或火焰牌坊。它象征天门,由于三门大额枋的中央部位上端各有宝珠火焰的装饰,人们称之为“火焰牌坊”。又因为帝后的棺椁都从此门进入陵区安葬,此门又被称为“龙凤门”。

从这通过就是景区出口了,接下来往山里走就是十三座皇帝陵墓所在,如果不是自驾,门口有公交可以到部分景区,还有拉活的私家车可以代步,去哪儿都挺方便的。

  • 编辑:田建萍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