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石家大院

  • 2025-07-05 18:01:00
  •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石家大院,位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估衣街47号,原为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石元住宅,石家在清道光三年(1823年)析产为福善堂、正廉堂、天锡堂、尊美堂四大门,石家大院为“尊美堂”宅第。

该宅始建于1875年,享有“天津第一家”、“华北第一宅”之称。2006年5月,石家大院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家大院占地6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900多平方米,堂院坐北朝南,南北长96米,东西宽62米,整个建筑包含十二个院落。整座建筑使用了大量砖雕、木雕装饰,看似朴素实为奢华,显示出石家丰厚的财力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现在的大门口是原本的后门,门口的“石府”二字是石家后人的手笔。

石家大院展览分为三大项:石府复原陈列展、民俗陈列展及新中国反腐败第一大案陈列展。

参观从门口的全景复原展室开始,这里有石家大院的复原模型,可以看到石家大院的全貌。

石家大院的戏楼是全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内宅戏楼,这座戏楼的屋顶使用铅皮覆盖,冬暖夏凉又很结实。屋顶上用纯铜铆钉拼出一个“寿”字,寓意吉祥,设计有巧思,同时能使用贵重的建筑材料也显示出石家确实是家资丰厚的大宅门。

石家大院西路建筑主要是招待客人的留园和戏楼。这道风雨长廊既是西院的通路,也是花园造景的一部分。

进入长廊,右手第一个院子就是留园。“留”字表达的是主人家对客人的挽留,男性客人留宿即住在这里。门额的“知足知不足”是石家的家训,自大学士刘墉的名言,意思是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一句话表达了三层意思,敦促子孙好好做人、认真做事、踏实求学。

花厅中堂上悬挂“尊美堂”题字,“尊美堂”是石家大院分家后这一分支的堂号,这三个字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所书。

中堂两侧的木雕花窗主题是四季花鸟图,寓意四季平安。8块均为整木雕刻,看这宽度,每块木料都得是取自百年大树。

这木雕花窗看似8扇,实则16扇。花窗使用透雕技术,两侧的图案不同,中间夹着纱,现在换成了玻璃。

两侧房间是客人使用的小客厅和卧室,布置依然是古朴中透着奢华。石家大院陈设的家具并不是石家原物,但也都是民间征集来的旧家具,用料和做工都很符合石家大院的年代和风格,看起来还是挺搭配的。

客厅中有一个看着像小坑的地方,其实是古代的暖气,这可不是普通人家能够建造和用得起的设施。有地炉的房间地面方砖都是架在梅花垛上的,形成纵横交错的烟道,用于取暖。地炉灶口在花厅建筑的西房山处,当年一昼夜燃烧二百斤木炭,可供近500 平方米的建筑取暖。

知足知不足堂对面是书房。里面陈设为石元仕会见杨以德的场景。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石元士设立支应局维护地方治安,得到慈禧太后的肯定及召见,御批四品卿湖北试用道并赐匾“乐善好施”。后石元士又纳捐二品顶戴。慈禧太后赐匾时为了显示督促之意,避免石元仕太过得意,特意在“善”字上少写了一点。

警察装束的人是杨以德(1873--1944),天津人,原名杨以俭,绰号杨梆子。早年在天津北段警务局当侦探。民国初期,任直隶警务处处长、天津警察厅厅长达十余年,袁世凯曾封他为将军府将军,后又晋升为德威上将军。1924年出任直隶代理省长。日军占领天津后,曾想拉其当傀儡市长,但杨推辞不出。杨以德是《杨三姐告状》中“杨青天”的原型,在天津近代史上有很高的知名度。杨以德曾与石元仕关系非常密切,是石家的座上客。

这就是地炉的灶口,因天津冬天刮西北风,灶口朝向西北方向正好利用风涨火势,维持地炉炭火燃烧。

从灶口往前走几步,抬头往上看长廊顶上有个口儿。这个方形口是石家家丁上房顶的出入口。

长廊西侧是花园和长廊围墙,这道围墙和别家的就显出不一样了。

别人家的围墙是尖顶的,不能走人,石家的长廊围墙是平顶的,平时家丁们就会上去巡逻,保护石家安全。

留园往前是戏楼,这是全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内宅戏楼,这里的垂花门也是参观路线上的第一道垂花门。这座垂花门因雕刻花蕾而取名“含苞待放”,当时石府以此门为仪门,两旁有乐廊,迎接贵宾时打开,走过此门进戏楼。中间两块抱鼓石当年仅石料即需白银五百两,两位石匠精雕细刻一年之久才完工。

门头雕刻了凤落梧桐、松鹤延年和鹿鹤同春,里面还包含了梅兰竹菊四君子,全是好彩头。

抱鼓石一面雕刻团象,意为“太平有象”、“祥瑞”,一面雕刻鹿鹤同春,意为天下繁荣昌盛、万物欣欣向荣。抱鼓石上刻狮子滚绣球,寓意好事在后头。两边一共9只狮子,是希望家族兴旺长久的意思。

抱鼓石旁边的扶门石雕刻了琴棋书画, 显示出石家不仅有财富,还是个诗书世家。

戏楼门前连接院子的通道上,一侧砖雕“起祥”,另一侧是“纳福”,全是吉祥话儿,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就是“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砖雕文字也得字字吉祥。

戏楼门口的木雕华丽,不是常见的雀替之类的一小块,而是垂蔓一样包着柱身,长度几乎达到一般。

这块匾额是杨柳青的百姓捐资送给石元仕的,因为他在当地虽是富人但他为人正直,对待相邻很友善,还大兴教育,在当地的风评很好。这块匾额是整个石家大院唯一一块原物匾额,其他都是复制的。

戏楼内部非常宽敞,靠近出入口的这部分座位称为堂客区,是女眷的座位,男士们的座位在台阶下的官客区。

从这看会发现戏台不大,因为石元仕经商,主张“和气生财”,所以这里只演文戏不演武戏。

戏楼每侧6根柱子,代表六六大顺,两侧共12根,代表一年的12个月。每根柱子上圆下方,看似两根,实际上是一根整木制作的。方、圆不同意思是天圆地方,呼应了中国传统文化。

戏楼四周的装饰非常有地方特色,装饰画都是年画风格,一看配色就很“杨柳青”。这幅画应该是《白蛇传》中白娘子和许仙开药房的那个场景。

西楼旁边的院落是石家大院护院家丁及男佣人练功和居住的地方。

门口的石锁刻有“独占鳌头”四个字是当年保留下的,重 130 公斤。据说,如果在石家当保镖护院,必须将这块大石锁提到胸口方可录用。

房间四周通道口门额采用了四季主题,其他还好,夏季这里发现个不认识的字,查了下这个字念“你”音,意思是茂盛,可能是说夏季草木旺盛吧。

室内为杨柳青水局陈设。杨柳青镇水局的设立,起源于清乾隆年间,属社会消防组织。天安水局是杨柳青镇的第一家水局,发展到清光绪末年杨柳青镇共建有18家水局,有效地保护了杨柳青镇的安全。水局属公益性机构,资金来源主要由本地殷实的人家和热心人士筹集。当年只有杨柳青六街大寺胡同内的普安水局为石家三门天锡堂独资建立。

位于中线北端的佛堂原为石家祠堂,现为供奉观世音菩萨的佛堂。当年香案上供奉祖先牌位,壁间悬挂已故家主影像。建筑为典型的抬梁式框架结构,四梁八柱,结构坚固,墙倒房不塌。

脊檩上有当年保存下来的上梁诗,上联是“玉堂金马家声旧”下联是“画栋雕梁气象新”,意思是兴建豪华大气的家院,一改旧的面貌,到处是装饰精美的房屋,一派新的气象。

这里的木雕采用了竹子主题,素雅高级,感觉中国传统审美这套东西真是有强大的生命力,什么时候看都觉得好看。

佛堂对面的这条甬道是整个石家大院的中轴线,这条甬道最大的特点是从南到碑呈上升走势,且每道门都是三级台阶,意为步步升高。甬道正中的条石既有装饰作用也是下水管道的封盖石。

从戏楼出来位置是甬道北端,这里会看到第二道垂花门。这道门因垂柱雕莲花瓣微微开放而取名“花蕊吐絮”。

垂柱间花板为双面透雕的装饰,正面为木雕九只仙鹤,取名“团鹤献寿”。相传一只仙鹤代表12年,寓意走过此门增寿108岁一辈人健康长寿。

仙鹤的背面雕有古代铜钱的图案,象征不但健康长寿,还要有家财万贯垂柱两侧雕刻有寿桃、蝙蝠、石榴、佛手,象征多寿、多福、多子、多财。

继续前行是第三道垂花门,因垂柱雕莲花盛开并结有莲籽而取名“籽满蓬莲”。垂柱两侧木雕葫芦爬蔓、名“葫芦万代”,“葫芦”与“福禄”谐音,葫芦中又多籽,寓意子孙满堂,“蔓带”与“万代”同音,象征子孙万代。因葫芦与福禄谐音,则预示子子孙孙都能有福、有禄。扶平石图案“暗八仙”‘’“草龙”,意为保佑平安,祝福长寿,镇宅辟邪。

和第三道垂花门背靠背的是西洋门,是石家大院唯一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建于 1911年,圆券门上方图案为连锁如意,门楼上方两面砖雕旗子的图案已毁,当时图案为五色旗和九星旗,取国泰民安之意。五色旗又称五族共和旗,是中华民国建国之初北洋政府的国旗,旗面按顺序为红黄、蓝、白、黑的五色横条,分别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接下来是虎座门楼,是石家大院保存最好的中式门楼,因整个门楼如同一只猛虎坐立而得名。门楼两侧的宝相花、事事如意、五福捧寿等砖雕图纹均展示了当年砖雕艺人的巧妙构思及精湛的雕刻技艺。最外侧还设有灯箱,砖雕万(“卍”)字符,取意“万福连登”。

东路建筑是石元仕和家眷居住的内宅,最北侧是内账房,面阔五间,西侧一间为后门门房。当时石家账房先生在此处理府内的全部财务。东西厢房各三间是账房先生居住的地方。

内账房往前走是主人卧室,为明三暗五格局,东侧为起居室、西侧为卧室。门口设有抱厦是当年丫鬟侍女随侍之处。

卧室有一张月洞式红木门罩架子床。架子床左侧,有镶螺钿片家具一套。这种镶嵌也称“百宝嵌”,因镶嵌物与家具表面平齐,所以也称之为平嵌。

卧室窗子上的蝴蝶花纹太好看了,大户人家的房子建得太细致了。

起居室有清代多宝阁一件,是当年主人摆放珍宝的地方,它外形精美,兼有储藏和陈设的双重作用。

石家小姐所居住的闺房是东厢房。石家主人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这里复原展示的是当年的基本生活场景。闺房有三级台阶,地平比对面的儿子卧室要高,意思是闺房不能轻易进,石家的女婿也不是轻易能当的。

闺房房檐角的这块砖雕画面中是一只猴子托着另一只猴子摘蜂巢,意思是“代代封候”,这座宅子简直就是一个吉祥话汇聚地。

这里再往前的房屋原本都是石家女客留宿的女花厅等建筑,此外东侧还有两个小套院,目前都作为展厅,有商俗展、婚俗展、舟船展、民俗展、砖雕展等多个展览,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关于新中国贪腐第一案的刘青山、张子善案的展览。

过去的马车非常不舒服,人只能盘腿坐在里面,空间非常狭小,但即使这么不舒服的马车,也只有大户人家才有。

婚俗展非常喜庆、花俏,新娘的嫁衣华丽、精细,这套衣服放在如今看也是相当漂亮的。右侧的婚书就是现在的结婚证,但过去只有男方才有婚书,女方是没有的。

天津的规矩,女孩结婚时弟弟要抱着公鸡和凉席(谐音“恭喜”)走在队伍最后,意为“”给姐姐撑腰、压阵。前面的娇子是双层轿,到了新郎家用小轿子把新娘抬进婚房,这样就可以避免新娘脚沾地面。

这里则展示了普通天津人家的房间布置,这个房间其实是生活中等以上的感觉了,毕竟还有大衣柜之类比较贵重的家居。

这侧最有意思的是床上的娃娃,那是家中“长子、大哥”。以前在新婚夫妇结婚后,家里老人就会给请个娃娃回家当大哥,意思是“招子”。等到真的生了小孩,也不能扔了大哥,排行只能是老二,所以天津人经常调侃的二伯、二大爷,其实是家里真正的长子。

商俗展中主要是场景模型,表现的是天津以前的营商场景。

砖雕展非常好蓝,里面的砖雕都是精品,每一件都是老物件,都是当年手艺精湛的师傅精雕细刻的高档装饰品。

而石家的砖雕比展品有过之而无不及,看这五谷丰登、万福团寿,个个都是让人看了开心的好彩头。

展览中最震撼的还是这个讲述新中国贪腐第一案的展览。看看这两位当年也是没长大就参军的娃娃兵,是枪林弹雨闯出来的英雄,但新中国刚成立两年,他们就沦为了人民公敌。

这是复原的刘青山办公室场景。

他们不缺钱,作为政府高官,在当时物资匮乏的大背景下他们起码是衣食无忧的,但这显然不够,他们想要的太多,欲壑难填。同时,可能也正是应为自己曾经为国家、人民做出过贡献,他们觉得自己有资格收割红利,所以贪起来分外理直气壮。

到最后他们贪的钱可以买一吨黄金,换成大米够5万人吃一年,这个数字太大了,不论他们想不想回头,党和人民都不会再给他们机会了。

这件案子太大,犯案的人是不应该犯案的,犯案的数额是不应该出现的,全国上下为之震惊,最后居然惊动了周总理亲自签署批捕命令。

两人的命运已定,毫无悬念的死刑。看完这个就想,到最后他俩会不会后悔?刘青山是不是还是坚持要买新汽车?张子善会不会希望自己就没上过这条贼船?另外,我们现在对贪污犯的处罚是不是太轻了?为什么不杀?

石家大院是的优点是规模大,展品丰富、内容多,缺点是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建的。但25元的门票还是值得的,应该可以说是杨柳青镇范围内很推荐一看的地方。

  • 编辑:田建萍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