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纪念馆

  • 2025-07-05 17:53:00
  • 北京乐游

梅兰芳纪念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是梅兰芳先生1951年至1961年在北京的居所。院子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原是清末庆亲王奕王府的马厩,后修葺成住宅,占地700余平方米。1986年10月27日梅兰芳故居改为梅兰芳纪念馆并正式对外开放,能供参观的仅限前院。

其实一般也想不起来跑那么远去看这个故居,因为规模太小了不值当专门去一趟。但是那天正巧有个很感兴趣的活动就去转了转,感觉纪念馆确实不用特意去看,活动非常完美不虚此行。院内正房是原样展示的起居室,因为活动需要暂时关闭,没有参观到。

旁边厢房中展出了一些梅先生用过的戏服、道具,和在龙泉寺展厅里看到的展览内容差不多。戏服旁边有妆造各部位名称,这个看看还挺有用的。

连续参观龙泉寺、梅兰芳纪念馆和国博关于梅兰芳先生的专题展览后才发现原来梅先生昆曲也唱得很好,才知道原来京剧演员是要学昆曲启蒙的。之前看过几次昆曲,但没有明确的“京昆不分家”的概念,不懂的东西太多了,以后要加紧不断吸收新知识呀。

这棵丁香树据说有近百年了,一到花期花开似锦、满园飘香。梅先生很喜欢花木,院里不仅有丁香还有两棵很茂盛的海棠。

这两棵海棠在当天的演出中可是出了力的。观众们坐在树荫下正好乘凉,演员表演的地方阳光又正好,天然形成了舞台和观众区的光照差。

这个“海棠花棚”太好看了,抬头是满眼的娇艳,脚下是落英缤纷,阳光被遮挡得正好,碎金一样的洒下来,这个环境真是太舒服了,想必梅先生在这里居住的时候也是很喜欢这院中的四季的。

“羞花闭月花愁颤”的杜丽娘带着春香游园,禁不住感叹“姹紫嫣红开遍”。两人游园兴致正高,唱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一句时,海棠花瓣纷纷落下,诶呦那个应景啊,当时瞬间就懂了为什们过去有钱人家喜欢办堂会请戏班到家里唱戏了,实景演出可比只有帷幕的戏台好看多了。

杜丽娘眼前有真的“万紫千红齐装点”,观众深处这个环境也能秒懂她为什么“一生儿爱好是天然”,虽说实景中音效是个问题,肯定不比剧场中收音那么好,但是这个惬意的观赏环境在观赏体验方面可以说是疯狂上分的。

贵妃出场雍容华贵冠绝全场,艳丽中带着娇俏,迷醉中又有委屈。举手投足间都是贵气,一颦一笑中都是风情。一把扇子在“贵妃”手中既是道具也是情绪载体,翻折开合之间就把杨家绝色的小情绪都带出来了。贵妃的这套服装成为女蟒,是京剧女性角色的蟒服中最华贵的。只要贵妃端着玉带一登场,虽说她口中委屈巴巴地唱着“海岛冰轮初转腾”,但谁还管他月亮不月亮的,台上的仙女就是人间最靓的星。

最后出场的是虞姬,对这套造型的认知主要来自龙泉寺和这里展厅的讲解,因为这套妆造是梅先生精心设计改造过的,被称为京剧中最美的青衣。虞姬虽是青衣但她不是柔弱女子,她是霸王的伴侣,是外表柔弱但内心强大坚定的战士,所以她的外罩不同于一般青衣的长衫,而是一套叫做叫“鱼鳞甲”的分体服装,“鱼”暗合她的“虞”姓。虞姬头上的如意冠也是她特有的装饰,头上的梨花、蝙蝠等等头饰即有对虞姬身份、结局的暗示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看演出其实是一年多以前的事了,一直没记录,但心里一直记着这事呢。因为这种体验太少了,所以印象特别深刻。希望以后各地的文化活动能多点新意,别老搞何赛飞说的那种演一回就束之高阁的所谓“创新戏”,先把“老本”吃好,让更多人愿意去了解、接触传统的戏剧艺术。不要总喊口号做假招子创新,多做普通人愿意参加的尝试。

  • 编辑:田建萍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