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北京一片小众隐藏秘境,探索海淀区的古迹:“京西小故宫”的万寿寺、明代五塔的真觉寺、辽代古碑的大觉寺。这些小众古迹不仅展示了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提供了远离喧嚣、感受内心宁静的好去处。
一、 北京万寿寺
历经5年修缮开放不久的万寿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万寿寺1号,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修,素有“京西小故宫”之称,万寿寺又称北京艺术博物馆,目前博物馆内有众多的展览。
山门殿,山门面阔三间,简瓦屋面,门上悬挂清顺治二年(1645年)御赐石匾,上书“敕建护国万寿寺”。万寿寺深庭广厦,中路为主体建筑,山门以内共七进院落。
第一进院,正面是天王殿,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清代重修。面阔三间,歇山顶,简瓦屋面。殿内原供奉弥勒佛、护法神及四大天王神像(现已无存)。现在有《缘岸梵刹 万寿寺历史沿革展》,显示了万寿寺从建设到近期的历史变迁。
鼓楼、钟楼位于山门后,重檐歇山顶,简瓦屋面。天王殿前西侧的鼓楼,现在是放映厅,循环播放《万寿寺历史文化和古建筑的修缮工艺》。天王殿前东侧的钟楼没有开放。
第二进院,正面是“慧日长辉殿”,东配殿为“祝延万寿殿”,西配殿为“安心竟殿”。
“慧日长辉殿”(大延寿殿),大殿庑殿顶,面阔五间,建于月台之上。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御题匾额“慧日长辉”。
殿内供奉明代泥塑三世佛,殿正中供奉着毗卢佛,被称为心愿佛。
两侧有18罗汉泥塑,雕塑栩栩如生,朴素典雅。背面是观世音菩萨塑像。
慧日长辉殿的西配殿“安心竟殿”,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御赐匾额“安心境”。现在有藏传佛教展览,有佛母、度母、菩萨等铜像画像等。
慧日长辉殿的东配殿“祝延万寿殿”,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御赐匾额“祝延万寿”。现在是汉传佛教展览,有各式各样的观音、释迦牟尼佛像、金刚像,大部分为明清时期。
第三进院,正面是万寿阁,东配殿为“广大圆满殿”,西配殿为“普度群生殿”。
万寿阁又称宁安阁,面阔七间,歇山顶,简瓦屋面。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称藏经阁、宁安阁,清乾隆时期改成万寿阁。赐匾“欢喜坚固”。万寿阁现在有《吉物咏寿 吉寿文物专题展》,展示清朝不同时期与吉寿有关的磁器和文物等。
万寿阁的东配殿“广大圆满殿”,面阔三间,歇山顶,简瓦屋面。明代称韦陀殿,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御赐匾额“广大圆满”。现在有《东方雅韵 当代缂斯文化艺术展》,展示宫廷织造、技术工艺等。
西配殿面阔三间,歇山顶,简瓦屋面。明代称达摩殿,清代为“普度群生殿”,现在有《守望红旗渠 辉煌中国梦》的展览。
第四进院,正面是“大禅堂”,面阔五间,硬山顶调大脊,筒瓦屋面。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清朝重新翻修,为寺内佛家弟子讲经说法及禅坐之处。现在有《万物余暇:清代皇帝书画展》,展出馆藏清代皇室及后裔的书画作品。
大禅堂西配殿是“小禅堂”,原为僧人打坐进习所,现在是清代皇帝书画展。
大禅堂东配殿是“影堂”,原为陈设尊师画像的场所,现在是清代皇帝书画展。
经过小门,来到第五进院,明万历五年(1577年)建成。假山有象征普陀、五台、峨眉三大佛教名山。山上分别有三大士殿,中为观音殿,东侧为文殊殿,西侧为普贤殿。
下山来到第六进院,这里有“御碑亭”和“无量寿佛殿”。
乾隆御碑亭为重檐八角攒尖顶,黄琉璃瓦屋面,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亭高3.96米,碑文为乾隆帝御题“重修万寿寺碑”,碑文分别用汉、满、蒙、藏文字铭刻。
无量寿佛殿,面阔一间,重檐歇山顶,筒瓦屋面,两侧有两座巴洛克式门,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61年)。殿内原供奉铜漆金无量寿佛立像一尊,现在是渗金多宝制佛塔,为明代天启年间所铸,塔身有佛、菩萨、罗汉、诸天等400多塑像,生动造型,工艺精湛。
西洋门,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为庆祝崇庆皇太后六十岁寿辰,乾隆帝下令在万寿寺内无量寿佛殿两侧增建西洋门,这是中西结合建筑。
东路方丈院,位于万寿寺东路最后一进院。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建,由方丈室及东西厢房、倒座房组成,各房有转角游廊相连,正殿账房室也称念佛殿。现在正殿展出“云落佳木:中国传统家具展”,馆藏明清至民国的40余件家具。
万寿寺中路前六进院及东路方丈院儿恢复开放,5个基本陈列350余件馆藏文物精品亮相,其中7层珍贵文物是首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