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真觉寺
从动物园穿过,经明清时期清城唯一的御用河道的小桥,来到真觉寺,又称大正觉寺,俗称五塔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路五塔寺村24号。
走进真觉寺,映入眼帘的是寺院中五彩斑斓的各种树木。金刚宝座塔巍然矗立,五座塔尖直刺蓝天。
真觉寺始建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渊源于印度的佛陀伽耶大塔形式,而在造型上属于印度形式,但它的结构有唐代密檐式石塔的造型风格,宝座上的短檐、斗拱和宝座顶上遮风避雨的琉璃罩亭,与五座塔自然的融为一体。
宝塔前两颗600年的古银杏树,树高达25米,黄色的树叶摇曳生姿。
真觉寺是我国现存建筑年代最早、雕刻艺术最精湛的金刚宝座式塔,是我国明代建筑艺术和石刻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外建筑形式相结合的宝塔。
金刚宝座塔外形四方台型,塔高15.7米,宝塔座高6米,宝塔造型优美,塔身外表用青白石包砌五层宝座,五层佛龛中共有390尊佛像。
金钢宝座塔的南面和北面各开一座拱券式门,走进宝座南门,有一座方形过厅,正面是释迦牟尼的泥塑像,塔的中央竖立着方形塔柱。
金刚宝座是真觉寺内的核心建筑,宝座之上有5座密檐小塔,中塔13层,四角的小塔各11层,为明代砖石结构无梁檐的典范之作。
走出塔座南门,来到院内的石刻区。1987年借五塔寺旧址,成立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院内东、北、西设有7个露天石刻陈列区。
东侧综合碑刻区,有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墓碑26座。
耶稣会士碑区,传教士曾于明清时期来华布道,陈列的有34座教士墓碑,原立于海淀区正福寺耶稣会士墓地。
东部碑廊中的金书院。现在没有开放。
东北侧祠墓碑刻区,陈列20座明清以来北京地区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祠墓碑刻。
北侧寺观碑刻区,陈列北京地区寺观碑制33座,隆福寺双碑、泰德显灵宫双碑等,对研究北京地区宗教发展史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陵墓石刻区,有25座陵墓石雕、石刻,其中石象生、石翁仲、封冢刻石位于地上。按照我国古代礼制,在陵墓一定位置放不同数量和形式的石刻,以显示死者生前的地位和尊严。
金刚宝座的北侧后罩楼和转角楼,2021年开工建设。现在是北京石刻文化展。
后罩楼中门,这里有《玄宫档案~馆藏墓志拓片展》。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是以收藏、研究、展示北京地区石刻文化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馆藏石刻文物2600余件。
后罩楼东侧,《铁笔传神~透过刀锋看笔锋》展,北京地区石刻种类繁多,内容包罗万象。制作工艺十分精湛,能工巧匠用祖代传承的技艺。把书写者真、草、隶、篆的书法作品,永久保留在石头上。
后罩楼西侧,《石破天惊~从石头到石刻》展,石刻早在原始人类的生活中已得到应用,随着人类的进步发展,创造出异彩缤纷、类型多样的石刻形式,或独立造型,或多件组合,构成了人类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西侧的金石走廊,有各种各样的精美石雕和拓片。
真觉寺还是乾隆为崇庆太后庆生的主要场所。金刚塔前古银杏树已经身披黄金甲,金灿灿的树叶飘落在金刚塔周围,装扮着深秋古老的真觉寺。
真觉寺有600多年的古银杏树相伴,500多钟历代石刻展示,构成一幅古朴独特的靓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