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水浒传天下,世人皆知大名府”,作为历史上有名的“五鹿城”,可谓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春秋时代的“鹿城”,后汉改为大名府,宋代建陪都北京,《水浒传》里多次提到它,明代仍为大名府,清代曾为直隶省第一省会。
大名现留存古城墙为明清时代所建,原故城在北宋时期因为水患淹没,后就没在原址重建。古城与故城在现大名县区域位置见下图:
01 明清时期古城
现留存古城墙始建于明建文三年(1401年),周长9里18步,高3.5丈,略呈方形,有“仁、义、礼、智”四座城门,城门外均有瓮城,城墻分布36座敌(炮)台。清及后时期皆有修缮,2008年10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内大名天主堂
始建于1918年,1921年竣工,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教堂为哥特式建筑,占地1440平方米,由钟楼和礼拜堂组成,平面呈十字形。钟楼位于整个建筑的北端,楼高46米,楼上三面各嵌有大钟。礼拜堂高约18.5米,堂内砖饰券顶,有38个墙柱、22个青石柱,墙上有多格窗户百余个,均镶嵌五彩玻璃。2013年5月,大名天主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2 故城遗址
北宋“北京大名府”故城遗址,位于大名县丛峰线,全长约800米,因为水患被淹没,故没有当年城墙遗留,现在其遗址上建成大名府宋代文化街区。文化街区由老旧建筑、大名府故城遗址博物馆(曾被洪水淹没)、石刻博物馆、大运河博物馆、狄仁杰祠等组成。夜景灯光尤其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