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梅竹斜街的一家小店中邂逅了老北京可爱的吉祥物——兔儿爷。它们是北京市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在过去属于中秋节的儿童玩具。它们常是金盔金甲的武士,骑着各样的坐骑,有的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讨人喜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店中,探寻这一尊尊泥彩塑背后的故事。
0兔儿爷的起源
兔儿爷的形象来源于月宫中的玉兔。在传说中,北京城里忽然起了瘟疫,治不好。嫦娥看到此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去为百姓们治病。玉兔变成了一个少女,挨家挨户地送福饼,也是我们今天的月饼,治好了很多人,消除了京城的瘟疫。
延续中华文脉传承非遗文化
百姓得到了福饼恢复生机,恢复了健康。于是,京城的人们就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骑鹿的,有乘凤的,有披挂着铠甲的,也有身着各种做工人的衣服的,千姿百态,非常可爱。每到农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会供奉她,给她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来酬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还亲切地称她为“兔儿爷”、“兔奶奶”。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个美丽传说,制作兔儿爷的手艺延续下来了,一晃已经400多年。
02兔儿爷传人——张忠强
在本次的探访中,我们有幸来到兔儿爷的传承人张忠强老师的小店,并进行了简短的采访。
张忠强,出身技艺世家,北京泥彩塑第五代传承人、大栅栏社区非遗民俗顾问,在坚持以原汁原味的手法传承技艺的同时,一直在款式上进行创新,不仅将传统文化融入兔儿爷的设计中,也将社会上的新文化、新元素融入其中。在与传统文化结合方面,他先后设计出北京中轴线系列、北京风情系列、北京老字号系列,以及与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北京二十四城门结合等一系列富有内涵的兔儿爷作品,吸引了不少年轻人。
03百变的兔儿爷
传说中人们为了感谢玉兔,纷纷送东西给她;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别人借衣服穿,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有时候打扮得像个卖油的,有时候又像个算命的。一会儿是男人装束,一会儿又是女人打扮。为了能给更多的人治病,玉兔就骑上马、鹿或狮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内外。因此,兔儿爷泥彩塑的造型也十分多变。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市场的需要,兔儿爷的造型和色彩也有了新的变化,它的寓意也从中秋文化走了出来,变成了北京一张新的文化名片。
01传承与发展
在张老师的小店中,我们看到了满墙造型各异的兔儿爷,不仅有传统戴着金盔铁甲,骑着狮子、麒麟的兔儿爷,还有坐于中轴线建筑之上、十二生肖之上的兔儿爷,其中令人印象十分深刻的就是一尊航天主题的兔儿爷。
张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他的设计理念,他倡导在设计中融入时代中的新元素,把传统文化和市井文化、民俗文化和旅游文化产品的伴手礼给它结合起来。既要保护延续传统的设计,同时也用一些新的颜色,新的造型来丰富它的文化内涵。
张忠强老师还呼吁更多美术工作者、设计师也加入到传统文化中的创作队伍里来,让更多的人在了解的同时愿意从事创作,有了丰富多彩的内容,百花齐放的内容,才能使某一个技艺得到更多的人关注,使它的文化价值更广、商业价值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