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宫博物院景区
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其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中南海。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
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故宫四面环有高10m的城墙和宽52m的护城河。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80,000㎡。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门和北面的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
2、八达岭-慕田峪长城景区
八达岭长城
长城中外闻名,中国很多地方有长城,国内最著名的名为八达岭长城,国外最著名的名为慕田峪长城。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1961年3月“万里长城——八达岭”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国务院确定八达岭关城和城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八达岭作为北京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1986年,八达岭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首。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慕田峪长城
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慕田峪村, 距北京城区73千米,享有“万里长城,慕田峪独秀”的美誉。慕田峪长城全长5400米,是中国最长的长城,也是北京十六景之一。 明洪武元年(1368年),慕田峪长城由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在北齐长城遗址上督建而成。
慕田峪长城是明代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该段长城东连古北口,西接居庸关,自古以来就是拱卫京畿的军事要处,有正关台、大角楼、鹰飞倒仰等景观,长城墙体保持完整,较好地体现了长城古韵,有着深厚的历史价值和较高的文化价值。
3、天安门广场景区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天安门广场记载了北京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五二○运动都在这里为中国现代革命史留下了浓重的色彩。
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广场拓宽,并在广场中央修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后又分别在广场的西侧修建了人民大会堂、东侧修建了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南侧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
天安门城楼坐落在广场的北端。天安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后称天安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通高33.7米。在2000余平方米雕刻精美的汉白玉须弥基座上,是高10余米的红白墩台,墩台上是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城楼下是碧波粼粼的金水河,河上有5座雕琢精美的汉白玉金水桥。城楼前两对雄健的石狮和挺秀的华表巧妙地相配合,使天安门成为一座完美的建筑艺术杰作。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从此天安门城楼成为新中国的象征。
4、北京天坛景区
天坛在北京市东南部,崇文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0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
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著名的祈年殿在最北方,这是天坛内最宏伟、最华丽的建筑,也是想象中离天最近的地方。祈年殿的上下三层屋顶,均用深兰色琉璃瓦铺盖,象征天色。坛面除中心的太极石是圆形外,-各圈均为扇面形,数目也是阳数,象征九重天,天帝的牌位就安放在太极石上,象征着天帝高居九重天之上。圜丘坛的附属建筑有皇穹宇及回音壁。
5、恭王府和雍和宫景区
恭王府景区
恭王府位于什刹海北岸的恭王府分为平行的东、中、西三路。中路的3座建筑是府邸的主体,一是大殿,二是后殿,三是延楼,延楼东西长160米,有40余间房屋。东路和西路各有3个院落,和中路建筑遥相呼应。王府的最后部分是花园,20多个景区各不相同。
恭王府是世界最大的四合院。今日的北京城里,还有60余座清代王府,其中恭王府是保存最完整的一个。
雍和宫景区
雍和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大街28号,是北京市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同时也是著名的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
雍和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最初是康熙帝为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建造的府邸,名为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雍和宫被改为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驾崩后,曾在此停放灵柩,因此主要殿堂由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被改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成为清政府掌管全国藏传佛教事务的中心。
雍和宫的建筑群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进宏伟的大殿组成,整个建筑布局院落从南向北渐次缩小,而殿宇则依次升高,形成“正殿高大而重院深藏”的格局。雍和宫的建筑具有汉族、满族、蒙族、藏族等民族特色,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殿内的佛像、唐卡、经卷等佛教文物,以及丰富的藏传佛教艺术品,使得雍和宫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研究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基地。
6、红楼文化---大观园景区
大观园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里描绘的一大园林。《红楼梦》成书于北京,有中国封建社会秘史之称。1983年,因中央电视台筹备拍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根据书中的描写开始筹备建造大观园。
北京大观园由5处庭院景区、3处自然景区、1处佛寺景区、1处殿宇景区以及40多个景点组成,其主要有怡红院、曲径通幽处、省亲石牌坊、顾恩思义殿等景点。北京大观园的修建实现了《红楼梦》的梦外梦,为研究和弘扬红学提供实体,还为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创造新的经验。
作为集古典园林外观、红楼文化内涵、博物馆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场所,北京大观园于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另外,大观园还成为《还珠格格》《甄嬛传》《上错花轿嫁对郎》等热门电视剧的取景地。
7、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地处北京城中轴线北端,北至清河南岸,南至北土城路,东至安立路和北辰东路,西至林翠路和北辰西路,总占地面积11.59平方千米,集中体现了“科技、绿色、人文”三大理念,是融合了办公、商业、酒店、文化、体育、会议、居住多种功能的新型城市区域。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分为三部分:北部是6.8平方千米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部是3.15平方千米的中心区、南部是1.64平方千米的已建成和预留区(奥体中心)。已建成和预留区原为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位于北四环中路以南、北辰路以东的地区,所有场馆均为1990年亚运会的比赛场馆——包括奥体中心体育场、奥体中心体育馆和英东游泳馆。
8、北京世园会景区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简称2019北京世园会或北京世园会),是经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批准,由中国政府主办、北京市承办的最高级别的世界园艺博览会,是继云南昆明后第二个获得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批准及国际展览局认证授权举办的A1级国际园艺博览会。
2019年4月29日至2019年10月7日,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中国北京市延庆区举行,展期162天。北京世园会将荟萃世界园艺精品,呈现世界范儿、中国风的全球园艺盛宴。
9、颐和园和圆明园景区
颐和园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为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圆明园
圆明园,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占地350多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博物馆。
康熙末年和雍正年间,圆明园开始兴建。清雍正二年(1724年),圆明园的扩建工程正式开始。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1860年,英法侵略者纵火焚烧圆明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清朝灭亡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建国后,中国政府对圆明园开始了保护整修工作。
圆明园景区内大量仿建了中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其主要建筑类型包括殿、堂、亭、台、楼、阁、榭、廊、轩、斋、房、舫、馆、厅、桥、闸、墙、塔,以及寺庙、道观、村居、街市等;建筑平面布局共有38种。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部分建筑包含大量宗教元素。
10、明十三陵景区
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代皇帝及皇后之陵墓的简称,在北京西北约44公里的昌平县天寿山下的小盆地上,面积约40平方公里。从德胜门驱车直下,向北经沙河、昌平就可到达十三陵了。
十三座墓陵的建筑布局、规制等基本相同,只在面积大小、建筑繁简等方面略有差异。其中明成祖朱棣所葬之墓——长陵,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大的。
长陵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陵内有主要建筑棱恩殿、明楼和宝顶。棱恩殿为我国现存形体最大的一座木结构建筑。
定陵是明神宗朱翊均的安寝之地,是十三陵中唯一被发掘的陵墓,著名的十三陵地下宫殿就在这里。定陵修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规模宏大,仅当年役使的军卒、工匠就达三万余人。地下宫殿的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成为研究明代历史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