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情当在牡丹亭

  • 2025-04-18 21:27:00
  • 北京日报

才读《西厢记》,又看《牡丹亭》,相较前者,《牡丹亭》晦涩难懂些,原因有二:一是汤显祖多才,运笔瑰奇,用典密集,几乎步步有雷,需处处费心;二是多方言,较之王实甫的大都话,汤翁的江西话与北方方言差别较大,我辈中州人士较费猜考。更兼韵曲需要,连犄角旮旯的僻字俚语都用来填韵了,遂更多了拦路虎。加之戏曲本身的通俗性、地方性、草根性,俚语、土语都被采用了,以便接地气,近百姓。故异乡人多半懂半蒙。

在我看来,杜丽娘慕色还魂的故事虽怪诞离奇但并不惊奇。正如汤翁题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因为爱情,死去活来并不稀奇。可奇的是杜氏因梦殇逝,柳氏因画见魂,这离奇情节发生在二人身上,而二人又未觉唐突、可疑,足见爱情之魔力,足证汤翁构思之神奇——他相信,爱情让人生生死死、简简单单,这也是此剧之魂:不在离奇情节,而在伟大爱情。

汤翁才气足的又一力证是每曲结尾的集诗。这如陈寅恪考学生对对子一样:储藏不富,才思不敏,不能为之。纵灵感乍现,偶一为之,终不能为继。而汤翁计集五十多首且仅限于唐人诗句,其戴铐跳舞,足见其艺高群伦,才多思锐。

另见汤翁匠心的是其安排剧中人物皆名人之后,韩柳李杜悉数登场,亦是大才弄柔翰,牛刀小试的趣事。

近读戏曲,喜其活泼有趣,忽觉流水账式的正史呆板无趣。文学,尤其是戏曲恰补正史之短,让历史活现,且其包罗万象、典史丰颖,如《幼学》《增广》,于识故储学,大有裨益。像第九曲《肃苑》提到的安禄山献给唐明皇的“助情花”,让人一知春药之古,二明人性相同,三证帝王喜好,四窥历史尊容。故细读一出折子戏,如见古人生活经。戏曲,真乃百科全书也。

当余读至杜氏长叹语“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触动最深。男儿本志高,向有先功成而后家为之志。然随着年华虚度,我愈觉先成家后立业之古训十分在理,今偶读至此,门户洞开,加倍明白。须知年轻最富创造力,爱情最具伟力,当二者相遇,神力倍增,成就倍大,故当“早成佳配”,不枉费如此韶华,如许神力。况且成家之后,责任有了,干劲来了。再者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互相启发,互荣共助,达到一加一大于二之效。诚然于我而言,此悟为时稍晚,望戒后人,鉴之。

最后,效汤翁笔法,赋诗一首,了结小文:

题《牡丹亭》

死生生死具为情,熙来攘往又不同。

不知所起深如许,至情当在牡丹亭。

(作者左昨非,为大学教师)

  • 编辑: 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