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城的烟火气版图之中,簋街像是永不落幕的盛宴舞台。当夜幕缓缓降临,华灯初绽,这条全长1472米的街道瞬间被热闹喧嚣与美食香气所填满。哪怕是尚处初春,料峭寒意还未完全消散,簋街上那些招牌闪烁的小龙虾餐饮店门口,早已排起了长龙。队伍里满是来自五湖四海、操着不同口音的食客,只为一品这舌尖上的美味。小龙虾究竟凭借何种魅力,成为簋街美食“标签”并稳稳占据食客心中必吃美食的榜首之位?
日均千号——
口味氛围吸引食客排队守候
在天气还未完全暖和起来的时节,傍晚6点,天空已微微暗了下来。此时,位于簋街的胡大饭馆总店门口,热闹非凡。等位区搭起的帐篷里,密密麻麻地坐满了食客。有的人低头专注地刷着手机,有的人则与身旁的同伴谈天说地。还有不少人,眼睛紧紧盯着叫号屏幕,只要屏幕上号码稍有变动,就会紧张地查看自己手中的号码牌,眼神中透露出的急切,仿佛生怕错过这顿期待已久的美食。
“到现场取号,可能要排很长时间才能吃上,所以我们提前在线上取号,赶在还剩差不多10桌的时候过来。”一位正在排队的回头客,一边熟练地向记者分享着胡大总店的排队经验,一边还不忘关注着叫号情况。
叫号声在喧闹的环境中格外清晰,每一次响起,都像是在拨动食客们的心弦。市民周女士和几位朋友也在队伍之中,他们已经等了将近一个小时。周女士笑着说:“我老早就听说胡大的麻辣小龙虾和馋嘴蛙特别好吃,身边好多朋友都推荐过,今天专门过来尝尝,就算多等一会儿也没关系。”
据了解,小龙虾消费旺季在每年的4至8月,即便还没到消费旺季,胡大饭馆每日的排队量依旧可观,日排队量能达到1000号左右,平均排队时长也有3个多小时。不仅是胡大饭馆,花家怡园、通乐饭馆等餐饮店门口,同样能看到不少食客在耐心排队等待。
簋街的小龙虾如此备受青睐,背后有着诸多原因。原材料的新鲜和优良品质是基础,而独特的口味更是关键所在。胡大的麻辣小龙虾,浓郁醇厚的麻辣味与鲜嫩Q弹的虾肉相互交织,征服了无数食客的味蕾。
“好吃才是硬道理。”以胡大饭馆总经理郭冬为核心的管理团队每年都会深入原产地寻找适合胡大门店的食材。比如调味料辣椒和花椒,胡大每年都会派专人花上半个月的时间,去农户家一家一家收购,确保食材地道,菜品口味佳。
簋街独特的氛围,同样是吸引食客的重要因素。夜幕降临,簋街西端墙面上巨大的“簋”字亮起了彩色的灯光,吸引着路过的人们纷纷驻足拍照打卡。街边的红灯笼随风摇曳,门店招牌的霓虹灯交相辉映,把这条街道装点得格外热闹。街上弥漫着美食的香气,不断刺激着人们的嗅觉神经。空气中,欢声笑语、餐具的碰撞声、服务员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充满烟火气的交响曲。
食客们置身其中,一边尽情享受着美食带来的愉悦,一边与朋友畅快地聊天,十分惬意。正在排队就餐的李先生感慨道:“我特别喜欢簋街这种热闹又接地气的氛围,在这里吃饭感觉特别放松。就算是等餐的时间,也不会觉得无聊。”
而在这热闹的背后,精神文明建设也在悄然进行。餐厅内,随处可见“珍惜粮食,拒绝浪费”的温馨提示标语,服务员在点餐时也会贴心地提醒顾客适量点餐。此外,吃小龙虾必须用到的手套,过去就是随便放在桌子上,既不好看还容易造成浪费,胡大为此设计了一个兼顾美观、便捷、卫生的小龙虾手套盒,并申请了包装专利。食客们也都自觉遵守垃圾分类规定,有序地投放垃圾,为维护这热闹街区的整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季有虾——
小龙虾“排队”端上市民餐桌
“簋街与小龙虾已经有了深度绑定,在全国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很多外地朋友来北京,本地朋友常会带他们来簋街聚会。”簋街商会会长单位负责人、花家怡园总监南金刚表示。
簋街小龙虾能在众多美食中脱颖而出,原材料的严格筛选是关键。通乐饭馆总经理王洋介绍:“我们一直坚持只卖活虾,在源头上严格把关。夏季选用江苏盱眙的虾,冬季则采用湖北潜江的虾。但无论来自哪里,这些虾都要经过两轮严格筛选。”王洋进一步解释,产地的虾先由供货商初步挑选,到店后,店里的师傅还要仔细检查,剔除大小不合格、空壳、死亡的虾,“只有通过这些严格筛选的虾,才有机会进入厨房,最终呈现在顾客的餐桌上”。
食客们对小龙虾的喜爱不分淡旺季,但受限于季节因素,餐饮企业往往要面对冬季原材料的供应问题。为打破小龙虾季节性壁垒,潜江研究出台“虾十条”政策举措,全力支持潜江开展小龙虾选育繁育、模式更新、产品创新等技术攻关,实现消费者一年四季都能吃上喷香诱人的小龙虾的需求。
为进一步保障消费者权益,提升小龙虾品质,2023年12月,《簋街麻辣小龙虾烹饪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发布。这是华北地区首个针对麻辣小龙虾烹饪技术的团体标准,从挑选、清洗加工到制作技艺,都进行了详细规范。比如,标准要求清洗小龙虾时打开气泵,持续鼓泡使龙虾翻滚,浸泡时间控制在60至90分钟,并根据季节调整。
北京烹饪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标准的出台,旨在规范麻辣小龙虾的生产和销售,提升整体品质。在这样严格的标准下,簋街小龙虾的品质更有保障,也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
在簋街,众多餐饮店都对原材料严格把关。正是商家对品质的执着追求,使得簋街的小龙虾凭借新鲜美味,在美食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每一只登上簋街餐桌的小龙虾,都经历了严格筛选,承载着商家的用心与食客的期待。
24小时不打烊——
点亮东城夜间经济之光
簋街的小龙虾,不仅是美食名片,更是带动消费、推动东城区夜间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簋街知名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游客慕名而来,为东城区带来了大量消费。仅胡大饭馆一家,夏季日均客流量就能达到六七千人。一些食客在品尝小龙虾的同时,还会在周边住宿、购物、娱乐,有力带动了周边产业发展。
在东城区的支持下,簋街商家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胡大饭馆总经理郭冬表示:“我们现在不仅注重线下经营,还加大线上营销投入。通过抖音团购、外卖等方式,让更多人品尝到我们的小龙虾。”簋街不仅是美食街,更是文化街。胡大还不断创新菜品,推出二十四节气特色菜品,吸引了更多消费者。
簋街商会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京城最早一批美食街,簋街具有很强的时代烙印和地域特征,并在过去30多年里孕育百余家餐饮品牌,带火了“麻小”“馋嘴蛙”等经典夜宵,并逐渐形成簋街IP和特色夜宵文化,一年一度举办的“簋街不夜节”变着花样地为市民带来别样的夜间消费体验。
在点评平台上可以看到,“东城区小龙虾口味榜”收录着通乐饭馆、仔仔小龙虾等有着15年以上历史的“元老”餐厅,也有来自上海的小龙虾品牌沪小胖等新面孔。
“簋街的排队现象依然存在,未来簋街需要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积极引入新业态,提升整体竞争力。”南金刚强调,通过多元化的餐饮选择和品牌引入,簋街有望继续保持其作为北京夜间经济重要地标的地位。在探索发展的道路上,簋街的商家们也将继续秉持文明经营的理念,把垃圾分类、反餐饮浪费等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到日常经营中,让簋街不仅是美食的天堂,更是文明的示范街区,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旨在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方案明确提出,开展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促进生活服务消费,其中强调提升餐饮服务品质,支持地方发展特色餐饮。簋街的小龙虾餐饮业态,正是行动方案的生动实践。
簋街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簋街通过提升餐饮服务品质,创造了有效需求,拉动了线下消费,点亮了东城区的夜间经济。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推动、商家的不断努力以及多元化业态的逐步引入,簋街有望继续发挥示范作用,为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让更多人领略到特色餐饮的魅力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