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有一部特别火的电视剧《甄嬛传》,很多朋友也许看过,甄嬛就是清乾隆皇帝的生母钮祜禄氏,其“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好战分子”性格,包括涉及到权力斗争、政治阴谋等细节,让人津津乐道,更留给观众深刻印象。其实,历史中的钮祜禄·甄嬛生性慈善,十分注重家庭和社会和谐,在被封为崇庆皇太后之后,尽管享受着极高的地位和荣华富贵,但依然保持着朴实本色,勤俭持家,还曾多次劝乾隆精兵简政减刑,以避免无辜百姓受到伤害,这些行为体现其对天下苍生的关怀和慈悲之心。她与儿子弘历(乾隆皇帝)的母子感情堪称典范,《甄嬛传》主人公崇庆皇太后六十、七十大寿,便是在五塔寺度过的,故宫珍藏清代宫廷画家张廷彦等作品《崇庆皇太后万寿图》、《胪欢荟景图册》均有详细记载。
五塔寺,原名真觉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为庆生母崇庆皇太后大寿,重修五塔寺。
五塔寺,以其金刚宝座塔而闻名,这是中国最早的金刚宝座塔之一。五塔寺的由来,文献中无明确记载,通常说法是在明永乐二年(1404年),当时印度远道而来的一名叫舍利沙(又叫室利沙,梵音译)的高僧,为永乐皇帝敬献五尊金佛和菩提伽耶大塔的图纸,永乐皇帝当即赐建真觉寺,并下诏为金佛建塔,这不能不佩服这外来的和尚确实会念经,来之前已做足了功课,揣摸透了永乐的心思。目前,国内仅存的金刚宝座塔,另有北京香山碧云寺、北京朝阳西黄寺(见4月24日《菩提花开》关于西黄寺清净化城塔介绍)、河北正定广惠寺、云南昆明妙堪寺和内蒙古呼和浩特慈灯寺等。
五塔寺,建筑风格独特,其金刚宝座塔是一种佛教密宗的佛塔建筑形式,整塔使用汉白玉建造,塔座周身布满佛龛浮雕,内部为回廊式塔室。金刚宝座塔由上部五小塔、中部塔身和底部金刚宝座(须弥座)三大部分组成。上部五小塔,其塔座、塔身遍饰雕刻,塔刹均由仰莲、相轮、华盖、宝珠构成;小塔均为11层、高7米,塔身每层雕刻佛龛,龛龛相连,每个佛龛内雕刻佛像一尊,龛两侧雕饰菩萨、菩提树等;中央塔13层、高8米,须弥座南面正中雕刻佛足印及佛八宝,非常精美。其主要特点是主供“五方”佛,即中央塔及兑(☱东北)、震(☳东南)、艮(gèn,☶西南)、巽(xùn,☴西北)位置围建四座小塔,分别代表中央佛大日如来、东方佛不动如来、南方佛宝生如来、西方佛无量如来、北方佛不空成就如来五佛(五方佛,又称五智佛、五智如来,见7月17日《颐和园∙佛香阁》五方阁有关“五方佛”介绍)。
中部宝座塔身共五层、高7.7米,每层四周均雕刻整排佛龛,每个佛龛内有一尊趺(fū)坐佛像,塔身雕刻内容丰富的梵、藏文颂词及各种图案,包括狮子、大象、骏马、孔雀和降龙、伏虎,以及八宝、金刚杵、菩提树等。底部金刚宝座(须弥座),须弥即佛经中的须弥山,在古印度把须弥山作为佛像基座,意思是佛坐在圣山之上,显示众生对佛的尊崇膜拜。塔座、塔身及五小塔,遍刻各种纹饰,形象生动,神态逼真,技法娴熟,雕刻精美,堪称明代建筑和石雕艺术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外文化结合的典范。
五塔寺前,有两棵600余年的古银杏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华盖如云,古银杏掩映着沧桑的古塔,为五塔寺增添了一份宁静、祥和气氛。五塔寺,位于北京动物园北门长河北岸的北京石刻博物馆院内,不仅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深受大家欢迎的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