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国唯一佛牙舍利

  • 2024-09-14 17:22:00
  • 北京乐游

西山八大处,主要由北京西郊著名旅游景区的长安寺、灵光寺、三山庵、大悲寺、龙泉庵、香界寺、宝珠洞、证果寺八处古寺庙组成,这些寺庙建筑群分布在太行山余脉翠微、平坡、卢师三座山中。

灵光寺,为八大处第二处佛教寺院,始建于唐大历年间(766-779年),原名龙泉寺,金世宗年间(1162年)更名觉山寺,明宣德年间(1428年)恢复龙泉寺名称,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扩建后正式命名灵山寺,一直沿用至今。

灵光寺,因供奉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公元前486)佛牙舍利而闻名。据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后担任会长)赵朴初先生考证,释迦牟尼佛牙舍利在全世界仅存两颗,‌其中一颗就供奉在灵光寺佛牙舍利塔内。一千二百多年来,灵光寺一直是北京地区香火旺盛的佛教圣地,1900年遭遇八国联军炮火轰击,寺庙、佛塔皆被摧毁,之后被僧人在塔基中发现,此后五十多年来,由于国内战事不断,佛牙舍利一直由寺僧供奉。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于1955年佛教协会将佛牙舍利迎取供奉于北京广济寺的舍利阁中,1964年6月举行大法会迎请佛牙舍利入塔并为新建的灵光寺塔开光,国内外佛教徒纷至沓来、顶礼膜拜。这次盛大的宗教活动,体现了中国佛教与亚洲各国佛教的友好、团结与合作精神,同时也显示了中外佛教界为“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共同事业而奋斗的努力。佛牙舍利,为佛教圣物,更是我国珍贵文物,许多外国元首特别是东南亚各国领导人,经常来此朝拜、瞻礼。

灵光寺建筑群,主要由灵光寺塔、玉佛殿、心经壁、五百罗汉墙、许愿台、玉佛殿、龙王殿、地藏殿、招仙塔等建筑组成。

灵光寺塔,为八大处的地标性建筑,高51米,‌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结构,‌保持了中国古代佛塔的传统造型,‌精雕细琢,‌挺拔秀丽,庄严‌神圣。一层塔前楹联:“九界众生,离永生净土,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念佛法门,下不能普利群萌。”大意强调净土法门的重要性,‌指出九界众生如果离开净土法门,‌就无法达到圆满的佛道;‌而十方诸佛如果放弃念佛法门,‌就无法全面地帮助所有众生。‌这句话揭示了净土法门对于修行者的必要性,‌无论是对于追求个人修行达到佛的境界的众生,‌还是对于佛陀帮助其他众生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对于九界众生而言,‌净土法门提供了一个可以让他们达到佛道的途径。‌楹联整体意思,就是‌如果没有净土法门,‌众生就无法实现自我提升和达到佛的境界。‌对于十方诸佛来说,‌放弃念佛法门就意味着他们无法有效地帮助和利益其他的众生。‌这强调了即使是佛陀也需要依靠特定的法门来帮助和指导众生,‌否则就无法全面地履行他们的职责。‌这句话还反映了佛教中对于净土法门的重视,‌以及它在修行者和佛陀帮助众生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无论是对于修行者还是佛陀,‌净土法门都是实现个人修行目标和广泛利益众生的关键。‌

心经壁,为灵光寺内的重要建筑,‌位于佛牙舍利塔北侧。《‌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佛经,是《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的精华,被视为整个佛法的核心,由唐玄奘法师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翻译而出,全文260字,以简洁语言阐述了佛法的精髓,即使是普通人也很容易通读、理解和接受。心经,主要讲述“般若皆空”的精神,即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固定的自性,因此是“空”的,这种“空”的思想体现了佛教的中道思想,不陷于有神论或虚无主义,强调通过智慧来理解这一真理,从而达到解脱的境界。心经,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自古以来,上至朝廷官员下至佛教徒、普通老百姓,许多人都喜欢背诵或抄写,这是人们了解佛教的重要途径、传达心经的深刻智慧,从而理解实践佛法以此达到内心的平静。心经壁,为1994年原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潜心恭录,金色大字,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充满艺术美感,体现了灵光寺对佛教经典的重视和传承,‌同时也成为灵光寺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百罗汉墙,位于心经壁北侧,2004年建成。长25米,高8.5米,通体为花岗岩雕砌,五百罗汉,象征着佛陀昔日已完全觉悟的五百罗汉弟子,‌他们代表佛法的真谛和修行的境界。五百罗汉,栩栩如生,雕工精湛,维妙维肖,生动活泼,动感十足,‌每一个罗汉都有其独特的表情和动作,每个罗汉都‌寓意着不同的故事和人生境界,‌这些罗汉以其不同的形象和姿态,‌启示着修行者不同的心境和修行阶段,‌激励人们修心养性,‌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每一个罗汉又反映了人世间百态的生活场景,‌有的闭目沉思,‌有的笑容可掬,‌有的手持法器,‌有的脚踏祥云……寓意着人生的种种境遇和感悟。‌这些石雕作品还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智慧、人生的反思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引导着人们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许愿台,位于五百罗汉墙北侧山顶平台,为信徒祈求健康‌平安、‌事业成功、婚姻美满或其他个人愿望而设立。中心位置为“‌凌霄圣境”许愿‌铜铸台,“凌霄圣境”寓意为高耸入云、‌神圣不可侵犯的境地,‌象征着人们在此许愿能够直达天庭,‌得到神灵的庇佑和祝福。‌而“凌霄圣境”铜铸台作为许愿台的一部分,更加增强了这种神圣感和庄严感,‌使得人们在此许愿时更加虔诚和专注。四周为卧佛殿、弥勒殿、金刚佛殿,这些殿堂‌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宗教情感,‌是信徒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体现。

玉佛殿、龙王殿,位于佛牙舍利塔西南侧。玉佛殿供奉药师佛白玉佛像,‌这一佛像由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大将全家捐赠,‌这一捐赠不仅体现了中缅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也成为了灵光寺中缅友谊的见证之一。‌‌药师佛,全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是佛教中的一位重要佛陀,属于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他的名字中包含“药师”和“琉璃光”两部分,分别象征着治愈和光明,药师佛以其大愿和慈悲闻名,旨在解除众生的疾苦,帮助他们获得健康和幸福。龙王殿‌‌主要供奉龙王爷,‌两侧站立着金童玉女。‌龙王殿的设立不仅体现了佛教文化中对龙王的崇拜,‌也寓意着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地藏殿,位于佛牙舍利塔东北侧一个独立院内,‌主要供奉地藏菩萨,‌这位菩萨‌被视为拯救众生的救世主。‌地藏菩萨的信仰和祈祷主要集中在平安、‌健康和灵魂的安宁上。地藏殿不仅是一处朝圣祈福的圣地,‌而且是一座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精神殿堂,‌人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佛教的慈悲与智慧,‌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回那份被遗忘的纯真与善良。

招仙塔,位于佛牙舍利塔西侧,由于每块塔砖上都雕刻有精美的佛像,又称作“画像千佛塔”。招仙塔,始建于辽道宗咸雍七年(1071年),为辽国宰相耶律仁先的母亲在灵光寺修建……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有辽塔残基,古塔早已不复存在,唯有山风轻轻拂来,吹动梵铃低声诵唱,似在诉说佛牙舍利的前世今生,以及释迦牟尼如来普渡众生的曲折动人故事……

  • 编辑:玄贞伟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