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沿线村镇或依山傍水,或保存了大量古迹,或拥有独特的民俗风情

  • 2024-08-31 20:08:00
  • 北京谷雨户外

长城脚下一幅画,那是我故乡。长城沿线村镇,或依山傍水、幽静秀美,或保存了大量古迹,或拥有独特的民俗风情,承载着铸就着万里长城的精神,有着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他们是活着的长城,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鲜活载体。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推进,让古村镇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中焕发生机与活力,开启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长城古村名镇寻访之旅:延庆区八达岭镇—怀柔区渤海镇—怀柔区九渡河镇西水峪村—怀柔区雁栖镇官地村—怀柔区渤海镇慕田峪村—密云区古北口镇司马台村—密云区冯家峪镇西白莲峪村—平谷区金海湖镇将军关村—昌平区流村镇长峪城村—昌平区南口镇居庸关村—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

怀柔区九渡河镇西水峪村

在京郊怀柔区的九渡河镇,有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西水峪。它西与延庆毗邻、南与昌平接壤,因这里开发了水长城旅游景区而名声远扬。如今,这里融青山、碧水、长城、古树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

明代时,西水峪一带的长城不仅是守卫京师的北大门,也是护卫明皇陵“十三陵”的重要门户,更是明长城的精华所在。西水峪长城的关口为西水峪关,为明代蓟镇黄花路辖下重要关口。

当年为防御外敌而修筑的西水峪段长城,关口于1974年修建西水峪水库时拆除,水库大坝建于此地,后来水库因故停建。虽然西水峪关口被拆除,但两侧山梁上的长城保存完好,气势雄伟,形成三段城垣盘走山脊,腾跃环绕,蛇曲龙行,沿湖探水的动态景致。有诗云:城抱碧波涟,水没古城垣;城水相呼应,壮美自悠然。

怀柔区雁栖镇官地村

雁栖湖西北10 公里处,坐落着一个小村庄,该村名曰官地。自上世纪90年代初,来这里休闲度假的城里人、外国人日渐增多,其名气也随之越来越大。特别是一些名人的到访、入住,更令小山村平添了几道耀眼的光环。

该村位于长城神堂峪关之北,原称关地,“关外之地”便是“关地”村名的含义。“关地”如何演变成“官地”,这其中有两种说法。

一说在明代,全村的耕地为“两家”所有,属于长城守军的叫“官地”,属于当地百姓的叫“民田”。“官地”之词使用的频率较高,影响面较大,且包含着诸多的情感元素,所以当地人就把关地改成了官地。

第二个版本颇具传奇色彩。据传,在初秋的一个月黑天,村外飞来了无数的荧火虫,那景象有如星河落九天,小河两岸被荧火虫的荧光点亮。最为神奇的是,这些移动的亮点,排列组合出变幻莫测的各种图案,有时像花鸟,有时像鱼虫,有时像山川河流。

全村的男女老少深深地被这一奇观所吸引,这时,一个大大的“官”字出现在了人们的眼前,村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现场一下子变得悄无声息。在沉寂了一会儿后,村里的长者突然发话:这是吉兆,以后“关地”的关字就用这个“官”吧。

怀柔区渤海镇慕田峪村

慕田峪村是渤海镇,地处慕田峪沟谷中部,慕田峪山谷虽然不长,却因明长城横跃山口,敌楼雄峙、关塞宏阔,植被茂密而享誉中外,慕田峪是一个古老村庄,但由于史志不详、口传不一等原因,其成村年代、得名、沿革,都略嫌模糊。

慕田峪村聚落在低山丘陵区间,平均海拔300米,岩壤厚,保水好。4000多亩林地上,茂生着油松侧柏、山杨柞木、橡栎榆槐、梨栗杏桃等树木。数百年来,这里出产的果品、木材养育了一代代山地儿女。这里的绿色屏障,曾经阻挡了来自草原的铁骑和大漠的风沙;这里的翠影浓荫,收储了无限的清馨;这里的松声鸟语、紫荆绿草,慰藉了无数躁动的心灵;这里的二十多株古松,每株都被赋予了人文色彩。

“慕田有谷异寻常”,它的不寻常之处,就在于它承载了厚重的长城文化。今天,这条以“慕田峪”为名的沟谷,已不光属于个古老的山村;今天,这一小村也不仅属于渤海镇,她属于世界,她是“长城国际文化村”。

密云区古北口镇司马台村

在千年古镇古北口镇,在举世闻名的司马台长城脚下,有一个由因长城而结缘的小山村,它就是北京最美乡村——司马台村。司马台村,2010年之前有八个自然村落,即八个队,分布在司马台村的不同位置。

2010年中青旅开发司马台村,在司马台长城脚下新建了古北水镇风景区。原来的八个自然村落,现在集结到一起,就是现在的司马台新村的位置了,距离古北水镇景区1.5公里左右。开车几分钟的行程。

密云区冯家峪镇西白莲峪村

来到冯家峪镇西白莲峪村,这里群山环抱、风景如画,在蓝天的衬托下,村庄显得格外的整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现在已经成为不少市民心中的网红打卡地,西白莲峪村也被称为盛开在长城脚下的莲花村。

如今,西白莲峪村乡村旅游产业还在不断发展中,将红色旅游、长城文化等内容融入其中,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被吸引回村。经过探索实践,冯家峪镇确定了“党建统领、政府搭台国企帮扶、社会资本参与、村民受益”的乡村民宿发展模式,为乡村产业兴旺提供了宝贵经验。

平谷区金海湖镇将军关村

平谷区金海湖镇将军关村,因北京明代长城东段第一关“将军关”而得名,这是北京仅存的明代石长城。

村子位于山谷中,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崭新的农村风貌,成为“京东旅游第一村”,曾获得“北京最美的乡村”荣誉,2021年8月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将军关石河穿村而过,河水潺潺,清澈见底,撞击着河底石头哗哗作响。河道两旁垂柳成排,微风吹过,树枝随风摇曳发出沙沙声。

村子四周环山,山峰层峦叠嶂。连绵起伏的山峦,随着温度下降,正在更换迷人的冬装。山上茂密的树木交织成林,站在山坡处,只闻林中欢歌笑语声,不见林中俏佳人。

村内有一樱桃园,依地势山形而建,配置早、中、晚熟品种,成熟期持续5至7月。在采摘季前来,晶莹剔透的大樱桃,让人垂涎欲滴,体验春天采摘的乐趣。

村内房前屋后,花花草草点缀期间,勤劳的村民还在空闲处种有蔬菜、果树,红彤彤的苹果、柿子挂满枝头,一年四季美如画。

一排排整齐的小洋楼,宽敞干净的公路,秀美的自然风光,古老的历史遗迹,清新的空气,让人仿佛置身于油画中。

昌平区流村镇长峪城村

长峪城村地处昌平区流村镇西北部深山区,距昌平中心城区54公里,海拔在880米以上,空气新鲜,植被茂密,素有昌平“小西藏”之称。历史上长峪城是京师西北重要门户,是居庸关西路军事要塞,明朝曾有驻军。

村庄始于明代,距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拥有瓮城、城墙、寺庙、古民居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长峪城梆子戏等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

作为北京市首批44个市级传统村落、有着“北京最美的乡村”称号的长峪城村,至今仍保留着古村的村貌和生活习俗,为北京市民感受长城文化提供了“活样本”。

进入村庄,便让人忆起了陶潜笔下的桃花源,那种“遂与外人间隔”的感觉,令人陶醉,这里没有世俗的喧嚣,那种独有的宁谧、恬淡,只属于你。

村里部分村舍建筑依旧保持着旧时村落的样貌,老房子很有感觉,好像感受到了时光的温度。不仅仅是随处可见的安逸美景,更是一种历史文化的沉积。

现在的长峪城,美得如油画一般。踩着吱嘎作响的木栈道,听着山间微风拂过树叶发出“沙沙”声,看着山间斑斓的树叶,向往的生活莫过于此了吧!初上山的路还不算陡峭,登上几节石阶后,便算是真正的进入景区了。

步道最远可到达黄花坡景区。黄花坡是昌平境内的最高峰,坐在黄花坡上的烽火台极目远眺,可以看到如巨龙盘踞的长城,云雾缭绕的群山,1400米的高海拔属于昌平最高峰!

作为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的长峪城段登山步道,穿行峡谷山水之间,漫步其中,感受自然魅力,体会人文精神,实属一种别样的体验。

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

爨底下村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因在明代“爨里安口”(当地人称爨头)下方得名。该村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民居群。

小到爨字,大到整个村子,爨底下村的建筑结构和追求都堪称美妙绝伦。该村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呈扇形结构向两侧延展,从对面山上看恰似一个金元宝。爨底下村古民宅整体建筑规划严谨,局部装饰独具匠心,把一幅古朴、完整的“清代民居图”展现给了世人。

爨底下村位于天津关古道中,爨头下方是一处天然关隘,裂谷长达100多米,堪称天险,其景观十分奇特,俗称“一线天”。到此地游览,自然景观和人文古韵都能尽收眼底!

  • 编辑:王思源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