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老北京人对吃可毫不含糊,其中不乏北京烤鸭、铜锅涮肉这样名扬海内外的美食。谁说北京是“美食荒漠”?色香味俱全的老北京特色美食一定会让你爱上北京!
护国寺小吃总店
护国寺小吃起源于北京的护国寺街,这里曾是皇家寺庙所在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随着时间的推移,护国寺周边逐渐形成了繁华的商业街区,小吃摊贩也应运而生。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与发展,护国寺小吃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味和特色,成为了京城小吃中的佼佼者。
护国寺小吃的品种繁多,几乎涵盖了北京所有的传统小吃。从经典的豆汁儿、焦圈、艾窝窝、驴打滚,到创新的豌豆黄、糖耳朵、面茶等,每一种小吃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
豆汁儿配焦圈,是北京人早餐的经典搭配,那独特的酸香味道让人回味无穷;艾窝窝外皮软糯,内馅香甜,口感层次丰富;驴打滚则是软糯香甜,黄豆面的香味与红豆沙的甜蜜完美融合,让人欲罢不能。这些小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更让人们在品尝中感受到北京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大街93号
富华斋饽饽铺(护国新天地店)
何为“老北京饽饽”?古籍《御制增订清文鉴》中曾对饽饽有过界定:但凡和面之后,用手做或用模具压的蒸、烤、炸、煮等各种方法做了之后来吃的,都叫做饽饽。饽饽的说法可以追溯到宋代,北宋语言学著作《广韵》里说,“饽,面饼也”,辽代的《龙龛手镜》扩展出配茶点心“茗饽”的定义。
但时代变迁,因为传统中式饽饽工艺过于考究,而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传统的饽饽铺便逐渐消失了……所幸,传统的饽饽因为富华斋而复苏兴旺,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御膳传人王希富。富华斋一直遵循王希富先生的宫廷御膳工艺,坚持用传统的手工方法做点心酥皮,口感细腻绵软,成功地继承了我国古代宫廷糕点的精髄。
玫瑰栗蓉酥是富华斋的招牌点心,用的是自己腌制的玫瑰酱,选用的是已有300多年种植历史的北京妙峰山玫瑰做馅。妙峰山玫瑰属于北方高山玫瑰,水分小,香气浓,花瓣厚,色彩鲜艳,正是做玫瑰酱的最佳原料。好的选材只是开始,真正奢侈的是时间。富华斋制作的玫瑰酱,从采摘到腌制成馅最少需要一年,足够的发酵时间,才能带给玫瑰酱独特的醇厚香浓味道。
每年中秋节,很多人就会想到京城曾经的特有月饼“翻毛月饼”。当年,京城八大楼之一的致美楼名厨王殿臣制作的“翻毛月饼”最有名,王殿臣便是王希富的父亲。这款地地道道的京式月饼,曾在清末广受欢迎。制作上乘的翻毛月饼刚出炉后放于桌上,轻轻拍打桌面,表面的白酥皮能飞起如鹅毛,浅尝一口,不黏不硬,鲜香软糯。这样的好风味,如今在富华斋里仍能寻到。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街道护国寺街85号
马凯餐厅(地安门店)
马凯餐厅的前身是位于地安门外后门桥的马凯冷饮店。1953年,13名湖南同乡买下冷饮店,将其改建为经营湖南风味菜肴的餐馆,并定名为“马凯餐厅”。1958年,马凯餐厅迁至地安门大街3号,2004年,餐厅又从鼓楼搬到长椿街经营。2018年底在原址重新开张。
新店的硬件设施水平提高很多,营业面积也扩大到2700平方米,仅一楼散座就可以容纳150人同时就餐。此外新店还增加了外卖窗口,除了售卖酱肉、芝麻烧饼等风味小吃,还会提供快餐服务。
餐厅一进门处是一幅大型湘绣作品《韶山图》。作品画面气势恢宏,与以湖南菜为特色的马凯餐厅交相辉映。餐厅内还布置了不少名人题字和体现马凯经典传承的画品。
马凯餐厅经营的湘菜品种有300余种,既有毛氏红烧肉、酸辣肚尖、滋补甲鱼、开胃鱼头王等传统风味,又有别于其他湘味饭馆的特色佳品,如玉带鳜鱼卷、火腿柴把鸡、酸辣笔筒鱿鱼、天鹅抱蛋等。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29号
姚记炒肝店(鼓楼店)
炒肝是以猪的肝脏、大肠等为主料,以蒜等为辅料,以淀粉勾芡做成的北京小吃,其汤汁油亮,微泛酱红,肝香肠肥,味浓不腻,稀而不澥。
北京人都知道“要想吃炒肝,鼓楼一拐弯”这句老话,说的就是姚记炒肝店。1989年,看到市民吃早点难的商机,76岁高龄的姚墨先当即由电焊生意转行,开起了早点铺。当时,姚家人都不会做炒肝,就请了会做炒肝的师傅,家里人也跟着学,边学边改进,逐渐形成了自家的特色。20世纪90年代,炒肝店鲜有外来的食客,但是随着什刹海地区旅游的火爆,姚记炒肝店也开始声名在外。
炒肝是姚记的招牌菜,他家的炒肝芡汁浓厚,蒜香浓郁,味道香浓,入口柔滑,唇齿留香,价格公道,包子、卤煮也极佳。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鼓楼东大街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