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大街,北大红楼静静矗立再现“觉醒年代”;卢沟桥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一件件文物串讲伟大的抗战历史;香山脚下,中共中央为新中国奠基的往事在香山革命纪念馆流传……近年来,本市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建设持续深化,各相关场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丰富社教形式,让革命精神焕发新的时代活力。
研学行里求真知
这个暑假,北大红楼觉醒年代研学行暑期研学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中。来自本市19所高校师生或围绕北京红色革命旧址的文化内涵、保护管理等展开调查,或在家乡宣讲伟大建党精神,播撒下红色文化的火苗。
暑期研学活动是“‘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红色行觉醒年代研学行项目的延伸。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是该项目的承办单位。在历史文献中求真知的同时,高校师生也在行走中重温红色信仰。“从北大红楼到二院旧址,再到陶然亭慈悲庵,每一步都与青年毛泽东等革命先烈的足迹重合……我深感历史的厚重与青年的担当。”首都师范大学学生赵嘉祺参与“青年毛泽东的北京革命足迹”红色研学活动后收获满满。
依托研学行项目,累累硕果正源源不断产生:专家和高校师生已合作完成40余篇学术论文。“今后,我们将推进片区馆际间文物资料共享、展览流动巡展、研究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挥觉醒年代研学行带动高校青年学生参与红色研学、上好大思政课、筑牢理想信念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扩大觉醒年代研学行品牌影响力。”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馆长杨家毅说。
全面改陈纪念抗战胜利
抗战馆的策展团队最近很忙,该馆基本陈列全面改陈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办好一个展览,团队有着成熟而丰富的经验。“为抗战吹响号角——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文化”、“烽火印记——北京抗日战争主题片区特展”、“伟大工程——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近年来,该馆大小主题展览每年不断,馆长罗存康主持策划、编写大纲的展览就有大大小小几十个。“把展览办好,把优秀革命传统、红色文化介绍给观众,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和使命。在新的展览中,我们将以全新的文物史料、全新的研究成果、全新的展陈手段,向社会各界呈现伟大的抗日战争历史。”
2022年初开始,抗战馆利用两年多的时间,以卢沟桥、宛平城为重点,覆盖抗战时期平西、平北、冀东等方向,对整个北京地区抗战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了走访调查,获取史料图片11000余张,视频3000多分钟,全面摸清了北京地区抗战资源底数。
2023年起,该馆成立专门团队,对京津冀地区健在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开展口述史采集记录。目前,已采访拍摄42位,为民族留存下珍贵记忆。
下一步,结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北京抗战主题片区将从遗址遗迹中遴选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纪念场所和纪念设施,通过基本陈列改陈、文物本体修缮、周边环境治理以及内涵挖掘和研究阐释、立体传播等,做好重点提升。
新“赶考”书写新答卷
开展一场沉浸式历史场景学习、聆听一段香山红色历史、完成一次手工制作……“‘童’学赶考”香山革命纪念馆暑期研学特别活动正在火热开展。
让人们重温中共中央进京“赶考”历史和新中国筹建史,是香山馆自诞生起就肩负的使命。近年来,该馆聚焦新中国成立主题片区革命旧址文物系统保护,全面排查片区内的红色文化资源总量,建立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在摸排调研中,陆续对旧址历史内涵、所处位置、所属单位、保护情况、开放程度、对外宣传、历史沿革等信息进行系统采集,并留存影像及采访资料,为后续存档及科学利用奠定基础。
在推动“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全线贯通的基础上,香山馆还将视线投向京外,与天津市平津战役纪念馆、河北省西柏坡纪念馆签约,整合沿线红色文化资源,联合探索跨省市连片保护工作机制。
“我们将推进建立片区文物保护利用合作机制,做好片区文物史料动态研究,推动片区内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与资源整合。”香山馆馆长容晶说,该馆还将运用数字化赋能发展,筹备建设数字虚拟体验空间,推进革命文物数字化,搭建协同创新交流平台,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共享,进一步扩大红色文化资源传播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