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叹秦都咸阳已经在2200年前被项羽所毁,传说大火三月不绝,化为一片焦土。所以今人如果想寻觅秦始皇足迹,便只能去邯郸、秦皇岛或者西安。
但是,并不开心。因为邯郸代表了他备受冷落甚至欺辱的童年;秦皇岛代表了他大兴土木、求仙问道的晚年;而西安,则直接代表了他的死亡。而他13岁即位的少年时代、22岁加冠亲政的青年时期、还有平定六国挥斥方遒的中年则再也无处寻觅。
顺带离题说几句,我因此对项羽十分不满。身为楚人,项羽反秦理所当然甚至值得敬佩,但此人性格倨傲、多谋少决(郭嘉对袁绍的评价,用在项羽身上正合适),全凭一身武勇之力。入咸阳之后杀子婴、焚宫殿(顺带烧毁了大量秦国藏书和典籍)、抢财物、屠百姓,几件事情做的都不漂亮。刘邦前有鸿门宴表忠心,中有烧毁栈道用以迷惑项羽,后有鸿沟议和,项羽次次上当。后来十面埋伏功亏一篑,身边只剩20余骑,还要想办法打一场小仗“让诸君知道,是天要亡我,非我不会打仗”。最可笑的是临死之前问美人虞姬自己该怎么办“虞兮虞兮奈若何”。此人“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自己说的),但 “仁义不施,而自矜功伐”(朱元璋)、“轻用其锋”(苏东坡),如此心性就注定了只能为将不能为帅,否则就只能是乌江自刎的下场。
秦皇岛是我国唯一一个以皇帝帝号命名的城市。2200年前,秦始皇东巡至此,修建行宫,并求仙入海,因而得名秦皇岛。此后汉武帝、曹操、李世民、康熙帝等人先后到过秦皇岛,因此留下不少遗迹和诗篇。另外东南临海,也有不错的自然景观。
秦行宫遗址博物馆、秦皇岛博物馆
秦汉部分的介绍和展品有一些重复,比如秦皇汉武东临碣石的历史、秦朝的钱币、瓦当等。不一样的是前者在室外有秦行宫的遗址,两千多年过去,断壁残垣都没有留下,只有一些地基,能够看得出当年的规模。后者跨越的时间更长,从商朝到近代史,都有记录。其中有一段商朝末期伯夷叔齐二人“不食周粟”的故事,觉得很感慨。当时商朝皇帝纣王暴虐,而周朝的奠基者和开创者周文王、周武王、周公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圣人。尽管这样,伯夷叔齐还是以商民自居,甚至不惜饿死以示洁身自好。我第一想法是不敢苟同,但随即又想到汉、唐、宋、元、明等朝的很多人很多事,发现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很难笼统的说得清楚对错。以后有机会,这个话题可以展开写写。
秦皇求仙入海处
相传嬴政当年就是在此处拜海,并派方士携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寻求长生不老药。明宪宗朱见深年间在此立“秦皇求仙入海处”石碑,故此得名。去之前听说景区里有一些战国时期各国的复原建筑,实际看过后稍有失望。好在修建了一个求仙殿,即使是看惯了高楼大厦的今人,大多也会觉得壮观。求仙殿往前,是高大的秦皇拜海雕像。虽然我是为他而来,但想到嬴政晚年求仙问药仍觉得心里难过。而历史上这样的君王又不胜枚举,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四位皇帝界的代表人物里面,只跑掉了一位赵匡胤,可能还是因为“斧声烛影”提前毙命,还没有来得及踏上寻求长生之旅。特别读唐史的时候一度觉得心累,唐朝历任皇帝几乎都有这个爱好,甚至多人因此毙命。
鸽子窝公园、老虎石公园、仙螺岛
这几个景点适合喜欢大海的人。其中鸽子窝公园有一个海边栈道,依山而建,山不高很好爬。晚上8点开始有两场灯光秀表演。第一场基本上是回顾了各位名人到秦皇岛的历史,第二场是一些著名诗人的诗篇。此外仙螺岛跨海缆车值得一坐(如果排队时间不是太久)。
山海关
山海关古城,是洪武十四年,明朝开国功臣、明成祖朱棣的岳父徐达带兵修建,后历经洪武、成化、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六朝完工,共计263年,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山海关是从东北进入华北的重要门户,因北倚燕山、南连渤海而得名山海关。
山海关最著名的历史事件是在明末的山海关之战。明末崇祯自缢而亡,李自成进京,而后招降驻守在山海关的吴三桂。吴三桂在左右摇摆中决定投降李自成,进京途中又反悔回到山海关。李自成招降不成便率军攻打山海关,吴三桂自知不敌,向清军“借兵”求援。清摄政王多尔衮率军而来,却距城10里止步不前,坐观李自成与吴三桂双方交战。直到山海关守军已经呈崩溃之势,吴三桂无奈,亲自出关突围来见多尔衮,变“借兵围剿”为“投降清朝”,多尔衮终于同意出兵。而后清军进入山海关,双方合兵后李自成兵败。此后清军入主中原。
如今距离这场山海关之战已过去380年,当年的军事要塞已经成为旅游景区。如今山海关古城四周城墙和东边的瓮城仍保存完好。城内至今有当地居民居住。我白天骑着共享单车在古城里转了几圈,几条主要的街道基本上都是商业街。买了夜场票,登上了镇东楼,看到了书法家肖显亲笔的“天下第一关”牌匾。夜幕降临之后有两场表演,其中第一场包含非遗火壶表演很好看。之后的灯光秀有点失望,貌似不如北京古北水镇的灯光秀好看。可能是整个表演没什么storyline吧,后半部分是一些类似海洋球跳来跳去。
古城内还有一个演出项目,名字就叫《长城》,讲述的是秦始皇当年派蒙恬修筑长城的故事。其实山海关的长城是明长城,秦始皇和蒙恬修筑的秦长城在更西边和更北边,处于当时的秦朝与匈奴、东胡交界。表演以秦始皇为主题恐怕更多是为了宣传,秦始皇毕竟比徐达或者戚继光更有流量。宣传广告上除了秦始皇头戴冕旒的照片,还有一句广告词“江山永固,长城不老”。这个广告词让我心里一惊,秦始皇灭六国之后仅14年、开始修筑长城之后仅7年秦国就灭亡了,此处却写“江山永固”,如果嬴政在天有灵,会不会觉得是对他的讽刺。
老龙头
老龙头是明长城的东部入海处,因入海石城形似龙头探海而得名,是万历初年戚继光主持修建。戚继光是我非常喜欢的将领,前面《张仪与屈原》一文也有简单提到过他的事迹。戚继光16岁承袭父亲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21岁考中武举。31岁在胡宗宪的支持下组建戚家军,此后陆续在浙江、福建等地抗倭,扫平东南沿海倭患。40岁调任蓟州,抗击蒙古部族,保卫北部疆域。期间修筑长城、整顿边军,老龙头就是在这个时期所修建。后来张居正死后被清算,戚继光也受到牵连。
明朝重文轻武,在明朝做武将是一件很危险也很痛苦的事情。无论输赢,都会面临文臣的弹劾。胜可以弹劾拥兵自重、败可以弹劾故意通敌,进可以指责贪功冒进、退可以指责胆小怯战。军饷、防御工事费用很难按时调拨,但是防御不利是将领的问题。戚继光的上级胡宗宪于社稷有大公,却在抗倭的关键时期受弹劾入狱,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之后自杀身亡。戚继光的搭档俞大猷战功赫赫、名震南疆且一生清廉,也遭到过弹劾而免官。在晚明浑浊的官场,连万历皇帝都被逼的28年不上朝,可见戚继光一路的不易。
戚继光19岁的时候曾题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那个年仅19岁的少年,一生目标保家卫国,当时的他可能并不知道,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为了应对浑浊的官场、强大的文官集团、朝廷的猜忌和阻力,他必须做很多妥协,比如结交上官,比如上下打点,比如为了上下打点而敛财。然而这些并不影响他内心的坦荡与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