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博物馆
自2008年起,国家文物局分四个批次,共计评定了204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分属于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不含港、澳、台),它们在藏品数量,珍贵文物数量,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综合管理、服务,开放时间等方面属于第一梯队。
2024年5月8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关于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一级博物馆评估结果的公示》。截止目前,国家一级博物馆达到327家。
今天,为大家带来327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之河北篇,快来数数看你去过多少家吧!
河北博物院
河北博物院前身为河北省博物馆,成立于1953年,是河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
河北博物院包括主院区、建华院区、育才院区三部分。主院区位于石家庄市文化广场,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北区建于1968年,南区为新扩建区,两区建筑和谐统一,巍峨壮丽,是石家庄市标志性文化景观。建华院区和育才院区为文物库房,藏品总数21万件。
河北博物院省直文博单位文物藏品优势,撷取河北历史上最为精彩的篇章,推出10个常设陈列:《石 器时代的河北》《 河北商代文明》《慷慨悲歌——燕赵故事》 《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大汉绝唱——满城汉墓》 《曲阳石雕》《北朝壁画》《名窑名瓷》《抗日烽火——英雄河北》《“乐享河北”非遗会客厅——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 。通过5000余件(套)精美的文物和现代化展示手段,记录了河北200万年来连绵延续的人类发展史。河北博物院每年还举办多个历史、艺术、自然、科技、时政、民俗等方面的临时展览,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多年来,河北博物院在文物的收藏、保护、研究、陈列展览、宣传教育以及国内外交流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河北博物院201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8 年荣膺“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河北博物院凭借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现代化的陈列展览,洁净、舒适的开放环境,热情迎接四面八方观众的到来。
西柏坡纪念馆
西柏坡纪念馆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
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率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1948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前委和解放军总部到西柏坡与中央工委汇合。在这里,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决定了中国的命运;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宏伟的蓝图。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赴京建国。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中共中央离开后,留守人员与建屏县政府(1958年改为平山县)对中共中央旧址进行了交接。为了保护革命遗址和文物,1955年,河北省博物馆联合当地政府建立了西柏坡纪念馆筹备处。1958年因修建岗南水库,将中共中央旧址搬迁。1970年12月开始,在距原址北移500米,海拔升高57米的地方进行易地复原建设。1982年3月11日,国务院公布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5月1日,立文物保护区碑一座,划定文物保护区391800平方米,自然保护区1333200平方米。
西柏坡陈列展览馆于1976年10月开工,1978年5月26日纪念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30周年时与中共中央旧址同时对外开放。主题陈列《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曾于1993年、1996年、1998年、2003年、2009年进行了修改完善,曾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8年度全国十大精品陈列”。第六届(2003至2004年度)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特别奖。
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创立的丰功伟绩和铸就的西柏坡精神将永载史册。
邯郸市博物馆
邯郸市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一批河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和河北省志愿者实践基地。邯郸市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前身为成立于1968年的“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邯郸展览馆”。
邯郸市博物馆新馆始建于2008年,位于市地标建筑艺术中心西侧,坐落在邯郸市滏东大街东侧,与龙湖公园隔路相望,占地约120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0679平方米,展厅面积15000余平方米。作为全市瞩目的重大文化项目,邯郸市博物馆新馆集现代化、智能化、体验化于一体,努力打造成为广大群众“艺术的殿堂”、“学习的课堂”和“休闲的乐园”。
邯郸市博物馆集中荟萃了全市文物精华以及最新研究成果,馆藏文物近万件(套),其中以新石器时代早期磁山文化遗址文物、先商文物、先秦两汉赵国文物、邯郸境内佛造像、各个时期磁州窑精品文物等最具特色。一楼中央大厅三面墙壁还镶嵌有“磁山之光”、“胡服骑射”、“建安风骨”三幅锻铜壁画,总面积为210平方米,集中反映了邯郸历史文化的三个重要时期,是目前国内室内锻铜壁画之最,曾荣获2002年河北省文艺振兴奖;大厅中央还设有一组以赵王陵出土的青铜马为原型而创作的青铜马群雕,气势恢弘,突出了光辉灿烂的赵文化精神。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张名片,邯郸市博物馆集艺术与科技于一身,馆内陈列的一件件珍贵文物,无不蕴含先人的智慧和希望,伴随着“开拓、创新、进取”的文化特质从远古走来,凝聚成了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一生不变的灵魂,成为邯郸人乃至整个中原人永远守望的精神家园。 新馆迁建以来,邯郸市博物馆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秉承“弘扬传统文化,服务邯郸民众”的理念,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社会效益发在首位,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深入研究发掘优质文物资源,不断丰富展陈内容,进一步增强博物馆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想方设法让文物“活”起来,尽心沟通创新服务桥梁,努力提升广大观众的体验、参与感和获得感,让有限的文化、文物资源在无限的大千世界里熠熠生辉!
唐山博物馆
唐山博物馆坐落在凤凰山东麓,是一座集收藏、展示、研究、宣传、教育、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唐山博物馆成立于1996年,在纪念唐山抗震20周年之际由原唐山市展览馆南馆改建而成。2009年唐山博物馆进行改扩建,2012年完工并对公众开放。
改扩建后的唐山博物馆由原唐山市展览馆南、北、西三馆合并,同时增扩两个新馆,形成了A、B、C、D、E五个单体馆。建筑面积24000余平方米,占地73亩。其中三座旧馆建于1968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还经历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是至今仍在使用的地震遗址。
目前,唐山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社科科普基地,河北省国防教育基地。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单位,河北省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单位。2021年,唐山博物馆“影动唐博——唐山皮影系列社教活动”荣获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全国十佳”社教案例。《红色精神·唐山华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荣获2021年河北省十大红色题材精品展览。2022年,唐山博物馆的《让公众从配角转为主角——唐山博物馆“草根空间”系列社教活动》入选“全国十佳”百强案例,同时获得2022年河北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活动类)。唐山博物馆被认定为2022年度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唐山博物馆被确定为首批省级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开新启昧—民国唐山“启新瓷”特展》,荣获2022年河北省十大精品原创展览。唐山博物馆皮影系列文创产品荣获2022年“鑫达杯”第四届河北省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银奖。
秦皇岛市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
秦皇岛市山海关长城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古城第一关路中段,是一所以长城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博物馆。秦皇岛市山海关长城博物馆始建于1984年,于1991年7月1日落成并对外开放。2006年,秦皇岛市山海关长城博物馆二期工程启动,2008年面向公众开放。该博物馆建筑面积6230平方米,展陈面积3600平方米。图片
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占地面积约106亩。主体建筑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展陈面积约1万平方米。内设中国长城文化陈列展厅、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展厅、长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以及国际学术报告厅、长城研究室、长城志愿者活动室、库房及公共配套等功能空间。
山海关长城博物馆现有藏品5392(件/套),其中长城建筑类文物及军事类文物种类较多,多为难得一见之物。如:“筑城纪事石碑”、“长城字模印文砖”、“长城武备”、“楼军生活用品”等,记载了一段鲜为人知的长城历史及文化,是长城文物中的佳品,也是国内博物馆陈列中独此齐全的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研究价值。
基本陈列为共分“长城历史文化展”、“山海关长城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和红色长城展”、“长城非遗展”、四个系列。展示单元相互呼应,相得益彰,形成一个中国长城宏观与微观的完美结合,充分展示出了长城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积淀。
定州博物馆
定州博物馆始建于1959年,原址在定州文庙院内。2018年迁入新馆。新馆位于定州市中山东路,毗邻开元寺塔、贡院、文庙和晏阳初旧居等文物景点和宋街、开元寺大街等仿古街区。新馆为汉代建筑风格,外观庄重大气,清丽典雅。
定州博物馆总占地面积约55亩,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分地下一层和地上四层,由常设展厅、临时展厅、学术报告厅、公共活动空间、快乐学堂、休闲娱乐区、库房区、办公区等组成,能够满足收藏、展示、研究、培训和教育等各项功能需求,公共服务设施完备。
定州博物馆占地面积约3.6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56万平方米,展厅面积7000平方米,库房面积3000平方米。其中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定州博物馆馆内有汉家陵阙、北朝佛陀、天下大白、尘外千年、畿南文献、故乡星空六个展厅面向公众开放。六大主题展览,依据时代先后顺序,呈现定州地区跨越千年的发展变化。
馆藏文物10万多件,其中国宝文物3件,国家珍贵文物965件。藏品以中山文化、定瓷文化、佛教文化、典籍文化为主要特色,品类丰富,价值厚重。陈列汉家陵阙、北朝佛陀、尘外千年、天下大白、金翠明珠、故乡星空等多个主题展览,以汉代王陵藏珍、北朝造像精品、塔基地宫瑰宝、定窑瓷器精华、明清首饰集锦、历史名人荟萃为主线,生动诠释了两千多年来中山古国的辉煌与荣光,充分展示定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
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是中国清代宫廷历史博物馆。在河北省承德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避暑山庄内。这里曾是清王朝康熙、乾隆、嘉庆三代帝后驻跸热河,处理军政,礼仪宴飨,政余读书,起居游乐的主要区域。占地 5.6万余平方米,陈列展览面积 1.3万多平方米,库房1300平方米。
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距离北京230公里。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
避暑山庄博物馆的前身是1949年 2月筹建的热河省古物保管所和1956年组建的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博物馆。同年辟正宫“澹泊敬诚”、“四知书屋”两殿堂和月色江声岛的莹心堂为展室, 对游人开放。该馆兼有地志博物馆性质。馆内除保存细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文化遗物外,还收藏有历代历史、民族、民俗文物和革命文物。1994年,避暑山庄博物馆被评为全国地市级十佳博物馆之一。同年又作为避暑山庄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该馆在中轴主体古建筑复原和配殿专题展览的原则指导下,设计有《澹泊敬诚》 、 《四知书屋》 、《烟波致爽》 、 《延熏山馆》 、 《乐寿堂》 、《慈禧生活》 、 《万壑松风》 、 《浮片玉》8个史迹复原陈列。另开辟有《避暑山庄与外八庙由来》 、 《山庄概况》 、 《秋 武备》 、 《八旗制度》 、《承德碑刻》 、 《清代工艺品》 、 《宫廷戏曲艺术》 、《帝后御容》和《宫廷陶瓷、髹漆、珐琅、玻璃、轿舆、挂屏、金银铜锡器和精木家具》等项专题展览,再现了清帝在塞外的生活画面。 避暑山庄博物馆藏品丰富,各类文物数以万计,其中国家珍贵文物数百件,开放了各种专馆和陈列馆,有清代帝后御用陶瓷馆,珐琅馆,钟表馆,挂屏馆,武备馆,玻璃器皿馆,织绣馆、绘画馆等。专题展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清宫秘史,清宫习俗,慈禧生活展览以及澹泊敬诚,四知书屋,烟波致爽,慈禧起居等复原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