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可是个喜欢游山玩水的主儿,他六次下江南,对江南的园林美景爱得不得了。1757年,他第二次南巡回来,就决定在北海公园的北边,照着江南园林的样子,建一个漂亮的园子。
这个园子就是以石头堆砌为主,再加上亭台楼阁,每走一步都能看到不同的风景,这就是静心斋。乾隆皇帝一开始给这个园子起名叫镜清斋,后来慈禧太后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就给改成了静心斋。
这个园子里有个叫抱素书屋的地方,以前是乾隆皇帝读书的地方。你可能会问,乾隆皇帝为啥不在紫禁城里读书呢?这里头还有个故事呢。清朝刚进关的时候,就直接住进了紫禁城。
乾清宫旁边有个昭仁殿,那里本来是乾隆皇帝读书的地方。可是乾隆听说,这屋子以前是崇祯皇帝自杀前砍死自己女儿的地方,他觉得不吉利,所以就另外找了个地方读书。静心斋建好后,乾隆皇帝经常来这里读书,批阅奏折。后来,这里还成了太子读书的地方。
静心斋之所以有名,不光是因为它建得早,还因为它仿造了江南园林的风格。虽然它和颐和园差不多时候建的,但我们现在看到的颐和园是1888年光绪皇帝重建的。
静心斋既有气势,又柔美多姿。园子虽然不大,但是建筑华丽,亭台精致,石头奇特,小溪潺潺,每走一步都能看到不同的景色,真是美极了。
乾隆皇帝喜欢这里,慈禧太后来了也舍不得走。夏天的时候,她最喜欢来这里避暑。她还让人在北海修了铁路,在静心斋门口建了个小火车站。不过,这个小火车站早就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被毁了。
你要是去北海公园玩,可以去静心斋看看,感受一下江南园林的风情。
tips:地图就导航搜“静心斋”,可以地铁坐到6号线北海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