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兴书画毡制作技艺
书画毡是以羊毛或纤维为原料制成的毡垫,用在书画创作时衬在宣纸下面,起到托墨吸墨的作用,是文房四宝必需。定兴县张家庄村的书画毡制作技艺是由民间毛毡制作工艺演变而来。
早在周代已有制毡技术和使用毡的记载:“毡,捻毛也。”或曰:“蹂毛成毡。” 所谓毡就是动物毛(主要是羊毛、骆驼毛、牦牛毛等)经湿、热、挤压等物理作用制成片状的无纺织物,具有回弹、吸震、保暖等性能。书画毡制作是从毛毡、民用毡、工艺毡逐渐演变而来的。
定兴县传统的书画毡制毡工艺一般以羊毛为原材料,制毡工具有弹弓、竹帘、柳条等。主要工序包括拣毛、弹毛、成形、擀、洗、搓边、整角等。
筛选羊毛,选出不同品种的羊毛按古方配比选取羊不同部位不同长短及粗细的羊毛。用藤条和竹片制成的人手状拍打工具将配比好的羊毛打在自制的竹帘上,两个人面对面地踩踏卷有羊毛的竹帘,如此反复直至成为毛毡稚型(要想制出细腻具有弹性和韧性的适合书画创作的书画毡要反复擀制,然后打开用45度温水均匀喷湿卷起再擀制,如此反复擀制两三天后成为毛毡稚型),紧贴在一起的羊毛已初具毡形。
将初成的毛毡翻贴在另一帘上加热水再卷起,反复踩踏,接着平放在宽藤条水洗帘上,不停地浇开水,脚踏水洗毡,让干燥的羊毛湿透软化,平铺在自制竹排上,卷起用绳子扎紧,把卷毛的竹排再反复浇开水,用脚踹洗,让粗毛彻底的软化和湿透,趁热放在木板架子上,两人不停地来回用力推擀,把卷在竹排里的毛毡压实压平,多次卷起整理两三天。如此经过多次卷起整理,直到羊毛穿插达到一定密度,在天气晴朗的户外阴凉通风处自然晾干,就制成了纯手工的书画毡。
书画毡的颜色以白、黑、灰为主,产品有纯羊毛书画毡、一级书画毡、特级书画毡、描摹印格画毡(印有字及笔画)等几百个品种。
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通过传承人何深勤劳和刻苦的研究,在总结其祖辈手工制造经验基础上,他更新了设备,把书画毡工艺进行改进,大胆创新,逐步采用了现代化流水线生产工艺,采用古法工序结合机械传送设备流水生产,一次性加工出成品,使产品及其密度质量,完全适合现代书画需要。
何中堂书画毡传承人何深继承祖上何氏书画毡制作技艺,经多年探索,以多种羊毛为原料,结合自己的配方配比,细化核心工序,使书画毡表层绒毛均匀分布,疏密适宜,平整且富有弹性与韧性,具有吸墨润笔、自然痕迹、笔感柔顺、创作自如之功效,现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何深秉持“匠人”精神,使产品种类丰富,多种规格及描摹、超大规格、任意裁剪,销售遍及全国各地、港澳台及东南亚等国家,深受书画家和爱好者喜爱。产品以上乘的质量和特定的内涵,成为国内外市场相关公众熟知的品牌和产品,成为新一代民间工艺文化产品的代表。产品的广销特别提高了定兴县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对定兴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