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 | 井陉拉花

  • 2024-05-20 17:36:00
  • 河北省群众艺术馆

井陉拉花

公布时间:2006(第一批)

类别:传统舞蹈

所属地区:河北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井陉县

保护单位:井陉县文化馆

河北省石家庄井陉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的西陲,东距省会40公里。

井陉拉花产生并流传于井陉县境内,是一种当地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明清,源远流长。井陉拉花源于民间节日、庙会、庆典、拜神之时的街头广场花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井陉拉花经过多次挖掘、整理、发展,享誉全国,名扬海外。

井陉拉花有多种流派沿传,有关“拉花”称谓的传说很多。一说拉花是在拉运牡丹花过程中形成的舞蹈,故称“拉花”;又说“拉花”是在逃荒中形成的舞蹈,“拉花”即“拉荒”的谐音;还说因舞蹈中的女主角叫“拉花”而取名拉花。

传统井陉拉花有其显著的艺术特色,以“拧肩”、“翻腕”、“扭臂”、“吸腿”、“撇脚”等动作为主要舞蹈语汇,形成刚柔相济、粗犷含蓄的独特艺术风格。它舞姿健美、舒展有方、屈伸有度、抑扬迅变,擅于表现悲壮、凄婉、眷恋、欢悦等情绪,表演人数不等。拉花道具内涵丰富,各有其象征寓意,如伞象征风调雨顺;包袱象征丰衣足食;太平板象征四季平安;霸王鞭象征文治武功;花瓶象征平安美满等等。传统井陉拉花主要表现内容有“六合同春”、“卖绒线”、“盼五更”、“下关东”等。

井陉拉花的音乐为独立乐种,既有河北吹歌的韵味,又有寺庙音乐、宫廷音乐的色彩,刚而不野、柔而不靡、华而不浮、悲而不泣,与拉花舞蹈的深沉、含蓄、刚健、豪迈风格交相辉映,乐舞融合,浑然一体。传统拉花音乐多为宫、徵调式,其次还有商、羽调式,节奏偏慢,大多为4/4拍,特色伴奏乐器有掌锣等。

非遗传承人

武新全,男,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东南正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井陉拉花代表性传承人。

武新全自幼跟父亲武连喜学习拉花,后来又向村里其他老艺人请教,掌握了拉花各类角色表演,对拉花音乐颇有研究,把最原始的工尺谱全部撰写为简谱。多年的感悟和锤炼,形成了其自己的艺术风格。舞蹈方面,动作柔中寓刚,含蓄粗犷。音乐方面,节奏鲜明,抑扬多变,真正具备了一个拉花艺术传承者的全面素质。为了将拉花发扬光大,武新全带着五个子女全部学习拉花。几十年来,在本村小学办了不计其数的拉花学习班,在村里、乡里、县里,组织了难以计数的拉花表演队。2007年由其编导的拉花参加央视第四届CCTV舞蹈大赛荣获三等奖等。

  • 编辑:玄贞伟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