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吃什么?来品老北京清明独特美食“寒食十三绝”

  • 2024-04-01 13:22:00
  • 北京旅游网综合

由于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清明节也吸收了寒食节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的习俗。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在北京,清明节京城百姓不得不提的一定是“寒食十三绝”,蜜麻花、姜汁排叉、艾窝窝、馓子、驴打滚……一个都不能少。

驴打滚

“驴打滚”是用黄米夹馅卷成的长卷,因卷下铺黄豆面,吃时将长卷滚上豆面,样子颇似驴儿打滚,因此得名。“驴打滚”的原料有大黄米面、黄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红丝和瓜仁。驴打滚的制作分为制坯、和馅、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驴打滚”外层粘满豆面,呈金黄色,豆香馅甜,入口绵软,别具风味,是老少皆宜的传统风味小吃。

艾窝窝

艾窝窝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北京风味小吃,颇受大众喜爱。主要食材是糯米粉(江米)、面粉做外皮,其内包的馅料富有变化,有核桃仁、芝麻、瓜子仁、山药泥等营养丰富的天然食材,质地粘软,口味香甜,色泽雪白,常以红色山楂糕点缀,美观、喜庆。因其外皮裹着薄粉,上方凹陷,故名艾窝窝。

糖火烧

北京人常吃的早点小吃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原为河北小吃,后传入北京。因其用缸做成炉子,将烧饼生坯直接贴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老北京人都知道通州有三宝,其中之一就是大顺斋的糖火烧,据说上世纪六十年代来访的外国政要还特意带它回国。

糖耳朵

糖耳朵是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又称蜜麻花,因为它形状似人的耳朵而得名。

姜丝排叉

姜丝排叉,又叫姜汁排叉、姜酥排叉、蜜排叉。它不但是北京传统小吃,也是北京茶菜的一个品种。茶菜是满族、回族礼仪性食品。满族人在设席宴客时,习惯用茶及茶食为先,然后才是冷荤、热菜、甜食、汤等。回族人不饮酒,但为了礼节,多以茶代酒,因而茶菜是必不可少的。

焦圈

北京特有的一种炸制食品,碗口大小,形似手镯。可贮存十天半月,质不变,酥脆不皮。焦圈常与北京小吃豆汁儿搭配食用。  

馓子麻花

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很受百姓欢迎,也有叫它散子、环饼的,是麻花类的花式品种。据说环饼远在战国时期就有了,秦、汉以后,为“寒食节”的必吃食品。

豌豆黄

豌豆黄是北京传统小吃,是北京春夏季节一种应时佳品。成品色泽浅黄、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按北京习俗,农历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黄。因此每当春季豌豆黄就上市,一直供应到春末。

螺丝转儿

螺丝转儿是一种面食,外皮是一根根极细的面丝,一碰即酥。旧时小吃店常把当天售不完的螺蛳转儿,用微火烤干水分再卖,烤干了叫“干迸儿”,用于下酒,所以北京有句口头语“干迸儿就酒嘎巴脆”。

奶油炸糕

奶油炸糕是北京小吃中富有营养的小吃品种,呈圆形,外焦里嫩,香味浓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

硬面饽饽

过去北京小吃中夜间供应的一种面食,也是常见品种之一。是一种似烧饼大小的混糖戗面火烧,入口有咬劲,微甜且香,用手一掰掉渣。

麻酱烧饼

麻酱烧饼是一道面点小吃,主料是中筋面粉等,配料是芝麻酱等,调料是盐、香油、白糖等,通过烘焙烤制成型。

萨其马

萨其马以其松软香甜、入口即化的优点,赢得人们的喜爱。满洲入关后,萨其马在北京开始流行,时至今日,萨其马作为满族饽饽的美味,已经从北方传遍了全中国。

  • 编辑:李雨晴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