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赵子龙传说是自明清至今流传在正定及周边地域民间的一些关于赵子龙的故事的总称,2017年入选河北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被当地人们口传相授着,并与当地人们世代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这些传说故事中,即可以领略到赵子龙的文韬武略,还可以学到赵子龙的为人处事及聪明才智。这些故事传说不仅为我们树立世代的中华英雄楷模,也为我们对古代历史英雄人物不为人知的民间传说增加了历史素材。赵子龙集忠、勇、仁、义于一身;他智勇双全;他被誉为“常胜将军”。
赵子龙传说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五类。第一类是滹沱河改道前的传说,如《赵子龙出世》《赵子龙倒悬看戏》《子龙脱袍》《赵子龙智斗恶和尚》等;第二类是有关的村名、地名的传说,如《滹沱河改道与东、西汉村》《曲阳桥村的来历》《赵子龙与柳树科》等;第三类是投师学艺投奔公孙瓒的传说,如《赵子龙碣石山学艺》《取义辞官离袁营》等;第四类是投奔刘备前的传说,如《磐河战四将力救公孙瓒》《刘备借兵子龙力摆空城计》《柳树为什么会插活?》《终归明主帮刘备落户荆州》等;第五类是赵子龙过世后在家乡的传说,如《赵子龙与戒指》《赵云庙里的马腿》《刘守备添油》《叩村娘们说嘛不算嘛》等。
这些故事都是口传心授,大部分当地人都至少能讲出一两首有关于赵子龙的传说故事。传承人刘福海对赵子龙的故事知道最多,受家庭爱讲故事的影响,刘福海传承的故事多达百个。传承人刘福海对民间流传的赵子龙传说故事进行了搜集整理,并在适当时机进行传播演讲,不但在外边对别人讲,在家里对儿子,对孙子也讲,并且让儿子、孙子在外边对别人讲,使更多的人了解、知道赵子龙的事迹,弘扬赵子龙精神。
研究赵子龙,可以从有记载的史料中寻找材料,也可以从有关他的传说中发掘素材。传说对史料形成了有效的互补。赵子龙的忠、勇、仁、义的品质也值得后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