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共有8项非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16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99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拥有丰富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慷慨激昂的常山战鼓,敲出河北人的精气神;热闹的胜芳灯会,映照出河北人民的美好生活;美味的驴肉火烧,精致的直隶官府菜,是舌尖上的河北也是充满烟火气的日常。接下来,我们一起领略河北非遗的匠人匠心精神吧!
河北非遗的“鼓”
常山战鼓
常山战鼓是正定民间艺术的优秀代表,源远流长,久负盛名。据《正定县志》记载,最早在战国时期已具雏形,至明代盛于民间。因正定历史上是常山郡所在地,故而得名。表演时,击鼓者或站成圆圈、或排成三角、或一字排开、面对面对敲,击钹打锣者或站中间、或列两边或与击鼓者相对、配合默契,出神入化。鼓手腾挪跳跃,鼓钹上下翻飞,鼓槌翻飞,彩绸飘舞,气势雄浑,舞姿优美,让人目不暇接,精神振奋。常山战鼓曲牌繁多,大多由独立的锣鼓段子连缀组合而成,共9系72套之多。
安国架鼓
安国架鼓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2014年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国的架鼓,一般像桌面那样大,最大的直径可达五、六尺。安国架鼓气势磅礴、节奏欢快多变,加以舞蹈等元素,给传统的架鼓表演赋予了新的生命。每逢出会或为庆典、祭祀、迎亲、送新、接贵客时表演,是花会和各种吉庆活动的主力军,极大地活跃了城乡文化生活。
河北非遗的“剪纸”
丰宁满族剪纸
丰宁满族剪纸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流传的丰宁满族剪纸具有地域特征与民族特色的新异风格,它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批毛纤长,剪工精细。1993年,丰宁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 丰宁满族剪纸从内容上可分为吉祥剪纸,花鸟鱼虫剪纸,山水风光剪纸,人物、盆篮碟盘瓶、瓜果、动物、花字剪纸等类。由表现形式看,它包括单色剪纸(红、白、黑等)、点染剪纸、填色剪纸、复色组合剪纸等品种。在我国众多民间剪纸之中,丰宁满族剪纸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占有一席之地。
河北非遗的“戏剧”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河北梆子在剧种方面不仅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而且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在舞台艺术上,无论是音乐、表演以及舞台美术方面,都有极大的变化和明显的提高,从而使河北梆子增添了明朗、刚劲、华丽、委婉的特点,成为中国北方影响较大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河北梆子在其兴盛期,还曾传入中国东北三省、江淮地区以及俄罗斯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2006年5月20日,河北梆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唐山评剧
评剧是我国北方较大的戏曲剧种之一,其流传之广、剧团之多、观众层面之广厚,在北方有突出位置。评剧在20世纪初起源于唐山,迄今已有百年的历史。评剧以当地流行的“莲花落”为基础,吸收了“蹦蹦戏”的说唱和表演,经过“彩扮”、“拆出”等形式进化,又吸收河北梆子、滦州皮影、乐亭大鼓、京剧的部分音乐与表演形式,形成“平腔梆子戏”,具备板腔体剧种的特点。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石家庄丝弦
石家庄丝弦又名弦腔、弦索腔、河西调、小鼓腔、罗罗腔、女儿腔等,是河北省地方传统戏剧,主要流传于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和晋中地区东部及雁北地区。石家庄丝弦在明清俗曲的基础上衍变而来,唱腔独特,激越悠扬,慷慨奔放,代表曲目有《空印盒》、《白罗衫》、《小二姐做梦》、《赶女婿》等。2006年5月20日,石家庄丝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北非遗的“舞蹈”
井陉拉花
井陉拉花是河北省井陉县传统舞蹈类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井陉拉花最早源于民间的节日、庙会、典及拜神时的街头广场花会。到了20世纪初,拉花已经十分盛行,成为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歌舞形式。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将井陉县命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拉花之乡"。2006年5月20日,井陉拉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昌黎地秧歌
昌黎地秧歌是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种之一,分布在河北省昌黎、抚宁、滦县等地。它最早产生于元代,一直流传至今。昌黎地秧歌在形式上分为“排街秧歌”和“场子秧歌”两种;内容上除“平秧歌”无固定情节外,大多是“秧歌出子”;它的主要人物角色分为“妞”、“丑”、“擓”、“公子”几种,表演各具特色。
河北非遗的“画”
武强木版年画
作为中国传统年画流派之一,武强木版年画因其产地在河北武强县而得名。武强木版年画起源于宋元,鼎盛于明清,有着数百年历史和丰富的内容,使其成为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1993年12月,文化部正式命名武强为"国家民间艺术木版年画之乡"。武强年画题材广泛,以反映祝福祈祥、镇妖辟邪、世俗风情等方面的内容居多,年画构图饱满、色彩明快、形象夸张、线条粗犷、艺术风格古朴典雅,又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衡水内画
衡水内画是河北省衡水市的一种鼻烟壶内壁绘画技艺,主要分布在衡水市及其周边地区。衡水内画引入国画的皴、擦、染、点、勾、撕等技法,是现代中国内画的代表,行业内人才济济,各有专长的一流画师就有十余人,其作品豪爽奔放,富有诗情画意,肖像着色清淡,层次分明,富有质感。2006年5月20日,衡水内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北非遗的“体育竞技”
吴桥杂技
吴桥杂技来自于当地人们的生活体验,是从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民俗艺术,在久远的传承过程中,形成了独具中国民间特色风格的节目内容和表现形式。吴桥杂技演出用的道具,大都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如锅、碗、盆、枪、棍、棒等,都被吴桥杂技艺人用来做为道具,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杂技节目。在吴桥,杂技是平常百姓家中不可缺少的娱乐形式。
沧州武术
沧州武术源于春秋,兴于明朝,盛于清代,清末民初甚为繁盛”,历史悠久、声名远扬、深邃博大,是中华武术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沧州人民以淳朴、刚直、勤劳、勇敢著称,他们习练攻防格斗之术以求生存,因此武术盛行。1992年,沧州被正式命名为全国首批“武术之乡”,成为全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市。2006 年,沧州武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沧州的武术门派众多,有八极、劈挂、燕青、八卦、六合、查滑、功力、太祖等53个拳种,占全国129个武术门派拳种的40.3%。各门派均具有刚猛剽悍、力度丰满、长短兼备、朴中寓鲜的风格特点。
河北非遗的“瓷”
定瓷因其产地河北省曲阳县古代属定州,故名“定瓷”。定瓷柔润媲玉,器薄如纸,叩击如磬,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而定窑白瓷之所以能够显赫天下,一方面是由于其色调暖白,细薄润滑的釉面,白中微闪黄,恰似淡施脂粉的少女肌肤,给人以温柔恬静的美感。另一方面它善于运用印花、刻花与划花的技巧,将白瓷从纯白釉装饰推向一个繁花似锦的新阶段。2008年,定瓷烧制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绞胎陶瓷
绞胎陶瓷,又称“透花瓷”、“彩胎瓷”,始于唐代,宋代“靖康之变”后失传。上世纪九十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张保军恢复了失传近千年的绞胎制作技艺。绞胎陶瓷是将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瓷土揉和在一起,拉坯成型,再浇透明釉烧制而成。通过变化泥坯绞揉方式,可绞出带有木纹、鸟羽纹、云纹、流水纹等纹理的陶瓷器。质地细腻柔和,图案内外贯串,表里如一。2006年,易县绞胎瓷制作技艺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北非遗的“美食”
驴肉火烧
驴肉火烧主要分为保定驴肉火烧和河间驴肉火烧。二者在形状、原料、做法和吃法上有很大区别。保定漕河驴肉火烧为圆形,驴肉选的是体型较小的太行驴。烹调方式上,则是用各家都不大一样的秘制老汤卤制,驴肉一直在锅里翻滚着,捞出一块趁热切烂,以热火烧夹热肉。河间驴肉火烧是方形,肉选用大型的渤海驴酱制,驴肉晾凉后切片,以尖椒和焖子为辅料,共同入火烧皮内。2012年,驴肉火烧制作技艺被列入河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蜂蜜麻糖
麻糖是河北唐山的一道传统名点,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唐山蜂蜜麻糖人称“糕点中的一枝花”、“甜蜜的非遗”、“麻糖大王”,是河北唐山市的一道传统名点,流传至今至少有400多年历史了。这种麻糖美如玉雕,外形就像一朵淡黄色的花,片薄如纸,入口清香甜脆,片片香酥。在2009年“广盛号”的麻糖被列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直隶官府菜
直隶官府菜是明清直隶官府的特味之一,因起源于直隶官宦之家,故名“直隶官府菜”。它不仅注重口味,而且注重质感,做工精细,讲究汪油抱汁、明油亮芡,菜肴在鲜嫩、爽滑、醇厚、干香基础上兼具多味,南北适宜。直隶官府菜烹饪技艺2006年入选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次,在《甲等十八酒坊·国潮之夜—2024河北广播电视台新春乐享音乐盛典》的舞台上,唐山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周学军、蔚县剪纸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佃亮、衡水老白干传统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泽霞,上台分享非遗技艺,并送上新年祝福。
唐山皮影戏
唐山皮影是传统地方戏曲艺术之一,又称滦州影、乐亭影,是中国皮影戏中影响最大的种类之一。因其影人、道具是用牛、驴皮制成,故又通称驴皮影。据现有的史料记载,唐山皮影戏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它线条浑厚流畅、雕刻精致、造型夸张幽默,有很强的表演效果,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本土文化发展的艺术结晶。此次,在《甲等十八酒坊·国潮之夜》的舞台,非遗传承人周学军带来了新年新作,寓意着大家龙腾九霄,龙年大吉。
蔚县剪纸
高佃亮是著名剪纸艺术家,几十年刀耕不辍,对传统剪纸的技艺演变,各地风格特点,表现手法等长期深入研究,并从传统绘画、戏曲、宗教艺术、民间艺术诸多领域中吸取精华,灌注在自己的剪纸艺术中,刻其形、表其神、手法多变。细致入微,色彩斑斓,妙趣横生。
蔚县剪纸起源于明代,是全国唯一一种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后来蔚县剪纸工具改革,由“剪”变“刻”,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创了独具一格的民间剪纸新流派。2006年,蔚县剪纸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蔚县剪纸是民俗的产物,更是百姓生活的写照,它题材广泛,内容繁多,色彩浓艳,对比强烈。
此次,高佃亮老师带来的剪纸,以传统的龙纹图样,加上现代的潮流元素,寓意大家新的一年逍遥自在,快乐无边。他表示,艺术都是相通的,好的作品本身就是会唱歌的。
衡水老白干传统酿造技艺
衡水老白干兴于汉盛于唐,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开坛十里香,飞芳千家醉”是唐代大诗人王之涣对衡水老白干的最高赞誉。衡水老白干酒是独特的老白干香型,醉得慢、醒得快,喝了不上头。用传统技艺酿造的衡水老白干酒,是中国北方地区优质大曲白酒继承和发展的典范,也是中国白酒老白干香型的代表酒。
在活动现场,国家级非遗项目“衡水老白干传统酿造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公司科研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中国首席白酒品酒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李泽霞为大家带来“启新龙酒”,美好寓意,为我们开启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