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区南北向为“路”,东西向为“道”,只看路名就那能知道大致朝向。之所以说是大致,因为天津老区依河而建,正南正北,正东正西的路并不多。
五大道名气很大,所谓五大道是指“成都道、南京路、马场道、西康路和贵州路”五条道路合围的区域。“五大道”仅仅是天津租界的一部分,从1861年至1945年,长达85年间,天津共有九国租界。在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这些租界是享有“治外法权”的“国中之国”。一方面,租界可以提供外国保护,免受动乱袭扰;另一方面,租界居住环境较为安逸;因此,大批中外历史人物曾经在天津租界居住。而他们居住的建筑都是西式花园房屋,就是俗称的“小洋楼”。
五大道游览了张学良故居,一座很精致的三层洋房。故居的内部都是按照少帅在这里生活时的原样恢复陈设的。这里有客厅、书房、卧室等房间,客厅吊灯、唱机、赵小姐浪漫卧室等。还有关于张学良生平的图文介绍,在这里进一步了解了将军的生平故事。
整体游览下来,带入感非常强,进入别墅一楼,便可以看到豪华的一楼大厅!里面有很多古董家具,这是典型的欧式风格!这些装修真是奢华。
张学良故居内的书房,处在一个建筑突出的地方 据说是整栋建筑唯一和于凤至有关系的地方,寓意龙凤呈祥。赵四小姐接待室里的美人榻,赵四小姐接待室内的陈设,无一不彰显精致,比如独有的鸳鸯椅,旗袍状的花瓶 赵四小姐与张学良的卧室。
虎威军刀,非常惹目。这把军刀是张作霖赠给张学良的佩刀。张学良一直把它带在身边,还在军刀上刻下 “事到临头须放胆”七字作为誓言。
看看那古董琴,琴键居然是用象牙做成的!整个大钢琴是进口来的,据说到现在,仍然可以发出清脆的声音。还有麻将桌、手风琴、旧式的收音机、相机等,无不代表着张学良的身份与地位。
非常令人意外的是三楼的舞厅,开间非常大,在灯光的映衬下,五彩斑斓,分外华丽,酒柜、吧台、舞池、灯光,无不诉说着当年的风采。
出了张学良故居,斜对面是张爱玲故居,只是两人不是同一时期在此居住。继续往前走,名人故居林立,当然住的都是小洋楼。五大道不只是租界地,还是西风东来的中转站。西洋之风在这里生根发芽,并逐渐扩散开来,进而扩散到整个天津,成为引领时代潮流之地。转瞬间,五大道也将要走过百年历史。百年沧桑,很多人和事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五大道却依然屹立在我们眼前,诉说着她的前尘往事与沧桑历史。在这里,我们既可以欣赏建筑之美、艺术之美,亦可以感受一段充满屈辱与沧桑的近代史。
天津第二处小洋楼集中区域是“意大利风情区”。意式风情区现存洋楼一百余座,是意大利境外保存最完整的历史街区。放眼望去,随处可见的圆拱和廊柱、高低错落的角亭、厚实的墙壁、窄小的窗口、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高大的塔楼,无不体现出古罗马中世纪的地中海建筑风格。漫步其中,就好像行走在地中海小镇。
意大利租界是九个国家在津设立的八个租界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是它的建设却很用心。房屋以意大利风格的花园别墅为主,所有的沿街建筑都不雷同,整个区域地中海式洋楼角亭错落有致,圆拱和廊柱交相呼应,广场、花园点缀其间,真正成为了一处高级住宅区。
一栋栋充满异域风情的小洋楼静静伫立,仿佛还在诉说着天津这座城的百年历史。这些小洋楼,完美体现了天津这座城“中西交融”的特点。既然是“中西合璧”,意风区也不是只有欧式建筑,还有梁启超故居、曹禺故居、天津工业展览馆、天津规划馆以及其他多处名人故居。
过马可波罗广场,沿着民族路一直南行就能来到海河文化广场。在这里,不仅能看到静静流淌的海河,还能看到海河两岸靓丽的风景线。虽然海河已经失去了航运能力,但是依然有一艘艘观光游船穿梭其中。乘坐观光船,夜游海河也是不错的选择。
也可以在夜晚的时候,坐在海河岸边,吹着海河的风,看海河两岸灯火辉煌,看津城夜景在海河水中摇曳生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