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味道●正定

  • 2024-03-09 20:11:00
  • 北京旅游网综合

一提到正定,自然离不开一个“古”字。古的是那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常胜将军赵云、南越王赵佗、元曲名家白朴......好似一颗颗明星,闪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还有名胜古迹隆兴寺、广慧寺、临济寺、开元寺等古建筑,如凝固的历史,经历世事沧桑和斗转星移,至今仍矗立在这片深厚的土地上。

“古”的又是饮食,正定人爱吃,正定人又会吃,千年的历史沉淀着丰厚的饮食文化。

这些正定特色的美食小吃,有一样你肯定吃过!

正定宋记八大碗

“八大碗”是正定城乡最传统、内容最丰富的风味名吃,婚庆、重大节日招待尊贵客人时不可缺少的一套菜肴,分布在正定县城及周边广大农村。“八大碗”包括四荤、四素。四荤以猪肉为主,精选肘子肉、后臀肉,并以精肉做成馅制成肉丸子,分为扣肘、扣肉、方肉、肉丸子;四素以萝卜、海带、粉条、豆腐为主等约30余种。

八大碗制作技艺充分体现了正定县人民民风纯朴、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和精神特征。2007年“宋记八大碗”入选第二批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正定府马家卤鸡

据正定县志记载“卤鸡”于明末清初传入真定,迄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定名为“马家卤鸡”。1901年慈禧太后品尝盛赞,马家卤鸡一度成为贡品,名声大振。2011年,真定府马家卤鸡被列为中华老字号,多次参加国家级美食节展示展销,已成为正定美食的典型代表,深受当地群众和游客喜欢。2007年入选河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曹状元烧饼制作技艺

曹状元烧饼是由清康熙年间 “曹氏烧饼”发展而来,从烧饼创制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据族中长辈相传,曹状元烧饼创始人为曹玉成。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帝西巡经过正定时,曹氏烧饼幸得护驾随行的武状元曹维城举荐并得到康熙帝赞赏,遂改曹氏烧饼为曹状元烧饼。正定隆兴寺内仍留有康熙手书碑,《正定县志》有“四十一年春二月,西巡过正定,幸隆兴寺”的记录。2020年入选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回真楼木火铁锅炖菜制作技艺

木火铁锅炖菜是穆斯林家庭一项传统菜肴,是以清真肉类及新鲜餐品为食材,使用木柴烧火,铁锅烹制。此传统美食及制作工艺广泛流传于伊斯兰教盛大节日聚会及穆斯林家中婚丧嫁娶的宴席中。2020年入选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刘家卤鸡手工制作技艺

正定县志记载“卤鸡”明末清初由河北安国马刘氏传入真定,迄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刘家卤鸡选料讲究、制作工艺精细,色香味俱佳,深受本地及周边群众、各地游客喜爱。经过多年传承发展,已建立正定刘氏顺喆食品有限公司,店址位于正定县城中心,经营良好。2009年入选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正定府正顺饸饹

真定府正顺饸饹自第一代回族名厨王文生研制开始,历经五代祖传,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是正定特色地方小吃。制作主料为荞麦面,辅料包括精牛肉丁、绿豆芽、香菜等20多种名贵作料,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深受大众喜爱。2015年入选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正定崩肝

正定崩肝是正定回汉两族均有的酒菜,清真崩肝与酱牛肉、牛筋、口条号称古城清真佳肴“四绝”,唯崩肝为全国一绝,仅正定独有。正定崩肝的特点是选料讲究,刀工出色,下料适时,火候精确。2011年入选石家庄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正定梁家排骨制作技艺

正定梁家排骨制作技艺是流传于正定县境内,由梁氏传人以猪大排、小排、棒骨为主要原料,运用祖传秘方配制,经分割、腌制、炖煮等16道工序制作排骨的一种手工技艺。此技艺以家传的方式存在了400多年,比较完整的保留了古法排骨制作技艺,再现了古时正定人民的饮食习惯,作为一种活态载体承载着正定的民风、民俗,具有重要的研究以及保护价值。2020年入选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正定王家烧麦

王家烧麦迄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是正定特色名吃之一,是传统美食手工技艺的突出代表。王家烧麦的特点是用传统手工技艺把面擀成荷叶片,边薄中厚;用开水烫面,烫面的温度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变化。天气炎热,烫面的温度稍低,天气越冷,烫面的温度会随着季节的寒冷而增高。以蹬筋去皮的鲜肉作馅,不腥、不膻、不腻。以红薯粉作布面,面皮柔韧。成熟后,皮面亮晶晶,柔软筋道;吃时馅香有汁,润滑可口,醇香味好,深受当地群众和游客的好评。2011年入选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扒糕

正定城内三件宝:扒糕、粉浆、豆腐脑。扒糕的主要成分是荞麦,即由90%的荞麦面和10%的小麦面加适量白矾、五香粉等佐料混合制成,加上花椒、小茴香、大料等调料搅拌均匀,等开水下锅,煮熟之后趁热定型为二两左右的小圆饼,凉凉后就可食用。清香可口,利脾,营养丰富。长期食用扒糕有降血脂、降血压的保健功效。

粉浆

作为正定特色小吃的粉浆已有百余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前后颇负盛名。其做法是把浸泡的绿豆和甘薯磨烂,加水过滤,上去渣滓,下去淀粉,在粉浆中放入黄米和绿豆、红豆,用文火熬熟,根据酸度大小适当加水即成。另有一种做法是将小麦麸皮和小麦仁泡在水里(干净网布盖上)发酵4~5天,然后每天调和一次,直到酸性过滤,只要汤,放上米煮熟即可食用,又叫粉浆粥。

粉浆喝时酸甜可口,淡香清醇,解渴防暑,别具风味,此外还有消暑解酒的特殊功效。此食物在六、七月份食用效果最佳。

豆腐脑

作为“正定府三大宝”之一的豆腐脑,在清朝末期由外地迁入正定的一些人开始制作。一种用卤水点豆浆,为老豆腐脑,佐以韭菜花、辣椒酱、香油等。一种用石膏点豆浆,吃时佐以姜蒜末和酱油、香油,为姜蒜豆腐脑。一种是在石膏点的豆腐脑上浇以黄花菜、木耳、面筋、粉条等做的卤汤,为卤豆腐脑。三种豆腐脑各具风味。

由于豆腐脑独具风味,香辣清醇,而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以及糖、钙、磷、铁等矿物质,具有养肝护胃、防感冒的功效,如今已遍及正定县城乡,深受人们欢迎。

烧麦

烧麦的制作工序较复杂。采用上等精制牛羊肉,先把牛、羊肉剁成馅,配以蔬菜,再把花椒、大料等佐料用开水煮过,连同黄豆酱、葱花、鲜姜、小茴香等各种调料一起拌入馅中,用很薄的面皮包制而成的小笼包,在直径约25公分的小笼扇中,蒸20分钟即成,馅大皮薄,形似石榴,造型独特,味道鲜美。

正定王家烧麦的历史已有百年之久。王家为回民,遵循伊斯兰教习俗,选取鲜嫩、精细的牛羊肉,此外,在不同季节里对烧麦的和面有不同处理,是一年四季的长期美味,在冬、春季节食用效果最佳。

缸炉烧饼

缸炉烧饼,是将去掉底儿的大缸倒扣在炭火炉条上,生火烧热后在缸壁上烘制的饼,故得此名。

原料:白面、脱皮芝麻、食油、盐。

作法:将白面放入瓷盔中,取盐少许用凉水化开倒入面内,加水搅拌,揉和均匀。

面团要较硬,放案板上擀成一指厚大片,倒上食用油以手涂抹均匀,上撒白面,搓成小酥氆氇,再卷成长条,攥成拳头粗棒条,对拽扯成直径5公分的长条,置案上手截成段,逐段擀成长片,两头回折,翻扣再擀长,再对折成四角方形或长方形,摆齐洒水,以手在上抹成糊状,均匀地撒上脱皮芝麻,翻扣过去,手拍背面使芝麻粘牢。用一小块面试擦生有炭火的炉壁,看面皮呈黄色即可装炉,装炉时将没撒芝麻那面逐个依次贴在缸炉壁上然后加盖,十分钟左右即熟。

特点:四角方形,鼓胀焦黄,外皮酥脆,内层清香。有人以诗称赞它是:

城府千层四方方,芝麻万点心计长。奈何八卦炉中烧,纵到唇边更放香。

  • 编辑:玄贞伟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