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京冀段:千年古河道重现迷人风光

  • 2024-03-06 14:18:00
  • 北京旅游网综合

京杭大运河流淌千年,它曾经是明清帝国的经济命脉,也是南北文化交融的纽带。沿线数不清的城镇村庄,因与运河相伴相生,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漕运文化、非遗文化、戏曲文化、美食文化……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年来,这条大河也在慢慢重现昔日风采。

“三庙一塔”景区

“三庙一塔”是华北地区较大的三教合一古建筑群,是北京大运河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同时也是创建国家5A级文化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庙一塔”分别指文庙、燃灯塔及其附建的佑胜教寺、紫清宫。

通州文庙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孔庙。燃灯塔与文庙相映相依,成为城市副中心地标性古建。大成殿是孔子的享殿,也是文庙建筑群最重要的主体建筑,殿前有月台,与大成殿形成“凸”字形布局。

燃灯塔是通州区的标志,清代诗人王维珍曾在《古塔凌云》一诗中写道:“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支塔影认通州。”燃灯塔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大运河千年漕运的航标。看见塔,运河上来往船只就知道到通州了。“古塔凌云”是通州八景之一。

紫清宫始建于明代中期,现为清代建筑。正殿东山墙正中有铭文记载清光绪年间重修紫清宫的始末。

景区还开设了“文化展”“非遗传习所”“养生展”等特色项目,运用AI、全息投影等技术为游客打造沉浸式体验,保护与传承大运河沿岸民俗风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展现通州历史文化魅力。

西海子公园

西海子公园位于京杭大运河北端西侧,始建于1936年,扩建于1985年,是镶嵌在通州城内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人称湖泊为海子。通州旧城之北,有东西二海子,此海子位于西,所以叫西海子。

西海子公园以中国传统山水园林为造园理念,在整体设计上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漫步园中郁郁葱葱,极大地丰富了公园的层次和色彩,形成高低错落种类多样的景观效应。  

经过多次整修、扩建,西海子公园才成为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样子。改建后的公园以水为魂,以运河文化和通州历史为核心,结合三教庙、燃灯塔、葫芦湖、李卓吾墓等丰富的历史遗存,形成“一塔、两湖、四区”的景观架构。使得西海子公园成为古今相交,水绿相融,动静相宜的城市副中心新景观。

大光楼

大光楼建于明代嘉靖七年(1528年),到清代同治年间重修,扩建了平台。明清两朝,管事的官员在此验收南来的漕粮,因此也叫验粮楼。

清代诗人陈豫朋赋诗《名坝大光楼行》,其中有“崇栏杰阁悬巍昂,向背两水流洋洋”,“江淮河汉津程遥,肩负千夫声力悍”等诗句,将大光楼的巍峨壮丽和面前的大运河与背后的通惠河交汇处水面的广阔、中原与江南广大遥远区域沿大运河运来的大批漕粮、许许多多在楼下将验后装袋的漕粮扛到通惠河葫芦头船上等繁忙景况,都概括进去了。

清代有个官员登楼观景,感慨之后,写下一副对联:“高处不胜寒,溯沙鸟风帆,七十二沽丁字水;夕阳无限好,看烟云蓟树,百千万点米家山”。上联写一楼高踞,放眼南天,风帆点点,遥想天津的丁字形状的三岔河口,长波浩渺,气象宏阔;下联写北望京城,落照辉煌,远山云色,近树葱茏,如同米芾父子的泼墨山水。

大光楼同燃灯塔一样,都是京杭大运河北端的标志性建筑,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景观价值。前几年,在大光楼遗址附近的今日大运河西岸,建了一座仿古歇山筒瓦顶二层楼,亦曰“大光楼”。尽管虽非原制,也是对昔日大光楼盛景的纪念。

千荷泻露桥

千荷泻露桥设计起始于2012年,桥身以“荷”作为设计主题,以荷露交融之形,诠释出运河千年文化韵味。桥身两侧用优美的白色曲线营造出的荷叶边造型,自然地划分出高低起伏的三层景观平台,将步道、自行车道与桥身融为一体。

最下端的观景平台还设置有凝露台,遇到下雨天,缓缓的水流淌落在露珠般的桥墩之上,呈现“千荷泻露”的唯美景象。

无论是从桥上欣赏运河风景,还是站在运河两侧木栈道欣赏千荷泻露桥的风景都很不错,傍晚日落时来最好,可以感受绝佳的光影拍照效果。

站在千荷泻露桥上向东南方向望去,当代艺术家韩美林创作的巨型青铜雕塑《东方》屹立在对岸。这是一座由一只舞爪盘旋的东方巨龙和底部三尊祥瑞麒麟组成的雕塑,象征着城市副中心的发展与经济的腾飞。雕塑四周是一处放松休闲的山坡草坪,这里是城区内放风筝及遛娃的首选之地。

京杭大运河书院

从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南区西三门曲折步行三五分钟就能发现一处十分幽静的仿宋式古建,这就是京杭大运河书院。书院匾额由著名作家、学者余秋雨亲笔题写,更添几许文化魅力。整个书院大气优雅,远望书院正门,白墙黑瓦木色,檐角笔直对称,古香古色。书院室内将近1000平方米,藏书三万余册,涉及运河文化、文学、艺术、诗词、历史、国学等门类,还不定期开展各种主题的读书沙龙和展览活动。

大运河森林公园

大运河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通州区通州新城北运河两侧。这里有适合徒步的柏油路,路面平坦,途中有里程和坐标提示牌,方便游客找到去入口的最近路线。游客可以看到所处位置和运动量,增添了游园健身的趣味性。

徒步赏花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沿途以千年大树为骨干树,高大的树木已经成荫,徒步呈现春赏桃李,夏伴梧桐,秋染银杏,冬日苍松的四季森林景观。

在大运河森林公园边运动边游玩的方式还有一种,那就是骑行。边骑行边打卡六园十八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公园左岸也就是漕运码头一侧有长约20公里的亲水骑行大道。大道串联起数十处休闲景点。沿线的自行车道严禁机动车行驶,为骑游者们打造了一条安全的专属通道。在“运河绿道”上骑行,既能呼吸到森林氧吧的新鲜空气,也能欣赏沿途美景。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位于大运河南岸,是一处集生态修复、市民休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城市森林公园。公园规划结构为“一核、两环、三带、五片区”,以生态保育为核心,融合24节气文化、地域文化、森林文化和生态文化共同构成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三十六景。

漫步在公园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的氧吧,是市民游客亲近自然、感受生态之美的理想之地。在这里,人们可以放慢脚步,用心感受大自然的韵律和生命的节奏。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嬉戏,年轻人在湖边悠闲垂钓,老人们在林间散步健身……这里成为了都市人释放压力、寻找心灵慰藉的避风港,更是大自然赋予都市人的诗和远方。

另外,公园定期举办的文化活动,如音乐会、画展、汉服秀等,吸引了众多的艺术家和文艺爱好者。他们在这里创作、交流,将公园的人文气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此外,公园还成为了摄影、绘画和户外运动的爱好者的天堂,他们用镜头、画笔和脚步,记录下了这里的美好瞬间。

千年古镇张家湾

北侧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相接,西侧邻近北京环球主题公园,东南背靠大运河,城市副中心的东南部坐落着一座曾因商贾云集、漕运发达而闻名天下的千年古镇,它就是有着“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的张家湾。

得名于元代的张家湾,古时承担着元大都漕粮运输任务。大将张瑄自东南从海道溯潞河北上停船于此,在张家湾形成码头。至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洪水分流,河道淤积,漕船停经,盛世码头张家湾逐渐退出漕运舞台。

随着近年来大运河文化旅游带建设不断推进,千年古镇张家湾这颗璀璨明珠被大运河串联起来。来往的游客从未忘记这座古镇,留存至今的古老城门和石狮巍然屹立在城头,张家湾“活态”复苏的翅膀已经徐徐展开。

张家湾公园在原有拆迁腾退的工业大院基础之上新建城市森林,并随场地特性形成“候鸟森林、人文森林、湿地森林”多种植物特色。公园依托古村古庙的乡愁,以“村•水•林•园”为设计理念,形成北眺双台、中留泗水、南觅溪林的景区特色,并且初步构建了“御临泗观、曹石印记、泗水古巷”等多处景点。

张家湾还是文化繁荣之地。据文献记载,曹雪芹家在张家湾曾有田地和当铺。1992年,曹雪芹墓葬石刻也正是在张家湾出土。在张家湾公园内的“曹石印记”景点,大量的景墙、漏窗通过诗词和镂雕娓娓道来文学巨匠曹雪芹与张家湾以及大运河的故事。

河北香河潮白河大运河国家湿地公园 

香河潮白河大运河湿地公园以潮白河为主轴,以两岸生态廊道为绿脉,形成“一河、两岸、三区、二十八景”。公园内湿地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其中,鸟类繁多,每到迁徙季节,数万只雁鸭类、鸥类水鸟在此停歇,场面蔚为壮观。

在潮白河的清波中,吹着微风,眼前是水草丰茂的旖旎风光,耳畔是潺潺水声,伴随着船娘阿婆咿咿呀呀的民间小调,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与活力。

在万亩荷塘景区,一望无际的荷花,碧绿的荷叶,粗壮的荷枝,构成了一幅北国江南的美丽画卷;荷塘内,木栈道蜿蜒穿梭、四方亭古色古香,置身荷塘,犹如身处世外桃源。

水岸潮白景区占地500亩,依托潮白河休闲带和北李庄村的田园环境、历史文脉和产业特色,打造一个集乡愁体验、休闲农业、亲子研学、手工艺体验,特色美食、精品民宿为一体的京津冀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

这里没有浩瀚的大海,没有峻险的山峰,没有奇绝的美景,却有醇厚的乡韵、勤劳朴素的传统和“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祖训。投身这片美丽的田园,洗涤城市的喧嚣、内心的纷扰,体验一种全新的乡村休闲度假方式。

  • 编辑:李雨晴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