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类别:传统技艺
批次:第五批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明朝起,在涉县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习俗,无论是贫困人家还是富裕家庭都会在腊月准备正月要吃的食物。每年的正月初十家家户户都要吃茶饭,去龙王庙前献茶饭祭祀。并有“十不动,打茶饭”之说。年是周朝产生的《说文解字》对年的解释是谷熟也,即五谷熟为年。到秦代,人们在每年的丰收之后,为感谢神灵的保佑而举行酬神会,即酿酒蒸饭,敬献神灵,敬献亲朋好友。清末及民国期间社会动荡、灾荒不断,人们的生活处于极度困难时期,再加上祭神的废除,茶饭一度淹没井市。但是,涉县的茶饭一直流传于民间,我们涉县以粗茶淡饭称呼茶饭,更具有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茶饭的食材主要有茶面(炒熟的粗玉米面)、干麻烫、面条、疙瘩(饺子)、豆腐条、海带丝、大白菜、红萝卜等,都是冬天老百姓家里常备的食材。其中茶面就是这道美食的灵魂,把用泉水浸泡一夜后的当地玉米,用石碾进行细致的碾压,再将碾压好的玉米面放入烧热的铁锅进行翻炒,这个过程中火候的掌控至关重要,传承人刘火林在制作茶面上可谓颇具心得。主食疙瘩(饺子)与面条同煮,美其名曰:金丝缠元宝,寓意长寿发财。
现在,传承人许贵良将茶饭做到鲟鱼园常乐泉饭店,成为当地及外地游客必点的特色地方美食,曾经带茶饭参加河北省第四届园林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