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北京的旧鼓楼大街上并没有鼓楼,而是往东百余米的位置。而在元代时,鼓楼是正好在街的南口,那时称为“齐政楼”,形制与现鼓楼相似,后来塌毁。到明永乐迁都北京之后,明代的鼓楼建在了元代鼓楼的东侧。
旧鼓楼大街虽在元代已成街,但街名始见于清乾隆《京城全图》,称药王庙街,因在街的北端路西有一座药王庙而得名。清末分为两段,以大石桥胡同东口为界,北段称北药王庙,南段因曾有元代鼓楼,而相对于明代鼓楼已是旧鼓楼,因而称旧鼓楼大街。直至1965年南北两段合并,统称旧鼓楼大街。再后来就是拆掉了城墙,以二环为界,以北称旧鼓楼外大街,以南称旧鼓楼大街。
这里自元代就居住着很多百姓,自然胡同也多。西绦胡同东西走向,是内城最北边的一条胡同。隔着旧鼓楼大街和中绦胡同、东绦胡同相连,历史上是北城东西往来的重要通道,也是北城最长的胡同之一。
旧鼓楼大街北端西侧原有药王庙,在西绦胡同里,现已无存。有双寺胡同,现存嘉慈寺、广济西寺,俗称双寺。这边还有叫大石桥胡同、小石桥胡同的,想必在此之前是有石桥于此,后来被填埋,已无踪影。大石桥胡同,东起旧鼓楼大街,西不通行,中与双寺胡同、碧峰胡同、小八道湾相交。
大、小石桥胡同这边,曾经寺庙众多,拈花寺(61号)、妙缘观(23号)、崇阳庵(46号)、官邸庙、碧峰寺和胡同口外早年的铁佛寺,如今胡同里只有拈花寺还有迹可循。
小石桥胡同24号宅园原是清末邮政大臣盛宣怀的住宅,又名“盛园”。院原有花厅和长廊,还有假山。现在是竹园宾馆。
双寺胡同,因有东嘉慈寺和西广济寺两座寺庙在民国初年得名而形成。
关于“双寺”,始建于明成化元年(1465年),由神宫监太监刘嘉林舍宅兴建,寺成赐额“广济寺”。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尚膳监太监刘祥、高通等人出资改建、扩建,形成东西两寺的格局,东为嘉慈寺,西为广济寺。后于明代多次重修。而对比当今西城区的那座“广济寺”会重名,原因是当时其使用的仍是元代“报恩洪济寺”的名字。
在双寺胡同和西绦胡同之间,曾经的双寺,变成了双酒店。
双寺之一 | 广济寺
这里西侧的酒店,为乐盟酒店,又名阳光老宅院。这里所在之地,是原西广济寺,庆幸的是,这里仍保留着原寺庙的四进格局,坐北朝南。现存前殿、中殿、后殿、后罩楼等建筑及碑碣等等,1989年被西城区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保护文物前提的情况下,后改为四合院酒店。有意思的是,原来的山门,是现在酒店的后门(双寺胡同11号);而酒店的正门儿,是在西绦胡同。
可以以倒序的方式,来看看曾经的庙宇和感受一下现在的酒店。穿过月亮门儿,游走在回廊之间。
一进院儿,可以先看到后罩楼;如果天气晴朗,坐在小院儿里还挺惬意。
二进院儿,有池塘和假山。古建筑和古树倒影在水中,别有一番韵味。
三进院儿,则是四通石碑所在之处。
四进院儿,更显宁静。
乐盟酒店(北京后海鼓楼店)
地址:西城区旧鼓楼大街西绦胡同2号
双寺之二 | 嘉慈寺
东为嘉慈寺,西为广济寺。
东院儿和西院儿之间由一条抄手游廊连接且贯通南北,东侧的酒店,为“漫心府”(原嘉慈寺区域),这里原来的三进殿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现在只存两通石碑。
复古大堂的身后,立有明万历40年(1612年)“敕赐嘉慈寺重修碑”,主要记录了御赐嘉慈寺的缘故,以及嘉慈寺的兴衰历史和佛门弟子的修行生活。
隔壁的楼梯间,立有明万历31年(1603年)“重修双寺碑记”。
如果不提一句,很难发现酒店正门的楼顶侧立面上有个标识,“195110建”,是建国初期的产物。
这里是漫心府,后海鼓楼四合院店,以明代敕建寺庙广济寺和嘉慈寺为基址。坐拥一栋现代四层小楼,京味儿十足。大堂的布局,像古代的戏楼布局,二层由回廊构成回环四合的格局,从一层仰望二层,可见的一种大屋中施小屋的设计感。酒店内摆放的中式家具,角落中罗列的鸟笼设计,以及扑面而来的中国传统色彩,无处不散发出古韵。
北京后海鼓楼四合院漫心府
地址:西城区旧鼓楼大街西绦胡同2号
沉浸式感受双寺双酒店,开启小众city walk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