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文化带

  • 2024-01-18 19:56:00
  • 北京周末怎么玩儿

长城是最雄伟的中国古代文化遗存。历代长城遗迹总长21196.18公里,其中北京长城是万里长城精华段,总长度约为573公里,从东到西横跨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门头沟6区36个乡镇。

北京长城文化带总面积达4929.29平方公里,接近北京全市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核心区占2228.02平方公里。长城文化带内包含“天下九塞之一”的八达岭长城,“天下第一雄关”的居庸关长城,可以乘船游览的黄花城水长城,险、密、齐、巧、全”的司马台长城等景点。为了探索长城保护长效机制,北京市确定了“一线五片多点”的布局,文物部门还与北京建筑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成立“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助推北京长城文化带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探索长城文化保护利用的创新之路。

天下九塞之一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是中国万里长城的杰出代表,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地势险要,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建筑雄伟,景色壮观,名声远大,是万里长城中保持最完整、开放最早、最受人关注的长城景区。

长城介绍

历史上的八达岭长城,是护卫京城的重要门户,素有“北门锁钥”之称。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最精华的部分,“玉关天堑”为明代居庸关八景之一,以苍茫的风光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口号而冠绝天下。

八达岭长城关城为东窄西宽的梯形,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嘉靖、万历年间曾修葺。关城有东西二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西门额题“北门锁钥”。两门均为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台上四周砌垛口。

八达岭长城以关城为基点,分为南、北两城,北城游览长度是2565米,敌楼12座,烽火台1座。南城游览长度是1176米,敌楼7座,烽火台1座。该段长城地势险峻,居高临下,集巍峨险峻、秀丽苍翠于一体。

八达岭长城的墙体平均高7.8米,平均宽6.5米。墙体两面全部包砌花岗岩石条。墙体内先用泥土、石块填平,再用夯筑实。墙的上面铺三四层方砖封顶,再用糯米汁拌石灰灌缝,这样使得城墙三面风雨不透,不生杂草,坚固耐用。由于八达岭长城的顶面平坦宽阔,可以“五马并骑,十人并进”,更便于行走和战斗。

名字由来

关于“八达岭”名字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在这里介绍三种。第一种是从字面上看“八达岭”即“四通八达的山岭”,而“八达岭”这三个字在蒙语中也是“险峻山岭’之意。第二种说法是“把守鞑靼(蒙古的一个部族)的山岭--取“把鞑岭”的谐音”。第三种是依据明代蒋一葵的《长安客话》说:“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意思是由于这里南通北京城区北往延庆、西面通向宣化、张家口,道路四通八达,故称八达岭。

中国长城博物馆

1994年9月,中国长城博物馆建成开馆,这是一座以万里长城为主题的、全面反映长城历史、军事、建筑、经济、文化艺术及现状的专题性博物馆。随着社会进步和文化事业发展,仅仅3910.2平方米建筑面积的中国长城博物馆已经很难满足长城价值阐释与展示的需求,由此“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成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长城文化带、区域文旅发展的重点项目。

2022年4月初,博物馆5741件文物藏品搬迁入库,排架登记整理,工程面向全球征集方案。工程计划历时三年。完成后,中国长城博物馆将由展览中心、游客中心、长城国际研究与交流中心三大区域组成,成为全面展示阐释中国长城历史脉络和长城文化的国家一级博物馆、长城精神的传播高地。

保护轨迹

1950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即把长城列为重点古建保护项目。1952年,八达岭长城和居庸关被作为长城保护项目首选进行维修。1953年,修复关城和部分城墙后,辟为游览区。1958年,八达岭长城作为最早的长城旅游景区对外开放。1961年,国务院确定八达岭关城和城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在邓小平同志“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倡议下,古老雄关更换新颜,先后修复敌楼19座,城墙全长3741米,使游览总面积达到1.9万平米。1986年,八达岭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1987年,长城成为中国首批入选的“世界文化遗产”。1991年8月,八达岭作为万里长城的精华,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接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人类文化遗产证书。

  • 编辑:玄贞伟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