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这样一座有着三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城市中,众多名人名家纷纷登场。如今,他们的故居也在岁月的长河中散发着光芒。
宁静的冬日,不妨一起探幽旧址吧。
老舍纪念馆
丰富胡同
丰富胡同位于王府井大街西侧,呈南北走向,19号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故居,1984年被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老舍先生在这里居住直至辞世,著名的话剧《方珍珠》《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及《全家福》等,还有为纪念其父而作的《神拳》等著作都是在这里写的。
纪念馆的主体建筑是北侧的三间正房,除了两间按照老舍先生生前布置的客厅外,西耳房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东房则是老舍夫人胡絜青的卧室兼画室。院子里有老舍先生亲手所植的两棵柿树以及枸杞、玉簪等他生前喜爱的花草。
这个小院子里,处处留下了老舍生活的印迹:创作、打拳、养花、养鱼、养鸟、写字、种树、过年……老舍将情趣融入生活,展示了一个老北京人对生活的热爱。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
北京鲁迅博物馆
宫门口二条
北京鲁迅博物馆包括展馆和故居两部分。鲁迅曾经在这里写下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部分篇章。
鲁迅故居是一座精巧的四合院,是鲁迅在北京最后一处住所。四合院内包含南房三间、北房四间以及东西厢房。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鲁迅在北房后面接出来的一间“老虎尾巴”。这间不足十平米的斗室,是鲁迅先生自己的设计,作为他的工作室兼卧室,可以保证采光时间,以及眺望后面园子里的风景。
鲁迅博物馆展馆部分则面积较大,分为地面和地下两层,一共收集了三万多件珍贵的文物,包括鲁迅在仙台学医科时候的解剖学笔记、《阿Q正传》唯一的一篇残稿、鲁迅收藏的藏书和拓片等等。
博物馆内的鲁迅书店也值得一逛,或许可以在里面淘到喜欢的书籍。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
宋庆龄故居
后海北沿
后海北沿即什刹海地区后海北岸的街道。这里风景秀丽恰似江南水乡,从古至今,这里多豪门大院、名人居所。
宋庆龄故居便位于后海北沿46号,这里原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王府花园。它与东侧的建筑群同为醇亲王府,后称摄政王府。早在康熙年间,初建明珠府第,乾隆年间易为和珅别院,嘉庆年间改为成王府,光绪十四年改为醇亲王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即计划为宋庆龄在北京修建寓所,但她以国事为重,一再逊谢。后由周恩来总理亲自筹划,决定藉此王府花园,葺旧更新,新建一座仿古式两层主楼。
园内碧水回环,山石嶙峋,花木荟萃,芳草萋萋,楼堂亭榭,错落其间,浑为一体,是一处娴静典雅的庭园。宋庆龄自1963年4月乔迁于此,一直工作、学习和生活到1981年5月29日逝世。同年10月,这里由国家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翌年5月29日起对外开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
郭沫若纪念馆
前海西街
郭沫若故居原是清代和珅的一座花园,后成为恭亲王府的草料场和马厩。1963年10月,郭沫若始居于此,直至1978年6月12日逝世,郭沫若先生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15年。
步入院门,映入眼帘的是被松柏环绕的小山包、草坪、银杏树。1954年春,为祈祷夫人的病早日康复,郭沫若特从京郊大觉寺移树苗栽在西四的宅邸,1963年又将它移植此院中,称之为“妈妈树”。郭沫若的坐像安放在“妈妈树”的北侧草坪中。斯人已逝,但那日渐繁茂的树木枝芽也向游客诉说着曾经的故事。
外院和内宅间,有一个非常精美的垂花门,从垂花门进入,院内五间正房,四间耳房。东厢房是原私人秘书的办公室,西厢房原是子女的住处。目前东西厢房及后罩房两侧的房间为郭沫若生平陈列室,展示这位诗人、学者兼战士的一生及其在文学、历史、考古、翻译等领域中的成就。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
李大钊故居
文华胡同
文华胡同东起佟麟阁路,西至闹市口大街,全长400余米,是李大钊故居所在地。路口处醒目的“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随处可见的红色印迹,让整条胡同彰显出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钊及其家人在石驸马大街后宅35号(今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北院居住,这是他在故乡之外与家人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居所。在此居住期间,李大钊写就的文章总数占《李大钊全集》五卷本近三分之一,是他创作的黄金时期。
故居南院为“播火者——李大钊革命思想与实践”专题展展厅。展览除前言和结束语外,分别从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中国革命实践的开拓者三个维度,重点展示李大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伟大贡献。
展出的文物《史学要论》是故居馆藏一级文物。当时教授上课没有固定教材,李大钊写就《史学要论》后,去商务印书馆印刷了一些,当作教材发给学生,因受众量小、存世量少,因此显得格外珍贵。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