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的文化烟火气

  • 2023-11-27 08:00:00
  • 北京旅游网综合

胡同是北京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北京城市景观中的独特一景。原创作品《胡同》情景音乐小品将于12月15日在京演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上演,该小品用民族音乐奏响北京十大具有文艺气质胡同的乐章。

几个月前,北京演艺集团旗下北京民族乐团通过系列网络评选活动,由北京市民票选有代表性的十条胡同,最终,砖塔胡同、五道营、百花深处、帽儿胡同、柳荫街、烟袋斜街、南锣鼓巷、史家胡同、烂缦胡同、百顺胡同十条具有文艺气质的、有故事的胡同入选。一起逛逛这十条各具特色的胡同,感受北京城的文化烟火气。

砖塔胡同

北京有一条最古老的胡同——砖塔胡同。它是迄今为止唯一自元大都时代即有文字记载并沿用至今的胡同,被称为北京胡同之源。

1.万松老人塔

砖塔胡同东口有一座万松老人塔,砖塔胡同得名于此。万松老人塔始建于元代,塔原为八角七级密檐式,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修时加高至九级。现塔为1927年叶恭绰等人集资重修。塔高16米,八角九级密檐式,清塔中包着元塔,古朴典雅,玲珑精致,是北京城区现存唯一一座密檐式砖塔。

2.正阳书局

砖塔胡同万松老人塔下有一家书店——正阳书局,这是北京目前唯一一家只经营北京文献书籍的特色书店。正阳书局是北京市文物建筑活化再利用的成果,现在已成为面向读者、面向社会的重要文化窗口,成为热爱北京历史文化的中外读者的家。

3.鲁迅故居

1923年7月,鲁迅与周作人“兄弟失和”,于是携妻子朱安迁居砖塔胡同61号。之后直至1924年5月喜迁新居,鲁迅一直居住在砖塔胡同这间小小的院落内。小院条件艰苦,却并未阻止鲁迅先生笔耕不辍。在砖塔胡同居住的九个多月中,他校勘了《嵇康集》,编写了《中国小说史略》下卷,创作了《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等作品。

4.张恨水故居

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著作等身,《金粉世家》《春明外史》《啼笑因缘》《东北四连长》等小说反映内容甚广,注入时代印迹,发出时代声音。抗战胜利后,张恨水回到北京,在《新民报》担任经理兼副刊《北海》主编,后在砖塔胡同购买了一所小四合院,门牌43号。这之后到1967年春走完人生的最后历程,张恨水一直居住于此。

五道营胡同

五道营胡同位于北二环,西到安定门内大街,向东可以望到雍和宫的红墙。

五道营在明朝时属崇教坊,有守城的兵营驻扎于此地,称作武德卫营。清朝,满族旗人们按照“武德”的发音为其改名“五道营”。乾隆之后,这里基本形成了胡同的样貌。新中国成立后,这条600多米的胡同里有69处院落,1965年整顿地名时,它被正式定名为“五道营胡同”。

北京最文艺的胡同

灰瓦红门、门墩单车、鸟笼鸽哨,五道营胡同保留了老北京的韵味。与此同时,五道营胡同也在开发之中慢慢演变为一条富有文化气息的文艺胡同。

如今的五道营胡同里不仅有文艺的咖啡馆、书店、酒吧、餐厅、甜品店、服饰店、画廊,也有老北京的住户。你会看到穿着时尚潮流的年轻游客和外国游客,也会看到穿着睡衣闲话家常的叔叔阿姨。

夜幕降临,胡同两旁的小店橱窗亮起灯光,褪去了喧嚣更多的是一份平静温暖的氛围。各种酒馆迎来了高光时刻,结伴而行的年轻人们,在这里欢笑交谈,俨然成为了放松身心的乌托邦。

恬静、文艺、慢生活,人生百态都浓缩在这小小的胡同里,五道营胡同正在以另一种风貌诉说着老胡同的新故事。

百花深处

百花深处是条胡同,位于新街口南大街东侧,清乾隆年间称“花局胡同”,是种植花卉的场所,光绪年间改称“百花深处胡同”,民国后去掉“胡同”二字,听起来就诗意得多。尽管“百花深处”早已没有花圃,但一种精神花朵的绚烂开放,使它永远不被遗忘。

位于胡同16号的“百花录音棚”, 是北京最早的录音棚之一。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张楚的《姐姐》、何勇的《垃圾场》,都在这里录制完成,掀起无数年轻人的内心波澜。

那是一个烟花般短暂的时代,老胡同里诞生了崭新的叛逆。

帽儿胡同

帽儿胡同,属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东起南锣鼓巷,西至地安门外大街。北与豆角胡同相通,南与东不压桥胡同相通。明代称梓潼庙文昌宫胡同,因有文昌宫而得名。清代因有制帽作坊,改称帽儿胡同。

北京最具有皇家气质的胡同

帽儿胡同还被称为最具有皇家气质的胡同,因为这里保留着一些原汁原味的老北京院落以及不少昔日贵族的宅邸。帽儿胡同7号、9号、11号院,原为清末大学士文煜的宅园。13号院为冯国璋故居。35、37号院原为清宣统皇后婉容娘家、承恩公府,俗称娘娘府。45号院原为清代提督衙门。

想感受老北京城的气息,帽儿胡同是不错的选择。

柳荫街

北京凡斜街大都与河道、湖泊有关。柳荫街南北走向,略向西北方向倾斜,她在明清时是旧河道,当地人称之为清水河或月牙河。明代街在水道的西岸,称李广桥西街,李广桥就在街道的北端。李广是明代弘治年间权倾一时的大太监。他在现恭王府的位置建豪宅,“引玉泉山水,前后绕之"。他获罪后,八大罪状之一就是“盗引玉泉,经绕私第”。清代在河道东、西两边各修了一条土路,两条路合称杨柳湾。1952年将河道改为暗沟,地名称李广桥南街,1965年改称柳荫街。

过去,柳荫街其实没有几棵柳树,而有许多大槐树。自从改名为柳荫街以后才开始大量栽种柳树,所以今天人们看到的是柳树成阴的柳荫街。

1.元帅街

柳荫街位于北京西城区东北部。南北走向,南部略向东倾斜。北起羊房胡同与后海南沿相连;南段分为东、西两岔:东岔南至前海西街,西岔南至定阜街与龙头井街相连;中与西口袋胡同、东口袋胡同、西煤厂胡同、小新开胡同、大翔凤胡同、大新开胡同、铜铁厂胡同相交,东临恭王府,西临涛贝勒府。这里曾住过徐向前,叶剑英,杨尚昆,杨成武,张爱平,迟浩田等军界将帅,故得名'元帅街'。这里也是北京惟一保留下来有四合院的地方。

2.袁满囤烈士纪念碑

全长不到600米的柳荫街,是后海胡同游的必经之处,而街中的袁满囤烈士纪念碑,则是导游必讲景点。1982年2月24日深夜,北京卫戍区第一师某部代理班长袁满屯为抢救落入后海的两名工人,在冰水中搏斗40分钟,最终献出了年仅2l岁的生命。

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了“优秀警卫战士袁满屯烈士纪念碑",矗立在街心花园的北端,碑上部为烈士的半身塑像。这是北京街头树立的唯一一块烈士纪念碑。

3.辅仁大学旧址

沿着定阜街向东走到尽头,便能看到一座古朴大气的中国宫殿式建筑。正门是汉白玉石拱门,门上雕刻着山石松树的纹样;屋顶是三个排列有序的歇山式屋顶,覆绿色琉璃瓦,下有仿中国传统木斗拱形状的石拱,四角设有角楼。这里便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又一前身——辅仁大学的旧址。

辅仁大学建于1925年,校址原为涛贝勒府,以府邸为校舍。后在府邸花园南部和马圈旧址建造辅仁大学新楼,1930年建成。辅仁大学的主楼融合了中西建筑元素,整体雄伟大气,又不失典雅。

1951年人民政府接管辅仁大学,1952年并入北京市师范大学,后为北京市师范大学化学系,现为北京市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烟袋斜街

烟袋斜街位于地安门外大街鼓楼前,最早形成于元代。烟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只烟袋,细长的街道好似烟袋杆,东头入口像烟袋嘴,西头入口折向南边,通往银锭桥,看上去好似烟袋锅。

旧时,烟袋斜街被称作“小琉璃厂”,清廷退位以后,居住在什刹海附近的王公贵族、八旗子弟失去了俸禄,为了维持生计,纷纷变卖古玩字画,在烟袋斜街上开设了多家经营文房四宝、古玩玉器、装裱字画的商铺。

一进街口,老北京的风味就扑面而来。古香古色的门脸,雕花镂刻的门窗,藏蓝色的大门帘,门楣上悬挂着黑漆底上写金字的牌匾,很多出自名家的手笔。行走在这条古色古香的步行街上,那些经营剪纸、陶器、捏泥人、吹糖人、特色小吃的沿街店铺,都能使游客沉浸在浓郁的京味儿文化氛围。

南锣鼓巷

1.“亚洲最佳风情地之一”

南锣鼓巷,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宽8米,全长787米,与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至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

南锣鼓巷东西各有八条胡同整齐排列,呈“鱼骨状”,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也是极其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

2009年,南锣鼓巷因其独有的京味文化内涵和特色商铺蜚声海外,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亚洲最佳风情地之一”。

2.名人故居

南锣鼓巷曾经是达官显贵、文化名人的聚居地。明末清初的两朝重臣洪承畴、晚清名将僧格林沁等,以及近现代的北洋军阀靳云鹏、国画大师齐白石、文学巨匠茅盾等,都曾是这里的住户。

棉花胡同的39号院为靳云鹏故居;后圆恩寺胡同7号,曾经是蒋介石行辕,原是清代庆亲王次子载旉的府邸;后圆恩寺胡同13号,为茅盾故居;雨儿胡同13号院,曾为国画大师齐白石故居……

作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南锣鼓巷,不仅保留了一条条历史悠久的胡同和一座座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还因为这些名人故居的存在而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印迹。

史家胡同

史家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起朝内南小街,西至东四南大街。因为当地曾居住有史姓大户,因此得名史家胡同。

1.北京首家胡同博物馆

史家胡同24号是北京首家胡同博物馆——史家胡同博物馆的所在地,这里原是民国才女凌淑华的故居。当年凌淑华常在自己居住的院内举办文化界聚会,这里被称为“小姐家的大书房”。齐白石、徐志摩、胡适、周作人都曾是这个院子的座上宾。后来,凌叔华女士后人将院落产权转让给街道办事处,并提出将院落作为公益用途使用,史家胡同博物馆才得以诞生。

2013年10月史家胡同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占地1000平方米,设有七个常设展厅、一个临展厅和一个多功能厅,常设展浓缩了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和胡同生活。

2.“另一个人艺”

史家胡同56号院被称为“另一个人艺”。

北平和平解放之后,刚刚进城的华北人民文工团选取史家胡同56号(今史家胡同20号)作为工作驻地。1950年,华北文工团更名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史称“老人艺”)。1952年,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和“老人艺”话剧队合并,组成专演话剧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并在史家胡同56号院举行建院大会,曹禺被任命为首任院长。1955年首都剧场在王府井大街建成之后,人艺迁入。史家胡同56号变成人艺职工宿舍,焦菊隐、夏淳、于是之等,一直在这个院子里生活。人艺许多早期经典作品都在这里排练。

3.近代教育的发端

史家胡同59号是史家小学所在地,这里曾是明末民族英雄史可法祠堂旧址,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端。

清雍正二年(1724年),“左翼宗学”在史家胡同59号院成立,当时只招收属于八旗左翼的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子弟入学。1909年清政府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在史家胡同设立了游美学务处,专门选派留美学生。

后来,游美学务处迁址清华园成为清华大学前身,而史家胡同59院则建立起史家小学。

烂缦胡同

烂缦胡同位于牛街街道办事处辖域东部、广安门大街东端南侧,呈南北走向,胡同北头是菜市口大街,胡同南端是南横街。

胡同有机更新前市政设施不完善,低洼院落积水、私搭乱建严重等问题非常突出,随着2018年改造提升工程的实施,老胡同焕发了新生机,百姓生活越来越宜居,还成为了市民游览打卡地。

烂缦胡同虽然只有三百多米长,却故事很多,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毛泽东、鲁迅等名人志士在这里都留下过革命的足迹。这条胡同上大概有十个会馆,比如北口有宁芜会馆,再往南走有常熟会馆,东莞会馆等等。

这条胡同上有多个会馆,其中湖南会馆广受关注。光绪十三年(1887年),在京湘籍官员又在菜市口朝南的烂漫胡同内购房一所。据《北京湖南会馆》载,烂漫胡同“馆共三十六间,内设戏台一座、文昌阁楼一座、东厅署、望衡堂、西厅及中庭均横敞,为平时集合之所。”1920年2月,毛泽东来北京曾居住于湖南会馆内,并曾在此召开千人参加的湖南各界驱逐军阀张敬尧大会。

百顺胡同

百顺胡同呈东西走向,东边从陕西巷开始,西边到小百顺胡同结束,南北两边分别与东、西壁营胡同和韩家胡同并行,处在城市偏南的位置。当时因为胡同两旁栽有柏树,所以取名为柏树胡同。到清朝初年的时候,因为谐音取“百事顺遂”的含义,更名为百顺胡同。

百顺胡同是百年前京剧名伶的聚居地之一。清乾隆年间,“三庆”、“春台”、“四喜”、“和春”四大徽班先后进入北京演出,名噪华夏,这就是著名的徽班进京。期间四大徽班来京住址都设在大栅栏附近:三庆寓韩家潭,春台寓百顺胡同,四喜寓陕西巷,和春寓李铁拐斜街。

正乙祠

“中国戏楼活化石”正乙祠就在百顺胡同内。中国最老的保存基本完好的纯木结构戏楼——正乙祠,建于佛教寺庙的原址上,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京剧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

2009年,谭正岩曾在这里与梅葆玖先生同台演出《坐宫》一折,如今正乙祠依旧是京剧爱好者的必去之地。

  • 编辑:吴丽文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