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怀柔区长城脚下,隐藏着一座保存完整的古堡。因为稀有和神秘色彩,喜欢野游的游客周末会来这个古堡,寻找500年的古树、石头房子和古城墙,是探秘者的理想去处。它就是位于京郊怀柔区黄花城乡鹞子峪村的鹞子峪古城堡!
鹞子峪古城堡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城墙全部用方石块码砌而成。南城墙长102米,北城墙长91米,东西城墙均长75米。城堡设一座拱券南城门,上刻“鹞子峪堡”四个字。城墙厚度约4-5米,是当年防御塞外的军事重地。如今是保存完整的古堡,村内年轻人外出打工,只剩中老年人留守打理农活。
村内安静整洁,古堡结构与环境展现昔日的坚固与辉煌。城内只有一条南北街,两侧是农户院落,街中有一株百年以上的老槐树。据老人回忆,石墙上原有双垛口走道防御墙,城门上有防卫房。可惜在40年代初,日本鬼子强迫拆除,用作修炮楼。
现在城堡内的建筑以南北街为界,东侧有几个古宅院落,只有少数人居住,西侧是重新翻建的房屋院落,城堡内居住的人不足20户。在石板小路上可以看到石磨、古槐树,进入农家院落能看到石阶、石块垒,感受到城堡的古朴沧桑,仿佛时空穿越进入远古时代。城堡依山而建,南侧有一条道路,北侧在半山腰,东西两侧有许多民居院落,西侧留有通道上山,东侧民居紧挨着城堡。
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地政府创建了鹞子峪生态小流域,吸引游客避暑消夏。利用怀柔产板栗的特点,推出板栗公园项目吸引游客。鹞子峪位于二道关村西鹞子峪沟内,虽规模小,却是北京长城脚下唯一保存完整的古堡,具有独特历史价值。鹞子峪堡是沿边墙的城堡,因当地有鹞鹰,故名“鹞子峪”。
根据史料记载,明朝时怀柔地界长城关口下有20多个古城或古堡。鹞子峪城堡四面具有防御功效,东为二道关的右翼,南为黄花城长城二道关的北部屏障,西是鹞子峪沟的咽喉,北护卫鹞子峪关,地理位置重要。鹞子峪口是关键,有撞道口方便联系和运输,被称为“鹞子峪口生命线”。由于年代久远,2007年进行修缮,采用灰砖和白灰灌浆、勾缝,较好地保持了文物原貌。
鹞子峪堡门口有一道高大的大墙,正中嵌着“鹞子峪城堡”汉白玉石匾。这是一道影壁,也称照壁或萧墙,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民间说是挡鬼的。影壁可以位于大门内或大门外,前者称为内影壁,后者称为外影壁。按常理,城门前应该有影壁。当地人说,如果没有影壁,村里的事情就不顺利。
现在新建的影壁上嵌着刻有1984年怀柔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卧碑。鹞子峪堡的居民越来越少,大多姓高,是明代从山西洪洞县移居此地的后人。据说,那棵老槐树是高家兄弟种下的。进入古堡,每家每户都有独门独院,生活十分幽静。
堡内大部分民房是古宅,建造年代已无从考证。走在石板小路上,几个石磨被放在墙外,可能因派不上用场而舍不得扔掉。梯形的古墙环绕着二十几户民居,石墙、石阶、石门礅、石碾子,以及门前挂着的老玉米、红辣椒,散发着古朴温馨的气息。
堡内有几户新房,更多的是老房子,有些看起来已经长年无人居住,空置着,透露出凄凉的氛围。沿着石径走到尽头是一座荒废的老宅,似乎在述说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整体上看,鹞子峪堡南门外有一条常年流水的小溪,南山上苍松翠柏,与黄花城长城相对而立。
北山有一座敌楼,居高临下,山脊上是二道关长城。按照风水的观点,此处依山傍水,环境幽雅,实为养生的好去处。
从鹞子峪堡向东,南面的街心花园有一块巨石,四周刻有王海华的长诗《栗花的梦》,顶端刻有“栗花”两个大字,充满文化气息。再往东走,有一块花纹漂亮的巨石,被称为“双关石”。为什么叫“双关石”?先从黄花城头关说起,黄花城古称黄花镇,被称为“京师北门”。
为了进一步加强军事防御,明代在黄花城北面修建了一段被称为外长城的长城。明代不仅在黄花城头道关上建造了敌台,还在关北约二公里处增设了第二道长城,称为二道关。
二道关隘口位于黄花城乡鹞子峪村西边,距离二道关村1公里,距离撞道口1.5公里。隘口建于海拔324米的鹞子峪沟中,两边都是山,如今已不存在,只留下鹞子峪古堡。因此,在此地立有“双关石”。往东走,村头有一块黄色巨石,东面刻有红色的“古关”两个大字,还有三组闲章状的小字,分别是“大明”、“长城”、“白云道观”;北面刻有“道观”大字。显然,这是村里发展旅游的产物。
小贴士:
自驾路线:三元桥-枯柳树环岛-怀柔庙城往西-石厂环岛(或从怀柔区迎宾环岛往西至石厂环岛),看指示牌西行约15公里慧生采摘园-(出慧生继续西行3公里)舒艺园大佛山生态园-(舒艺园对面)北方小秦淮-(出小秦淮沿怀四路继续西行4公里)九渡山庄-(出九渡山庄沿怀四路继续西行7公里)鹞子峪城堡,一路都比较好走,道路平坦,S弯小。
提醒:鹞子峪不收门票,食宿不太方便。建议不要把车开进城堡,里面道路很窄,不适合错车,很多游客都把车停在“白云川”牌楼的路边。周围的度假村比较多,都是农家饭,虹鳟鱼、贴饼子、农家豆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