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皮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国云

  • 2023-11-03 20:38:00
  • 河北文化旅游

刘国云,市级非遗项目“犀皮漆器髹饰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她在层层浸染中感悟漆艺之美,也在遍遍研磨中探寻人生。

“犀皮或作西皮,或犀毗。文有片云,圆花松鳞青者般。近有缸面者,以光滑为美”。明代漆工名匠黄成的漆器专著《髹饰录》全面叙述了犀皮髹漆技法。

犀皮漆又称犀皮、西皮、虎皮漆、波罗漆,曾被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赞为漆器之首。此技法起于唐朝,宋朝时十分流行,制作出的图案取决于表面起皱和点纹高低起伏的变化。明清时期,犀皮工艺发展近乎完美。清代利用这种工艺制作的漆器,小至匣盒、大到家具,种类繁多,作为贡品进献皇宫。

刘国云16岁拜师学艺,从事漆器相关工作三十余年,掌握高超的漆器髹饰技艺,努力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在刘国云的工作室里,展示架上摆放着茶杯、砚台、套盒、家具……或简洁庄重、或繁复精美艺术品令人目不暇接。彩漆研磨十分费工夫,磨一碗需花一天的时间。珍贵的银朱粉被磨成鲜艳的朱红彩漆,格外抢眼。漆器的点、描、涂、绘,都少不了这些彩漆。

一件犀皮漆器精品,纹理斑斓迷离、变幻莫测,完成一件短则数月,长至数年。刘国云介绍,制作一件犀皮漆器,首先要将生漆拌和绿松石、丹砂、珊瑚、石黄等有色矿、动物质混合制成犀皮漆,接着用小铲子蘸着大漆推出一个个突起的小尖,称之为“捻”,然后静待大漆干透。“纯手工制作的漆器,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配方、湿度、黏合度,这些因素稍微有一点改动,结果便会完全不一样。”刘国云说。

“春、秋两季是最好的干燥时节,需要自然阴干一天。打捻之后,要在上面一层层地涂抹大漆,每一层都要干透之后才能刷下一层,足足要刷上30多层。因此,一件犀皮漆器制作周期往往长达几个月甚至数年。”刘国云介绍。

犀皮漆的表面是光滑的,花纹由不同颜色的漆层构成,或像行云流水,或像松树干上的皱纹。乍看很匀称,细看又富于变化,天然流动,灿烂夺目。刘国云说:“每一层的大漆颜色不尽相同,天然大漆阴干后呈褐黑色,常说的‘漆黑’即源于漆的本色。加入朱砂等天然矿石后,大漆会呈现出红、黄、蓝、白、黑等颜色。”

大漆髹饰完毕之后,还需要用砂纸打磨光滑。“三分在修,七分在磨”,漆器的打磨尤为重要。套色完成的漆器要用不同规格的磨砂纸打磨,重复二三十次。而漆器色彩各异的纹理也就在这重复、细腻的打磨中,渐渐显露。“打磨完成之前,谁都不知道最终呈现的效果,因此每一件犀皮漆器都是独一无二的。”

除了漆面的光润,漆器的美感还在于造型的优美。在造型设计上,刘国云崇尚简练、优雅、大气、古朴的格调。眼前一件犀皮漆茶具,乍一看还以为是套瓷器。她用大漆调制出了红、黄、黑等颗粒状颜色涂抹上去,然后经过数十次打磨,生出圈点相拥、漆色斑斓、宛若天成的效果。茶壶为紫砂壶胎骨,既美观又实用。

“传承我国古老的技艺,要学习前人的精神,更要在传统中融入现代的设计,提高漆器的实用性。这样才能让作品更有生命力,让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她相信,让漆器重新进入寻常百姓家并非难事,“把犀皮漆器髹饰技艺用在手机链、茶具、烟斗等小物件上,在图案修饰上融入当代人的审美需求,让老手艺走进寻常百姓家。”的确,在家中摆放一件如此精美的艺术品,不仅赏心悦目,还能让这项流传千年的技艺重焕生命力。

风来时,静听雨声;笔动时,凤纹层叠。三十多年来,刘国云专注着犀皮漆艺,而屋子里陈列的一件件半成品、成品,见证着犀皮漆艺的延续和发展。

  • 编辑:王思源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