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顺成”这个名字,想必大家听着都不陌生。2022北京举办冬奥会的时候,在王府井大街上的龙顺成店就可以买到与冬奥相关的冰墩墩、雪容融的周边。金隅天坛家具,更是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官方的生活家居供应商。
“龙顺成”原名为龙顺,始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年),是享誉京城的百年老字号。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将北京所有的硬木家具生产厂家合并在一起,结合北方明清家具各流派的基础之上,形成了以清宫造办处所作家具为代表的“京作”这一独特的宫廷家具特色。与“苏作”、“广作”并称为中国硬木家具的三大流派。京作硬木家具,选材多为坚硬致密的花梨木、红木、紫檀等珍贵木材而成,正逢有时间到北京龙顺成京作非遗博物馆近距离感受。
这里有常设的龙顺成家具收藏展,还有机会到非遗体验空间-鲁班学堂中参与和体验工匠手艺,观摩匠人修复老家具,在文创商店买一些喜欢的周边等等。
非遗博物馆一共分三层:
1F - 主题:源自宫廷,龙顺大成
这里又划分为3个章节来阐述,包括源自宫廷,龙顺大成;鲁班圣祠;百年一脉。
2F - 主题:法度严整 历久弥新
这里也划分为3个章节阐述,包括皇家的规则;繁复的工序;纹饰的寓意。
展示制作硬木家具的技艺和特色,包括京作72字诀的展出,红木材质的实物展示,不同的榫卯结构展现,工艺流程的介绍,木工工具的说明,吉祥纹饰的布展(这个地方最好看)等等。内容特别丰富,感觉每一项展示都是看点。
3F - 匠心传承 经典永恒
这里依旧由3个章节阐述,包括薪火相传、国之重器、竭诚致远。
主要是讲师徒传承、历代传承代表及代表作品展示等等内容。
这里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时,天安门城楼上的黄花梨电视柜。
其实,在进入龙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之后看到具有中国风格调的博物馆时,还会看到一个亭子,这里有一通保存完好的在鲁班胡同原鲁班庙的石碑。
鲁班胡同位于珠市口东大街南侧,祈年大街西侧,北起珠市口东大街,南至东晓市街和西晓市街相接处,原来长216米,现在不足百米。
此处在清代时叫铁香炉,1933年《北平地名典》上称为鲁班馆。清朝末年在东晓市一带有很多的瓦木行业集中在此。为了纪念行业祖先鲁班,众多厂家及工匠集资建了鲁班馆,为供奉祖师爷鲁班。解放后瓦木行业公私合营,当时较大的龙顺成硬木家具厂迁至永外,据说仓库仍留在此胡同。改造前鲁班馆大殿和配殿仍在,但已是居民住宅。
当时将西铁香炉、晓市大院、学堂后身并入,统称为鲁班胡同。扩建两广大街时出土了“鲁班祠碑”,上刻有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修仙师公输祠碑记》,还将鲁班胡同的北段拆除。再后来就是地区改造,老鲁班馆没了,在原址重新建了一个新馆。从地图上看,这里可能是北京鄂尔多斯(四合院)艾力酒店的位置,不过目测这里也是被搁浅了。
而鲁班祠碑之所以能迁移到龙顺成创意文化产业园内,是当时和很多家具商铺共同重修庙宇时的见证,经相关部门的许可被移至此保存。祠碑被保护在玻璃罩之内,由于反光有些看不清楚。在博物馆之内,正好有它的拓片。
北京龙顺成京作非遗博物馆
开馆时间:周一至周日09:00-17:00(16:30停止入场)。
地址:东城区永外大街64号
交通:地铁8/14号线 - C口 (东南口)- 步行250米
如果您觉得看一家博物馆还不够尽兴,可以顺道参观一下永定门西侧的首都粮食博物馆。
在南二环护城河边儿上的的大磨坊文创园,最早是天民机制面粉厂(1918年成立),现在是“大磨坊文创园”,当然其中就有一家博物馆 - 首都粮食博物馆。
园区内面积很大,据说是按照原来面粉加工流程设计出来的13栋外部形式和内部空间各不相同的建筑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外立面依旧是复古的红砖,园区中还摆放着制粉设备,散发着五谷的味道~
博物馆一共有两层,人很少,有包场的可能性。这里从粮食的起源,到种植、储藏、运输、加工、供应、利用等环节,展示关于北京的粮食记忆。
明朝的时候,北京的七大官仓就有完整的布局。想想北京哪些胡同名字里是带什么“仓”的?北新桥附近的海运仓、南新仓、北新仓,还有东单附近的禄米仓。这些都是,还有当时的兴平仓、旧新仓、富新仓。
这个是当时买粮食需要的“粮食货币”,从设计画面来说,全国的粮票更有仪式感,设计漂亮,印刷更精美。图片
首都粮食博物馆
开馆时间::周一至周五,09:30-11:00和13:30-16:30两个时间段。周六日全天闭馆。
门票:免费
浏览时间参考:1小时左右
地址:东城区永定门外三元街17号大磨坊文化创意园3号楼
交通:地铁8/14号线 - A口(西北口) - 步行800米
其实两个博物馆之间的距离还好,散着步就到了。天儿好的时候,也可以到护城河边儿上的咖啡馆儿 -『散步去』来一杯,欣赏一下不期而至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