娲皇宫庙会,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 2023-09-22 18:22:00
  • 河北旅游

张乃林,国家级非遗项目“女娲祭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乃林从小爱好戏曲、剪纸、指扎等工艺,还善于钻研古庙建筑艺术。从11岁开始跟随本村陈家庄娲皇宫庙会传人陈书延学习庙会值社的组织安排、道具制作、音乐鼓点和娲皇宫朝拜女娲的祭祀活动等。2003年组织群众成立了娲皇宫庙会曲交社,并连续三年举办了娲皇宫庙会值社活动。         

神话传说中,女娲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远古传说。炎黄子孙为了纪念这位为人类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女性,将女娲尊为“华夏始祖”、“女娲圣母”。使其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

传说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日是女娲的生日,因此,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十八,来自晋、冀、鲁、豫四省的人们都要前来朝拜女娲,由此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娲皇宫庙会,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庙会的祭拜活动以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断鳌足、立四极、治洪水、通婚姻、作笙簧等功德为主要文化承载,以娲皇宫三月庙会期间的民祭、九月十五的公祭、祈禳还愿、进香朝拜等为主要文化展现,多方位的展示了女娲祭典这一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女娲祭典中就包含着众多有关女娲神话的美丽传说。这些生动的神话故事,重彩描绘了女娲这位上古时期带领人类治理洪水、孕育人类、建章立制、制作丝竹、创造文明、推进历史进程的始祖形象,高度赞扬了女娲战天斗地、征服自然、不屈不挠、仁慈博爱的始祖精神。

女娲祭典中的民间祭祀规模宏大,其以摆社为主要表现形式。在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我国福建漳州、泉州以及山西长治、榆次等各地,便会组织百余人,携带全套祭祀器具设备,到涉县娲皇宫寻根祭祖,祭拜女娲。

除集中民间祭祀摆社外,从三月初一开始,全国各地零散香客也会云集娲皇宫,祈禳还愿,虽然其在娲皇宫进香朝拜的时间并不固定,但一般多在农历每月的初一或十五日。而在每月的其它时间也有香客陆续前来进香朝拜,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女娲文化因此也深深的影响了涉县当地民众的文化与社会生活。现如今涉县的许多村名、地名都与女娲文化有关,如弹音村与女娲造笙管有关,磨盘村与女娲造人有关等。女娲传说及其有关的婚嫁、生育、人生礼仪、岁时节令等民俗事象,就成为了涉县当地独特的文化现象。

因此,保护和传承女娲祭典这一文化遗产,对传承华夏文明、增进民族大融合、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人们的创业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其的深入研究,又使其在神话学、民俗学、社会学、民间文艺学和宗教学中的研究价值进一步被挖掘,成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编辑:王思源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